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节(1 / 4)
珊娘应着太太的招唤过来时,那婆子已经在太太跟前回着话了。
那是个约四旬左右的婆子,一双眼睛生得贼亮贼亮的,看着就透着副精明能干。
见珊娘来了,那婆子恭敬中不失从容地向着珊娘敛袖一礼,自称夫家姓魏,又亲热中不失分寸地把珊娘浑身上下一阵恭维。那一套一套的客套话,直把不擅交际的太太唬得一愣一愣的,险些反应不过来。
不过那妈妈嘴里虽然客套着,一双灵活的眼睛却是如探照灯一般,早不着痕迹地把珊娘里里外外给扫了一个遍。
珊娘那里只自始至终装着个腼腆模样,缩在太太后面,连话都没有接上几句。等人走了之后,她才微拧了眉。虽说这妈妈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敌意,可她那双审视的眼,却叫珊娘很是不舒服,总觉得可能会有什么麻烦事。
她皱着眉头想了想,忽然一翻眼,看着庭院中的玉兰树自言自语道:“真傻了!”
于是回到小楼上,她就给袁长卿写了一封信,把方家人的动静全都告诉了袁长卿——可是那家伙自己说的,他的麻烦他自己担了,再不会麻烦到她的。不管方家人在打什么主意,都只可能是因为他。既这样,不管方家人那里想要做什么,都应该是他的麻烦。她再不参与的。
于是,等到中秋时,方家那里便又是老掌柜来送了节礼,方家则再没有派人来“窥探”过她了。珊娘满意地表示,虽然不知道袁长卿那里具体做了些什么,但至少他做到了他承诺的事。
而世间的事总是有得有失的,在她自以为“未雨绸缪”地避免了方家人可能给她带来的麻烦时,其实她也错失了一条重要信息,那就是:为什么方家人会在她和袁长卿订亲一年后,突然想起来“窥探”于她。
所以,当京里那些有关她和五皇子周崇的流言终于传到镇上来时,珊娘不禁一阵愕然。
第111章 ·躺枪
珊娘知道这个传闻时,已经是十月里。
中秋过后,珊娘就十六了。虽说袁侯两家还尚未议定婚期,老爷那里却忽然拘束着珊娘不许她再出门,只要求她在家里安心备嫁。
那时候珊娘也不曾多想什么,只当老爷这是想到一出是一出。且如今全哥儿已经六七个月大了,正是最逗人喜爱的时候,比起出门逛街,她倒更乐意在家里陪着全哥儿玩耍。直到她发现,她哥哥跟人打架的次数似乎突然多了起来,且连一向胆小怕事的侯玦都跟人斗了几回,她这才意识到,似乎出了什么事。偏她问起来时,那哥儿俩只顾左右而言他,叫她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就在她疑疑惑惑不确定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时,老太太那里使了个调虎离山之计,支开五老爷后,命人把珊娘和五太太全都带了过去。
珊娘过去时,老太太的院子里一个闲人都没有,气氛显得甚是肃穆而压抑。
她和太太才刚一进门,老太太那里就气急败坏地砸过来一只茶盅儿,险些砸到了珊娘。
“跪下!”老太太喝道。
珊娘心里疑惑不解着,也只得跟着太太一同跪下了。
老太太气得手指尖儿都在发着抖,指着珊娘怒道:“原当你是个好的,偏你是烂泥扶不上墙。这也罢了,竟闹出这种败坏门风的传闻,你可对得起谁?”
珊娘被老太太骂得一阵发懵,回头看向太太,见太太白着张脸死咬着牙的模样,她忽然就明白了,原来果然有事,且太太也知道,只她不知道。于是她便问着老太太,“到底怎么了?”
老太太气得一阵哆嗦,也懒待跟珊娘啰嗦,冲着大太太一挥手,示意大太太来讲。
大太太一阵为难,想了想,叹了口气,从袖子里拿出七娘从京里寄回来的信递给珊娘——七娘是春天时嫁到京里去的。
珊娘接过七娘的信一看才知道,原来如今京里竟闹得沸沸扬扬,说五皇子怎么怎么荒涎不经,竟不顾道义勾引忠烈遗孤未过门的妻子什么什么的,虽然没有明着点珊娘的名,却是叫有心人稍一钻研便能知道,这所谓的“遗孤”是在隐射谁。自然,那个和五皇子“有一腿”的未婚妻,也就呼之欲出了。
从七娘的字里行间,珊娘可以看出,这封信应该是七娘答着老太太询问的回信——也就是说,是老太太先听到了传闻,然后才去向京城里的七娘打听的。
珊娘回头看了太太一眼。太太则低头避开了她的眼。于是珊娘便猜到了,怕是不仅老太太听说了那些传闻,连老爷太太也早听到了。而且,不定正是因为这样的传闻如今传得到处都是,她那两个兄弟才整天跟人干架的……
自七娘嫁到京里去之后,她俩每个月总要通上一两封信的,而直到这时珊娘才发现,她竟已经有一个月没收到京里的信了……想来不是七娘不知道该怎么写,就是被老爷太太给收走了……
她这里沉思时,老太太那里早已经气得不行了,也不问个青红皂白,便指着她的鼻子把她臭骂了一通,然后又命人把她关进了祠堂,便是五老爷回来闹了一场,也没能把珊娘从祠堂里捞出来。
跪在祖宗牌位前,珊娘一阵眉头紧锁,她再想不到,她人在家中坐,却是祸从天上来。而若说这桩“丑闻”是针对她的,那怎么都应该是从她身边流传起来才是,偏这消息是从京里传过来的。几乎不用动脑筋去想,她就能猜到,定是京里太子一系跟后宫那位咬得紧了,叫人咬到周崇身上,然后她也就跟着躺枪了……
至于说为什么那些人把矛头指向她,珊娘思来想去,觉得除了周崇此人行事不羁容易被人抓住把柄外,怕也因为她是袁长卿的未婚妻——袁长卿怎么说都是袁老令公的嫡长孙,且袁家一门忠烈,五皇子把手伸向忠烈遗孤,不说名节有亏,只袁家以及袁长卿的外家在军中的地位,都得叫太子一系失了军中的支持。 ↑返回顶部↑
那是个约四旬左右的婆子,一双眼睛生得贼亮贼亮的,看着就透着副精明能干。
见珊娘来了,那婆子恭敬中不失从容地向着珊娘敛袖一礼,自称夫家姓魏,又亲热中不失分寸地把珊娘浑身上下一阵恭维。那一套一套的客套话,直把不擅交际的太太唬得一愣一愣的,险些反应不过来。
不过那妈妈嘴里虽然客套着,一双灵活的眼睛却是如探照灯一般,早不着痕迹地把珊娘里里外外给扫了一个遍。
珊娘那里只自始至终装着个腼腆模样,缩在太太后面,连话都没有接上几句。等人走了之后,她才微拧了眉。虽说这妈妈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敌意,可她那双审视的眼,却叫珊娘很是不舒服,总觉得可能会有什么麻烦事。
她皱着眉头想了想,忽然一翻眼,看着庭院中的玉兰树自言自语道:“真傻了!”
于是回到小楼上,她就给袁长卿写了一封信,把方家人的动静全都告诉了袁长卿——可是那家伙自己说的,他的麻烦他自己担了,再不会麻烦到她的。不管方家人在打什么主意,都只可能是因为他。既这样,不管方家人那里想要做什么,都应该是他的麻烦。她再不参与的。
于是,等到中秋时,方家那里便又是老掌柜来送了节礼,方家则再没有派人来“窥探”过她了。珊娘满意地表示,虽然不知道袁长卿那里具体做了些什么,但至少他做到了他承诺的事。
而世间的事总是有得有失的,在她自以为“未雨绸缪”地避免了方家人可能给她带来的麻烦时,其实她也错失了一条重要信息,那就是:为什么方家人会在她和袁长卿订亲一年后,突然想起来“窥探”于她。
所以,当京里那些有关她和五皇子周崇的流言终于传到镇上来时,珊娘不禁一阵愕然。
第111章 ·躺枪
珊娘知道这个传闻时,已经是十月里。
中秋过后,珊娘就十六了。虽说袁侯两家还尚未议定婚期,老爷那里却忽然拘束着珊娘不许她再出门,只要求她在家里安心备嫁。
那时候珊娘也不曾多想什么,只当老爷这是想到一出是一出。且如今全哥儿已经六七个月大了,正是最逗人喜爱的时候,比起出门逛街,她倒更乐意在家里陪着全哥儿玩耍。直到她发现,她哥哥跟人打架的次数似乎突然多了起来,且连一向胆小怕事的侯玦都跟人斗了几回,她这才意识到,似乎出了什么事。偏她问起来时,那哥儿俩只顾左右而言他,叫她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就在她疑疑惑惑不确定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时,老太太那里使了个调虎离山之计,支开五老爷后,命人把珊娘和五太太全都带了过去。
珊娘过去时,老太太的院子里一个闲人都没有,气氛显得甚是肃穆而压抑。
她和太太才刚一进门,老太太那里就气急败坏地砸过来一只茶盅儿,险些砸到了珊娘。
“跪下!”老太太喝道。
珊娘心里疑惑不解着,也只得跟着太太一同跪下了。
老太太气得手指尖儿都在发着抖,指着珊娘怒道:“原当你是个好的,偏你是烂泥扶不上墙。这也罢了,竟闹出这种败坏门风的传闻,你可对得起谁?”
珊娘被老太太骂得一阵发懵,回头看向太太,见太太白着张脸死咬着牙的模样,她忽然就明白了,原来果然有事,且太太也知道,只她不知道。于是她便问着老太太,“到底怎么了?”
老太太气得一阵哆嗦,也懒待跟珊娘啰嗦,冲着大太太一挥手,示意大太太来讲。
大太太一阵为难,想了想,叹了口气,从袖子里拿出七娘从京里寄回来的信递给珊娘——七娘是春天时嫁到京里去的。
珊娘接过七娘的信一看才知道,原来如今京里竟闹得沸沸扬扬,说五皇子怎么怎么荒涎不经,竟不顾道义勾引忠烈遗孤未过门的妻子什么什么的,虽然没有明着点珊娘的名,却是叫有心人稍一钻研便能知道,这所谓的“遗孤”是在隐射谁。自然,那个和五皇子“有一腿”的未婚妻,也就呼之欲出了。
从七娘的字里行间,珊娘可以看出,这封信应该是七娘答着老太太询问的回信——也就是说,是老太太先听到了传闻,然后才去向京城里的七娘打听的。
珊娘回头看了太太一眼。太太则低头避开了她的眼。于是珊娘便猜到了,怕是不仅老太太听说了那些传闻,连老爷太太也早听到了。而且,不定正是因为这样的传闻如今传得到处都是,她那两个兄弟才整天跟人干架的……
自七娘嫁到京里去之后,她俩每个月总要通上一两封信的,而直到这时珊娘才发现,她竟已经有一个月没收到京里的信了……想来不是七娘不知道该怎么写,就是被老爷太太给收走了……
她这里沉思时,老太太那里早已经气得不行了,也不问个青红皂白,便指着她的鼻子把她臭骂了一通,然后又命人把她关进了祠堂,便是五老爷回来闹了一场,也没能把珊娘从祠堂里捞出来。
跪在祖宗牌位前,珊娘一阵眉头紧锁,她再想不到,她人在家中坐,却是祸从天上来。而若说这桩“丑闻”是针对她的,那怎么都应该是从她身边流传起来才是,偏这消息是从京里传过来的。几乎不用动脑筋去想,她就能猜到,定是京里太子一系跟后宫那位咬得紧了,叫人咬到周崇身上,然后她也就跟着躺枪了……
至于说为什么那些人把矛头指向她,珊娘思来想去,觉得除了周崇此人行事不羁容易被人抓住把柄外,怕也因为她是袁长卿的未婚妻——袁长卿怎么说都是袁老令公的嫡长孙,且袁家一门忠烈,五皇子把手伸向忠烈遗孤,不说名节有亏,只袁家以及袁长卿的外家在军中的地位,都得叫太子一系失了军中的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