第106节(1 / 4)
因着这遭,本来不太重视时迁意见的天子反倒认真考虑了起来。
本来嘛,时迁说的这个也不是什么大事儿,顶多就是多麻烦一道工序,派底下人去普通农户百姓那边说说朝对他们的重视。
叫百姓知晓朝廷这边已经深入了解到他们的困难,正在想法子帮助他们,让他们安心,不闹事。
就是底下人麻烦了一点儿的事情。
反正没什么弊端,天子抬抬手,就应下了。
***
前头天子会考虑时迁的意见,多少还是带了些感情进去,没真正上心。
但是很快他就开始庆幸起来。
因着他吩咐去安抚百姓的人去过之后就报上来说农户那边确实发生了大事。
农户那边因春耕不顺之事心急火燎,掐架斗殴的事情发生了不少,但是这还是小事,更大的影响是京城有人在悄悄囤积米粮,导致米铺的价格越定越高。
因米价上涨,京中底层百姓悄悄的刮起了一股小道消息,说是今年是灾年,粮食肯定要减产,到时候要饿死人的,赶紧多买些米在家备用。
这却不是空穴来风,毕竟,老天迟迟不下雨这是实情,故而更多人听了消息都去抢米。
哪怕那米价较之平常要贵很多,还是很多人削尖脑袋去抢,其中甚至包括很多官员的家眷。
便是时母都动摇过,是不是也去抢些米在家备着?
跟时母常常一处说话的几个老姐妹急匆匆地来找她一起去“抢购”时候,时母连框子都带好了。
不过,等要出门时候,她迟疑了下。
另外几个老太太正着急呢,催她快些,时母就说要跟儿媳妇说一声。
“行吧,那快些啊!”
锦欢肚子已经有八个月了,实在笨重,这会儿她在屋里午睡呢,听婆婆说要去抢米,锦欢懵了一瞬。
“媳妇,我觉得抢些回来在家里放着安心,就是那价格贵得很了,你看能不能行?”
锦欢心知这就是她先前担心的事情了。
见婆婆还在等着她回话,锦欢暂时收回了思绪,回婆婆说最好还是不要,不划算。
怕婆婆坚持,锦欢还给婆婆分析了一下,说是看相公每天的状态就知道朝廷很重视这个事情,所以百姓们担心没米吃是不可能的事,朝廷肯定会管。
现在去高价抢米,不划算。
虽然时母很意动,还是她坚信儿媳的运道,所以最终还是没跟着去枪米。
她自己没去抢,还把儿媳的话跟那几个老姐妹复述了一遍,劝她们也最好不要去。
哪怕要去,也别买太好。
一起来的有五个老太太呢,肯信时母的就一个,还有三个是犹犹豫豫,一方面觉得人家家里有个官老爷,见识肯定比他们多,觉得时母的话该听。
另一方面,实在是抢购的人实在太多,人都抢她们不抢,心里难安。
最终那三个还是去抢了,还是没买的太夸张。 ↑返回顶部↑
本来嘛,时迁说的这个也不是什么大事儿,顶多就是多麻烦一道工序,派底下人去普通农户百姓那边说说朝对他们的重视。
叫百姓知晓朝廷这边已经深入了解到他们的困难,正在想法子帮助他们,让他们安心,不闹事。
就是底下人麻烦了一点儿的事情。
反正没什么弊端,天子抬抬手,就应下了。
***
前头天子会考虑时迁的意见,多少还是带了些感情进去,没真正上心。
但是很快他就开始庆幸起来。
因着他吩咐去安抚百姓的人去过之后就报上来说农户那边确实发生了大事。
农户那边因春耕不顺之事心急火燎,掐架斗殴的事情发生了不少,但是这还是小事,更大的影响是京城有人在悄悄囤积米粮,导致米铺的价格越定越高。
因米价上涨,京中底层百姓悄悄的刮起了一股小道消息,说是今年是灾年,粮食肯定要减产,到时候要饿死人的,赶紧多买些米在家备用。
这却不是空穴来风,毕竟,老天迟迟不下雨这是实情,故而更多人听了消息都去抢米。
哪怕那米价较之平常要贵很多,还是很多人削尖脑袋去抢,其中甚至包括很多官员的家眷。
便是时母都动摇过,是不是也去抢些米在家备着?
跟时母常常一处说话的几个老姐妹急匆匆地来找她一起去“抢购”时候,时母连框子都带好了。
不过,等要出门时候,她迟疑了下。
另外几个老太太正着急呢,催她快些,时母就说要跟儿媳妇说一声。
“行吧,那快些啊!”
锦欢肚子已经有八个月了,实在笨重,这会儿她在屋里午睡呢,听婆婆说要去抢米,锦欢懵了一瞬。
“媳妇,我觉得抢些回来在家里放着安心,就是那价格贵得很了,你看能不能行?”
锦欢心知这就是她先前担心的事情了。
见婆婆还在等着她回话,锦欢暂时收回了思绪,回婆婆说最好还是不要,不划算。
怕婆婆坚持,锦欢还给婆婆分析了一下,说是看相公每天的状态就知道朝廷很重视这个事情,所以百姓们担心没米吃是不可能的事,朝廷肯定会管。
现在去高价抢米,不划算。
虽然时母很意动,还是她坚信儿媳的运道,所以最终还是没跟着去枪米。
她自己没去抢,还把儿媳的话跟那几个老姐妹复述了一遍,劝她们也最好不要去。
哪怕要去,也别买太好。
一起来的有五个老太太呢,肯信时母的就一个,还有三个是犹犹豫豫,一方面觉得人家家里有个官老爷,见识肯定比他们多,觉得时母的话该听。
另一方面,实在是抢购的人实在太多,人都抢她们不抢,心里难安。
最终那三个还是去抢了,还是没买的太夸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