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锦绣河山 第五百三十八章 都柏林大起(1 / 2)
1917年11月20日发生的都柏林大起义,代表着大英帝国数百年来统治方式走向瓦解的开始,伴随着这次起义,苏格兰、威尔士也都出现了要求独立的呼声。
在大起义爆发的当天夜里,爱尔兰新芬党以极高的效率召开了紧急会议,在会上属于激进派的瓦莱拉和属于温和派的维帕尔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双方为了各自的权利在会议上争吵不休,甚至恶语相向,几乎就要大打出手。
中国高级军官林锋明确地表示不干涉到爱尔兰的内部矛盾之中,这让瓦莱拉和维帕尔两方势力都失去了中国的支持。而此时双方把目光都投向了拥有军队实权的科林斯身上。
科林斯此时心情矛盾到了极点,他想看到的只是一个独立自由的爱尔兰,而不是一个为了权利争吵不休的政府,在这样的情况下,科林斯在积极准备前线战争的同时,还被迫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到了周旋在双方势力的身上。
整整一个晚上,两派势力就在这样不停顿地争吵下度过。当第二天天色发亮的时候,除了“爱尔兰共和军”的总司令科林斯充满了疲惫,每个走出会议室的的爱尔兰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喜悦的光芒,因为他们已经把爱尔兰的权利全部瓜分干净。
1917年11月21日,起义爆发的第二天,爱尔兰新芬党宣布“爱尔兰共和国”成立,由瓦莱拉出任共和国总统,维帕尔就任共和国总理,科林斯为共和国国防部长。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爱尔兰共和国的府院之争就从来没有平息过,瓦莱拉和维帕尔这两个总统和总理,每天想着的不是如何使爱尔兰强大和富裕,而是每分每秒都在谋划着如何夺走对方手里的权利来壮大自己。如果不是有着科林斯在那苦苦支撑着大局,爱尔兰国内形式不知道会发展到什么样子。
就在爱尔兰共和国成立的当天,英国人调集了超过五万人的部队开到了都柏林城外,但遭到了爱尔兰起义者的沉重打击。到了23日,都柏林的英军已经增援至十一万人,都柏林的形势陷入了非常严峻的地步。
此时在都柏林城外,左翼是英军的6个师为主力,右翼是英军的5个师,共有火炮669门,坦克8辆,无论在火力和兵力上,英军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而都柏林的起义者,则拥有起义过来的爱尔兰正规军和平民部队总计八万人,火炮79门,枪支平均每两个半人拥有一支,弹药奇缺,装甲车为零。
但是面对这样的形势,都柏林的起义者却一点也没有畏惧,他们斗志高昂的积极准备着迎接任何来自敌人的进犯,他们决心以鲜血和生命来捍卫起义的胜利果实。
而作为起义军的军事总指挥,中国第92空降师师长的林锋,则表现得相当镇静,他把八万人的部队分成了三个部分。在城外、城墙和内城组成了三道防线,并且将最精锐的部队和最强大的武装配属给了城外的部队,自己则亲自镇守在了外城。
科林斯曾经再三要求由自己去最危险的外城,但却被林锋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理由也非常之的简单:
“虽然这是爱尔兰人的战争,但作为领袖派遣来爱尔兰的中国军人,我们将永远战斗在第一线。如果我们不幸牺牲,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在我们的坟前写上:中国军人之墓,那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当林锋的话传到起义者耳朵里的时候,爱尔兰人深深为中国军人的英勇不屈所感动。一些和这事毫无关系的军人,为了一个陌生的国度而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情操他们从来没有没有看到过。
中国92空降师的残余官兵都被安排在了第一线,分别负责指挥各条战线的防御。此时中国远征军团总指挥柳波成元帅亲自给林锋拍来了电报:
“援兵即将到来,依然由92空降师8000人进行大规模空降。但由于目前爱尔兰的气候比较恶劣,大风和阴雨天较多,故不适合立即空降。望你部指挥爱尔兰起义军坚守七至十天,一旦天气放晴,即立刻进行空降。
都柏林此时起义为计划外的意外收获,它将极大的牵制住英国人的精力,使其无法全心投入正面战场的战斗。而如果不能迅速解决都柏林问题,对英国国内民众士气打击甚大。
经总参谋部和远征军团总指挥部同意,特任命中国远征军团92空降师师长林锋少将为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抵抗运动中国军事力量总司令。望你部一体同心,完成所负重任!”
柳波成元帅的电报让林锋感觉到了身上担子的重量。此时他已下定了哪怕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也决不放弃都柏林的想法。
11月24日,这一天都柏林风雨大作,在这样一个不适合进攻的天气里并不适合于进攻,但是很明显的英国人已经迫不及待了,两个师的英国军队为先头部队,向都柏林的外围阵地发起了凶猛的攻击。
在长达一个小时的炮火准备之后,两万余名英军开始进攻。
在阵地最前沿的2000名起义军战士与10000多名敌军激战数小时后,被迫放弃了克丁桥等阵地。敌人的炮声惊醒了都柏林,全都柏林的军民都投入到了保卫战中。
24月战争爆发后,英军调集的2万人,分3路向都柏林进军。中路1万余人从正面进攻,击退起义军后随即遭到率领的军队阻击后后撤;左翼5000多人从东南方向进军,初战获胜,进抵距都柏林10公里处,因弹药和援兵不济而被迫后撤,后撤时遭到林锋安排下的伏击而伤亡惨重,英军指挥杜林克少校阵亡;右翼5000人在占领克丁桥后沿大道出击,但随即因为都柏林向前线大量增兵后被迫后撤。
这次出击,由于英军指挥官对由中国军官指挥的起义军的战斗力估计不足,对大规模军事行动缺乏准备,致使出击部队没有统一领导、各行其事,导致了惨重失败。这次沉重打击也迫使英国指挥官改变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战术。
11月25日,英军指挥官维那将军将军队整编为6个军,加上紧急增援上来的5个师55000人,英军的行踪人数达到了近17万人。英军对都柏林形成了包围。
都柏林方面的军事进展工作在科林斯上校的努力下也有了进展,他们新征召了16000的作战部队和45000人的预备部队。起义军方面拥有79门大炮,全部被安放在了都柏林的城墙上,不过缺少熟练炮手,而不得不临时由中国军官进行训练。
为了保卫胜利成果,起义军战士在忠诚坚定、智勇兼备的中国军事将领指挥下,与敌浴血奋战。11月25日,英国军队依仗优势炮火重新攻占了被起义军夺回的克丁桥和附近据点。都柏林起义军军事总指挥林锋率领西线5000名装备很差的部队,同9倍于己的敌人激战。25日下午的时候,600名起义军战士在都柏林外围的定康城堡抗击5000名敌军进攻达到6个小时。
26日,在威鲁克林方向坚守的起义军战士日夜作战,与敌展开肉搏,击退了强渡威鲁克林的英国军队。在南线,英国军队为了炸毁爱尔兰的大炮,不惜用数百门重炮轰击炮台,起义军战士为守卫炮台顽强战斗。
到26日这一天激战结束,起义军守住了都柏林西线和南线,给了英国军队大量的消耗。26日夜晚,林锋调整了都柏林防御部署,他命令中国军官司马炎指挥起义军第一军在西线抗击敌6个步兵师和1个炮兵旅的猛攻,司马炎指挥的部队充分利用当地熟悉的地形和英勇的斗志与敌人厮杀,不仅以少量兵力顶住了敌军主力的进攻,而且支援了南线作战。在南线,敌进攻的主要目标仍是都柏林架设在城墙上,对英国人威胁很大的炮台。 ↑返回顶部↑
在大起义爆发的当天夜里,爱尔兰新芬党以极高的效率召开了紧急会议,在会上属于激进派的瓦莱拉和属于温和派的维帕尔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双方为了各自的权利在会议上争吵不休,甚至恶语相向,几乎就要大打出手。
中国高级军官林锋明确地表示不干涉到爱尔兰的内部矛盾之中,这让瓦莱拉和维帕尔两方势力都失去了中国的支持。而此时双方把目光都投向了拥有军队实权的科林斯身上。
科林斯此时心情矛盾到了极点,他想看到的只是一个独立自由的爱尔兰,而不是一个为了权利争吵不休的政府,在这样的情况下,科林斯在积极准备前线战争的同时,还被迫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到了周旋在双方势力的身上。
整整一个晚上,两派势力就在这样不停顿地争吵下度过。当第二天天色发亮的时候,除了“爱尔兰共和军”的总司令科林斯充满了疲惫,每个走出会议室的的爱尔兰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喜悦的光芒,因为他们已经把爱尔兰的权利全部瓜分干净。
1917年11月21日,起义爆发的第二天,爱尔兰新芬党宣布“爱尔兰共和国”成立,由瓦莱拉出任共和国总统,维帕尔就任共和国总理,科林斯为共和国国防部长。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爱尔兰共和国的府院之争就从来没有平息过,瓦莱拉和维帕尔这两个总统和总理,每天想着的不是如何使爱尔兰强大和富裕,而是每分每秒都在谋划着如何夺走对方手里的权利来壮大自己。如果不是有着科林斯在那苦苦支撑着大局,爱尔兰国内形式不知道会发展到什么样子。
就在爱尔兰共和国成立的当天,英国人调集了超过五万人的部队开到了都柏林城外,但遭到了爱尔兰起义者的沉重打击。到了23日,都柏林的英军已经增援至十一万人,都柏林的形势陷入了非常严峻的地步。
此时在都柏林城外,左翼是英军的6个师为主力,右翼是英军的5个师,共有火炮669门,坦克8辆,无论在火力和兵力上,英军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而都柏林的起义者,则拥有起义过来的爱尔兰正规军和平民部队总计八万人,火炮79门,枪支平均每两个半人拥有一支,弹药奇缺,装甲车为零。
但是面对这样的形势,都柏林的起义者却一点也没有畏惧,他们斗志高昂的积极准备着迎接任何来自敌人的进犯,他们决心以鲜血和生命来捍卫起义的胜利果实。
而作为起义军的军事总指挥,中国第92空降师师长的林锋,则表现得相当镇静,他把八万人的部队分成了三个部分。在城外、城墙和内城组成了三道防线,并且将最精锐的部队和最强大的武装配属给了城外的部队,自己则亲自镇守在了外城。
科林斯曾经再三要求由自己去最危险的外城,但却被林锋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理由也非常之的简单:
“虽然这是爱尔兰人的战争,但作为领袖派遣来爱尔兰的中国军人,我们将永远战斗在第一线。如果我们不幸牺牲,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在我们的坟前写上:中国军人之墓,那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当林锋的话传到起义者耳朵里的时候,爱尔兰人深深为中国军人的英勇不屈所感动。一些和这事毫无关系的军人,为了一个陌生的国度而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情操他们从来没有没有看到过。
中国92空降师的残余官兵都被安排在了第一线,分别负责指挥各条战线的防御。此时中国远征军团总指挥柳波成元帅亲自给林锋拍来了电报:
“援兵即将到来,依然由92空降师8000人进行大规模空降。但由于目前爱尔兰的气候比较恶劣,大风和阴雨天较多,故不适合立即空降。望你部指挥爱尔兰起义军坚守七至十天,一旦天气放晴,即立刻进行空降。
都柏林此时起义为计划外的意外收获,它将极大的牵制住英国人的精力,使其无法全心投入正面战场的战斗。而如果不能迅速解决都柏林问题,对英国国内民众士气打击甚大。
经总参谋部和远征军团总指挥部同意,特任命中国远征军团92空降师师长林锋少将为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抵抗运动中国军事力量总司令。望你部一体同心,完成所负重任!”
柳波成元帅的电报让林锋感觉到了身上担子的重量。此时他已下定了哪怕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也决不放弃都柏林的想法。
11月24日,这一天都柏林风雨大作,在这样一个不适合进攻的天气里并不适合于进攻,但是很明显的英国人已经迫不及待了,两个师的英国军队为先头部队,向都柏林的外围阵地发起了凶猛的攻击。
在长达一个小时的炮火准备之后,两万余名英军开始进攻。
在阵地最前沿的2000名起义军战士与10000多名敌军激战数小时后,被迫放弃了克丁桥等阵地。敌人的炮声惊醒了都柏林,全都柏林的军民都投入到了保卫战中。
24月战争爆发后,英军调集的2万人,分3路向都柏林进军。中路1万余人从正面进攻,击退起义军后随即遭到率领的军队阻击后后撤;左翼5000多人从东南方向进军,初战获胜,进抵距都柏林10公里处,因弹药和援兵不济而被迫后撤,后撤时遭到林锋安排下的伏击而伤亡惨重,英军指挥杜林克少校阵亡;右翼5000人在占领克丁桥后沿大道出击,但随即因为都柏林向前线大量增兵后被迫后撤。
这次出击,由于英军指挥官对由中国军官指挥的起义军的战斗力估计不足,对大规模军事行动缺乏准备,致使出击部队没有统一领导、各行其事,导致了惨重失败。这次沉重打击也迫使英国指挥官改变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战术。
11月25日,英军指挥官维那将军将军队整编为6个军,加上紧急增援上来的5个师55000人,英军的行踪人数达到了近17万人。英军对都柏林形成了包围。
都柏林方面的军事进展工作在科林斯上校的努力下也有了进展,他们新征召了16000的作战部队和45000人的预备部队。起义军方面拥有79门大炮,全部被安放在了都柏林的城墙上,不过缺少熟练炮手,而不得不临时由中国军官进行训练。
为了保卫胜利成果,起义军战士在忠诚坚定、智勇兼备的中国军事将领指挥下,与敌浴血奋战。11月25日,英国军队依仗优势炮火重新攻占了被起义军夺回的克丁桥和附近据点。都柏林起义军军事总指挥林锋率领西线5000名装备很差的部队,同9倍于己的敌人激战。25日下午的时候,600名起义军战士在都柏林外围的定康城堡抗击5000名敌军进攻达到6个小时。
26日,在威鲁克林方向坚守的起义军战士日夜作战,与敌展开肉搏,击退了强渡威鲁克林的英国军队。在南线,英国军队为了炸毁爱尔兰的大炮,不惜用数百门重炮轰击炮台,起义军战士为守卫炮台顽强战斗。
到26日这一天激战结束,起义军守住了都柏林西线和南线,给了英国军队大量的消耗。26日夜晚,林锋调整了都柏林防御部署,他命令中国军官司马炎指挥起义军第一军在西线抗击敌6个步兵师和1个炮兵旅的猛攻,司马炎指挥的部队充分利用当地熟悉的地形和英勇的斗志与敌人厮杀,不仅以少量兵力顶住了敌军主力的进攻,而且支援了南线作战。在南线,敌进攻的主要目标仍是都柏林架设在城墙上,对英国人威胁很大的炮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