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节(3 / 4)
“封安郡王为安王,据守晋州一代。无论如何都要将晋州重新整顿一下了。”安郡王这人其实这几年行事并不低调,不过倒是一直未见有什么异心,就是比较能闹腾。
沈迟默了默,不动声色地开口:“此时怕是晚了罢。”
“不晚。晋地主要是南部有问题,他当年领兵去百越平叛,军事才能可见一斑,如今庆王不在,或许能将南方一并夺回。前几年大齐对百越的恩情不小,如今百越也是能帮上忙的。”景明帝目光沉沉,语罢便沉默下来。沈迟是能感觉到他言语未尽的,毕竟庆王的势力又不止在南方,后面那些安排怕还是防着他。
安郡王为人是急躁,但是勇猛是真的勇猛,也是一根筋,认准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他提起来安郡王,又说了百越,潜意识便是要告诉他,起码暂时南方还不受他沈迟控制。
心底不由得冷笑一声,景明帝倒是高估他了。百越他是一点兴趣都没有,南方更没有兴趣。他暂时要做的就是隔山观虎斗,看细节就好了,远没有到他出手的时候。
景明帝看了看他,莫名就想起来还囚禁在后宫的江怀璧。沈迟现如今还不知道她已经从诏狱出来了,但他发现诏狱里居然也有人不干净,回头还是得仔细查一查,现下可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你那要求朕既然已经应了,就不会食言。”
“朕只要遗诏。”
沈迟微不可闻地蹙了蹙眉。知道她他要遗诏,但是现如今,不能再出京了。
他宁愿守着她。
第309章 起兵
景明六年十月初, 秦王于封地起兵造反,短短三日内已攻陷数十个州县,并逐步向京城逼近。京中传庆王有谋反之心已久,谁也没想到最先起兵的会是秦王。
其实缘由并不难想。要皇位的还是庆王, 而庆王手中是有把柄的, 他自己自然是更倾向于光明正大地夺位。然而景明帝步步紧逼, 他也就只能拿秦王出来当个挡箭牌了。
京城很快商议好对策。景明帝知道庆王在秦地, 便先派了长兴侯前去平叛, 而后兵部左侍郎也领了兵前去。其实秦王封地也并非全部沦陷, 庆王所控制住的仅仅是偏西部一带的州县,靠近东部许多地方闻说秦王叛变, 已先行投靠了朝廷, 并且全力抵抗叛军前进。
在秦地叛乱起兵开始几日后,东南一带安远侯举兵造反,他同时是一省总兵官, 很快已控制东南大片区域。而他的目的也很简单,从起兵那一日起便一心盯着河京。更扬言要在河京建都立朝, 看他这架势倒像是趁乱起兵。
朝廷军队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西北,东南叛乱起来时竟一时间人心惶惶。景明帝并非没有一点准备。
当初荀微上任时景明帝曾特意询问过他河京状况, 已然意识到南方的危机,于河京一带早有准备。只是现下紧迫的是, 安远侯曾于先帝时期奉命平叛过百越内乱, 且景明二年安抚百越他亦曾参与其中。如今怕的是, 他同百越勾结。
不过幸而男方还有一个海家。海振刚虽然不及他逝去的大哥,但海家还是有可塑之才的。海振忠虽无子,但海氏旁支中却有脱颖而出者,此次亦跟随军队迎战。到底是承袭了海家尚武的传统, 于战场上格外激猛,令人刮目相看。
河京、秣陵一带地方军也都相继出动。
景明帝坐镇京城。现如今每日从各地呈上来的战报不少,且还需防着因时间天气等原因延误的消息,未雨绸缪显得十分重要。
眼前的舆图将两方情况标注得清清楚楚,西北与东南最为密集,但其他地方也并不能忽视。
“天倾西北,地满东南……朕是如今才懂得这两句的意思,果然是好算计。好一个白泽捧书的秦王!原来是这般襄助众玉中领衔的秦珩。从前只以为是秦王需与庆王共存亡,待登位后许以好处。如今看来倒是要狠心扔下一个了。朕猜着,西北倾,东南满,他们是要将目标直接盯向河京了。”景明帝眼睛紧盯着舆图,殿中皆是他信得过的重臣,屈指可数。
“但是庆王无论如何,南下必然要经京城。庆王在秦地困得一日,京城与河京便多一分机会。”
“然而庆王之势不可阻挡,单凭这么拖着也不是办法。如今西北东南皆有难,已危及社稷。要臣看,可诏令勤王。”
“不可!诸藩王如今敌我不明,如若扰乱我军部署,且可能导致地方混乱。两地情势已然危急,若是其余藩王有异心,得不偿失。”
“臣也以为此时无需诏令勤王。只要各地藩王不与庆王一派勾结即可。东南等地兵力充足,而西北距离京都太近,当下之急应在西北。”
“东南并不可小看。南方兵力虽足,但远不及京都,因地势原因,河京比京城更容易攻下。若是叛贼拿下河京立即称王,可不正与前段时间日食想应?一国岂有二主之理!现如今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安远侯于南方称帝,否则便为庆王提供太多利处了。”
“然而现在两方兼顾基本不可能……”
……
几人不过片刻便分为西北派和东南派,很显然主张先集中精力打西北的占多数,但是另一方也有自己的说辞。景明帝在此听了一早上,大多数时间都在争辩,虽然其中亦有可取之处,但也实在繁杂。 ↑返回顶部↑
沈迟默了默,不动声色地开口:“此时怕是晚了罢。”
“不晚。晋地主要是南部有问题,他当年领兵去百越平叛,军事才能可见一斑,如今庆王不在,或许能将南方一并夺回。前几年大齐对百越的恩情不小,如今百越也是能帮上忙的。”景明帝目光沉沉,语罢便沉默下来。沈迟是能感觉到他言语未尽的,毕竟庆王的势力又不止在南方,后面那些安排怕还是防着他。
安郡王为人是急躁,但是勇猛是真的勇猛,也是一根筋,认准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他提起来安郡王,又说了百越,潜意识便是要告诉他,起码暂时南方还不受他沈迟控制。
心底不由得冷笑一声,景明帝倒是高估他了。百越他是一点兴趣都没有,南方更没有兴趣。他暂时要做的就是隔山观虎斗,看细节就好了,远没有到他出手的时候。
景明帝看了看他,莫名就想起来还囚禁在后宫的江怀璧。沈迟现如今还不知道她已经从诏狱出来了,但他发现诏狱里居然也有人不干净,回头还是得仔细查一查,现下可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你那要求朕既然已经应了,就不会食言。”
“朕只要遗诏。”
沈迟微不可闻地蹙了蹙眉。知道她他要遗诏,但是现如今,不能再出京了。
他宁愿守着她。
第309章 起兵
景明六年十月初, 秦王于封地起兵造反,短短三日内已攻陷数十个州县,并逐步向京城逼近。京中传庆王有谋反之心已久,谁也没想到最先起兵的会是秦王。
其实缘由并不难想。要皇位的还是庆王, 而庆王手中是有把柄的, 他自己自然是更倾向于光明正大地夺位。然而景明帝步步紧逼, 他也就只能拿秦王出来当个挡箭牌了。
京城很快商议好对策。景明帝知道庆王在秦地, 便先派了长兴侯前去平叛, 而后兵部左侍郎也领了兵前去。其实秦王封地也并非全部沦陷, 庆王所控制住的仅仅是偏西部一带的州县,靠近东部许多地方闻说秦王叛变, 已先行投靠了朝廷, 并且全力抵抗叛军前进。
在秦地叛乱起兵开始几日后,东南一带安远侯举兵造反,他同时是一省总兵官, 很快已控制东南大片区域。而他的目的也很简单,从起兵那一日起便一心盯着河京。更扬言要在河京建都立朝, 看他这架势倒像是趁乱起兵。
朝廷军队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西北,东南叛乱起来时竟一时间人心惶惶。景明帝并非没有一点准备。
当初荀微上任时景明帝曾特意询问过他河京状况, 已然意识到南方的危机,于河京一带早有准备。只是现下紧迫的是, 安远侯曾于先帝时期奉命平叛过百越内乱, 且景明二年安抚百越他亦曾参与其中。如今怕的是, 他同百越勾结。
不过幸而男方还有一个海家。海振刚虽然不及他逝去的大哥,但海家还是有可塑之才的。海振忠虽无子,但海氏旁支中却有脱颖而出者,此次亦跟随军队迎战。到底是承袭了海家尚武的传统, 于战场上格外激猛,令人刮目相看。
河京、秣陵一带地方军也都相继出动。
景明帝坐镇京城。现如今每日从各地呈上来的战报不少,且还需防着因时间天气等原因延误的消息,未雨绸缪显得十分重要。
眼前的舆图将两方情况标注得清清楚楚,西北与东南最为密集,但其他地方也并不能忽视。
“天倾西北,地满东南……朕是如今才懂得这两句的意思,果然是好算计。好一个白泽捧书的秦王!原来是这般襄助众玉中领衔的秦珩。从前只以为是秦王需与庆王共存亡,待登位后许以好处。如今看来倒是要狠心扔下一个了。朕猜着,西北倾,东南满,他们是要将目标直接盯向河京了。”景明帝眼睛紧盯着舆图,殿中皆是他信得过的重臣,屈指可数。
“但是庆王无论如何,南下必然要经京城。庆王在秦地困得一日,京城与河京便多一分机会。”
“然而庆王之势不可阻挡,单凭这么拖着也不是办法。如今西北东南皆有难,已危及社稷。要臣看,可诏令勤王。”
“不可!诸藩王如今敌我不明,如若扰乱我军部署,且可能导致地方混乱。两地情势已然危急,若是其余藩王有异心,得不偿失。”
“臣也以为此时无需诏令勤王。只要各地藩王不与庆王一派勾结即可。东南等地兵力充足,而西北距离京都太近,当下之急应在西北。”
“东南并不可小看。南方兵力虽足,但远不及京都,因地势原因,河京比京城更容易攻下。若是叛贼拿下河京立即称王,可不正与前段时间日食想应?一国岂有二主之理!现如今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安远侯于南方称帝,否则便为庆王提供太多利处了。”
“然而现在两方兼顾基本不可能……”
……
几人不过片刻便分为西北派和东南派,很显然主张先集中精力打西北的占多数,但是另一方也有自己的说辞。景明帝在此听了一早上,大多数时间都在争辩,虽然其中亦有可取之处,但也实在繁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