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节(3 / 3)
于是,小秋又婉转地问他,才知道,幼儿园里的小女生比较爱哭,鹏鹏有一次不小心碰倒了一个小女生,小女生哭了半天,他怎么道歉都没用……于是,这个经历,给小家伙心里烙下了阴影,直接拒绝要妹妹了。
得知这个小故事,小秋和刘玉芝都是一笑就过,谁也没往心里放。却不知道,数年后,小鹏鹏长成大小伙子后,仍旧对女生下意识地回避,结果可想而知,过了三十还没谈回恋爱,明明小伙子名牌大学生,品学兼优的……可没少让成海、刘玉芝操心着急。这是后话了。
自从刘玉芝进了京,每隔两周,小秋就陪她去医院做一次例行孕检,五个月的时候就做了一次b超畸形筛查,那时候,做b超的老师与小秋也算相熟,就悄悄给她说了,刘玉芝这次怀的仍旧是个男孩儿。
小秋听了也没特别高兴,只是在心里有点儿奇怪,这事儿还真是挺神奇的,大伯娘连生了三个小子,大嫂又一连两个男孩儿,就不知道二哥三哥将来如何了。
六月初,老家的麦收季,是以,六月八号,看到站在门口,脸色黝黑,朝着自己笑出两排白牙的大哥,小秋还有些意外:“大哥,家里麦子收完了?”
一边说着话,小秋伸手来接成海手中的行李,却被他一侧身躲开:“沉,你拎不动。”
说着话,兄妹俩一起进了屋。
这一天是周五,小秋下午两节课,下了课她哪儿也没去,就直接回了家。
随着刘玉芝月份渐大,她和二哥、秦戎、乔西达成了统一意见,就是家里至少留一个人,实在没办法,也给刘玉芝和秋芬嫂子留了联系电话,保证能找到人。这样,万一刘玉芝提前发动了,他们也能及时赶回来,不至于耽误了。
“你怎么来了?家里的麦子收完了?”刘玉芝看到走进来的丈夫,也问了一句。
看着很家常的一句话,小秋却眼尖地看到大嫂眼圈儿红了。
她很知趣,立刻招呼大嫂:“看我哥这一路又累又热的,衣服都汗湿了,大嫂带大哥进去洗个澡换身衣服吧。收拾收拾,待会儿正好让大哥陪我去接鹏鹏。”
“哎,哎,”刘玉芝连声答应着,慌乱地侧转脸抹了把眼睛,然后招呼着成海去了他们的房间。
第九百九十四章
成海将行李打开,只拎出一个装衣服的小袋子来,另外偌大的袋子沉甸甸的,他指着半开的袋子对小秋道:“这是你大伯娘收拾上的,你看看收拾一下。”
小秋笑着应了,看着大哥大嫂进了房间,这才和秋芬嫂子一起,将大行李袋拎进厨房。
一袋子足有三四十个大鹅蛋,一看个头和形状,秋芬嫂子就惊叹道:“哎哟,咋攒这么多双黄鹅蛋的!”
小秋笑道:“我大哥的养殖场里养了五六百只鹅呢,不然也没办法。”
秋芬嫂子和刘玉芝说话,也知道她家里有个养殖场。刘玉芝说起来比较低调,只说主要是养鸡,鸭和鹅捎带着养了几只,自家吃个鸭蛋鹅蛋方便。没想到,这捎带着就养了五六百,那鸡得多少?
秋芬嫂子咋舌不已呢,就听小秋一声欢呼,从袋子里拎出两只熏鹅来。
鹅肉肉质紧实、香味浓郁,比鸡肉和鸭肉都更好吃。小秋最喜欢的是卤鹅和糟鹅,但他们老家制作熟食,特别是天气热起来后,一般都是卤制之后,再熏制,最后晾至皮儿略干,无汤汁为止。
经过几道工序做出来的熏鸡、熏鹅、熏兔,都更容易保存,哪怕是三伏天,只要挂起来晾着,也能存上十天半月不坏。
大哥从老家过来,坐了汽车坐火车,怎么也得一天多将近两天,这么热的天气,也只有熏制的熟食才能携带了。
小秋将熏鹅交给秋芬嫂子看,笑道:“一只撕了,晚饭吃。”
另一只,她打算让秦戎给吴奶奶带回去。吴奶奶是南方人,喜欢鹅肉。
行李中,还有上好的大虾干、银鱼干、鱿鱼干,并螃蟹酱、大虾酱……林林总总足有十好几样,也难怪一个大行李袋装的满满的,沉重无比了。
其他也就罢了,螃蟹酱和大虾酱在京城却是没处买的。
小秋立刻拿碟子分别装了一些,又跑去屋后的小菜园摘了几个新鲜辣椒,拔了四五棵大葱……s省最出名的是煎饼卷大葱。到了小秋她们老家,最乡土的菜就是馒头(窝头)大葱蘸虾酱,质量上好的虾酱最好是生食,滋味儿最鲜美,稍讲究些的人家回加一点干辣椒、葱姜和食用油蒸熟食用,条件好的会打一个鸡蛋,蒸成鸡蛋虾酱,在很多人的童年,一个鸡蛋虾酱就是最极致的美味了。
生活好起来之后,饭店里也发掘传统菜肴,窝头虾酱也上了席面,不过,已经鲜少生食,而是加大量鸡蛋炒,说是虾酱,其却已经是虾酱炒鸡蛋,虾酱挂了个名字,其实已经成了调味品。 ↑返回顶部↑
得知这个小故事,小秋和刘玉芝都是一笑就过,谁也没往心里放。却不知道,数年后,小鹏鹏长成大小伙子后,仍旧对女生下意识地回避,结果可想而知,过了三十还没谈回恋爱,明明小伙子名牌大学生,品学兼优的……可没少让成海、刘玉芝操心着急。这是后话了。
自从刘玉芝进了京,每隔两周,小秋就陪她去医院做一次例行孕检,五个月的时候就做了一次b超畸形筛查,那时候,做b超的老师与小秋也算相熟,就悄悄给她说了,刘玉芝这次怀的仍旧是个男孩儿。
小秋听了也没特别高兴,只是在心里有点儿奇怪,这事儿还真是挺神奇的,大伯娘连生了三个小子,大嫂又一连两个男孩儿,就不知道二哥三哥将来如何了。
六月初,老家的麦收季,是以,六月八号,看到站在门口,脸色黝黑,朝着自己笑出两排白牙的大哥,小秋还有些意外:“大哥,家里麦子收完了?”
一边说着话,小秋伸手来接成海手中的行李,却被他一侧身躲开:“沉,你拎不动。”
说着话,兄妹俩一起进了屋。
这一天是周五,小秋下午两节课,下了课她哪儿也没去,就直接回了家。
随着刘玉芝月份渐大,她和二哥、秦戎、乔西达成了统一意见,就是家里至少留一个人,实在没办法,也给刘玉芝和秋芬嫂子留了联系电话,保证能找到人。这样,万一刘玉芝提前发动了,他们也能及时赶回来,不至于耽误了。
“你怎么来了?家里的麦子收完了?”刘玉芝看到走进来的丈夫,也问了一句。
看着很家常的一句话,小秋却眼尖地看到大嫂眼圈儿红了。
她很知趣,立刻招呼大嫂:“看我哥这一路又累又热的,衣服都汗湿了,大嫂带大哥进去洗个澡换身衣服吧。收拾收拾,待会儿正好让大哥陪我去接鹏鹏。”
“哎,哎,”刘玉芝连声答应着,慌乱地侧转脸抹了把眼睛,然后招呼着成海去了他们的房间。
第九百九十四章
成海将行李打开,只拎出一个装衣服的小袋子来,另外偌大的袋子沉甸甸的,他指着半开的袋子对小秋道:“这是你大伯娘收拾上的,你看看收拾一下。”
小秋笑着应了,看着大哥大嫂进了房间,这才和秋芬嫂子一起,将大行李袋拎进厨房。
一袋子足有三四十个大鹅蛋,一看个头和形状,秋芬嫂子就惊叹道:“哎哟,咋攒这么多双黄鹅蛋的!”
小秋笑道:“我大哥的养殖场里养了五六百只鹅呢,不然也没办法。”
秋芬嫂子和刘玉芝说话,也知道她家里有个养殖场。刘玉芝说起来比较低调,只说主要是养鸡,鸭和鹅捎带着养了几只,自家吃个鸭蛋鹅蛋方便。没想到,这捎带着就养了五六百,那鸡得多少?
秋芬嫂子咋舌不已呢,就听小秋一声欢呼,从袋子里拎出两只熏鹅来。
鹅肉肉质紧实、香味浓郁,比鸡肉和鸭肉都更好吃。小秋最喜欢的是卤鹅和糟鹅,但他们老家制作熟食,特别是天气热起来后,一般都是卤制之后,再熏制,最后晾至皮儿略干,无汤汁为止。
经过几道工序做出来的熏鸡、熏鹅、熏兔,都更容易保存,哪怕是三伏天,只要挂起来晾着,也能存上十天半月不坏。
大哥从老家过来,坐了汽车坐火车,怎么也得一天多将近两天,这么热的天气,也只有熏制的熟食才能携带了。
小秋将熏鹅交给秋芬嫂子看,笑道:“一只撕了,晚饭吃。”
另一只,她打算让秦戎给吴奶奶带回去。吴奶奶是南方人,喜欢鹅肉。
行李中,还有上好的大虾干、银鱼干、鱿鱼干,并螃蟹酱、大虾酱……林林总总足有十好几样,也难怪一个大行李袋装的满满的,沉重无比了。
其他也就罢了,螃蟹酱和大虾酱在京城却是没处买的。
小秋立刻拿碟子分别装了一些,又跑去屋后的小菜园摘了几个新鲜辣椒,拔了四五棵大葱……s省最出名的是煎饼卷大葱。到了小秋她们老家,最乡土的菜就是馒头(窝头)大葱蘸虾酱,质量上好的虾酱最好是生食,滋味儿最鲜美,稍讲究些的人家回加一点干辣椒、葱姜和食用油蒸熟食用,条件好的会打一个鸡蛋,蒸成鸡蛋虾酱,在很多人的童年,一个鸡蛋虾酱就是最极致的美味了。
生活好起来之后,饭店里也发掘传统菜肴,窝头虾酱也上了席面,不过,已经鲜少生食,而是加大量鸡蛋炒,说是虾酱,其却已经是虾酱炒鸡蛋,虾酱挂了个名字,其实已经成了调味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