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法案公布完,朝堂上的大臣一个个都露出生无可恋的表情,这是完全不可逆转了啊。
  萧彧看着殿下灰头土脸的大臣,笑着说:“朝廷为了有利民生,将鼓励进行商业活动。诸位大臣对此可有什么看法,可以畅所欲言。”
  自古士农工商,商业的低位是最为低下的,至于为何低下,自然是当权者有意打压的结果。因为古代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产量低,获利微薄,商业获利快,一旦不加抑制,劳动力便会大量向商业倾斜,极易造成农田荒芜,粮食产量减少,影响国计民生,无法抵御战争与大饥荒。
  所以当萧彧提到此事时,那些大臣们很多都是蒙的。
  闵翀赶紧给他捧哏:“陛下常说无商不活,臣深表赞同。但不能一口气放宽所有的商业活动,得循序渐进,比如商号的名额就得逐步发放。”
  这也是他们商议好的,商业规模需要加以控制,至少不能干扰了正常的农业生产。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杂交稻,粮食产量提高了不少,萧彧也一直在鼓励工部进行创造发明,生产更高效的生产工具,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但在蒸汽机发明之前,始终都还是小农经济,效率太过低下。
  裴凛之也说:“臣以为推行商业活动是有必要的,番禺的商业就发展得相当不错。”
  一些心思活泛的朝臣忽然就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失去了田地,那么还可以通过经商来弥补损失,以维持大家族的正常开支。
  下朝后,裴凛之对萧彧说:“这些大臣似乎对经商瞧不上啊。”
  萧彧笑着摊摊手:“机会都提供给他们了,要是抓不住,朕也没办法。”
  他还没有禁止朝中大臣亲属经商呢,商业发展的初始阶段,鼓励总要多过于限制的,否则就打消了积极性,至于其他制度,是需要慢慢完善起来的。
  均田制既然已经确定下来,接下来就该推行了。
  三百名进士,除了二三十名留在京城任职外,余下的皆被派往各州郡县去推行均田制。
  临走之前,萧彧亲自给派下去的两百多名进士上思想课,其实也算不上上课,就是聊天,传达了一下他自己的治国理想与思想,希望这些进士们也能够树立崇高的政治理想与目标,与他一起创造出一番伟业来。
  对儒家弟子来说,治国平天下向来都是最崇高的理想。尤其是年轻人,这种理想尚未受到现实的侵蚀与敲打,依旧非常清晰坚定,被萧彧一鼓励,大家都很热血。
  萧彧对大家的反应非常满意,不管结果如何,但至少,他还是有一些拥护者的。
  其实萧彧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这些年来,报纸的宣传,街头巷尾的说书人的传诵,他在百姓心目中的低位是极其高的,几乎人人都知道他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奇人,为社会带动了如此大的变革,也相信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
  读书人最渴求的是什么?自然是得遇明君,建功立业。
  如今朝廷提出的均田制法案虽然有点冒进,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陛下是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变革,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将变革推行下去,如若成功,将来就能名垂青史。
  三月底,所有的均田制推官从建业出发,去全国各地推广均田制,随行的还有朝廷配备的将士,这些将士是去保护推官们的安全的。
  崖州唯一的进士苏颖被萧彧留在了户部,孟洪便被委任为推官,去崖州推行均田制。
  第154章 日常
  一大早, 萧彧与裴凛之骑马出了宫门,还带上了阿平,打马朝南门而去, 身后跟着一群护卫。
  今日是旬休日, 宫里与学塾都放假,他们一起出门踏青, 主要是萧彧想去皇庄瞧瞧他的庄稼。
  自古皇帝都有庄田, 出产的粮食与果蔬供宫里使用。萧彧最感兴趣的其实还是种地, 搞水稻杂交, 所以庄里按照他的要求种了一些杂交水稻和一些本地稻, 他打算继续弄杂交稻, 追求更高的产量和更优质的水稻。
  裴凛之身前坐着阿平,但他的注意力一直在萧彧身上, 生怕他摔了马:“郎君, 你慢点。”
  萧彧扭头回眸一笑:“我很慢了啊。”
  他平时很少骑马,今天特意要求骑马出门, 因为天气好,最近也没啥烦心事, 便想出去放松一下。
  自打他说可以经商之后,朝廷大臣们都不再明面上反对均田制, 而建业城内今年的商号已经被领完了,都是世家大族们领去的,估计正在张罗着开商铺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