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节(3 / 4)
……
这天晚饭,
全家人都已经到齐,白日里到县城去做工的孟大梁,孟二柱,孟三丰也都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只烤鸡,说是阿瑶刚痊愈,需要吃点好的补补身体,烤鸡虽然已经冷了,但依旧香气扑鼻,一端上桌,不说家里的孩子,就是几个大人,也不由的吸了吸鼻子。
这只鸡的个头虽然不算小,但孟家人多,撕开后,基本上一人也就两三块,不过阿瑶倒是不用担心,做为第三代里唯一的男丁,阿瑶分到了一只鸡腿。
当然,以上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阿瑶在饭桌上说出了自己想要读书的想法。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中
另外,今天是七月七,也是高考日,祝广大考生,都能考出理想的学校。
第235章 独苗
在这个世道里, 讲究一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阿瑶对这话虽然不大赞同,但放到这里它就是个主流, 她是个惯会享受的人,若是将来让他做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 他是决计不愿意, 也吃不了那个苦的。
至于商人的话,他也没考虑过,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
所以,
他打从一开始想的就是走科举之路,在农家寒门, 若是要供应一个读书人的话,往往都是举全家之力, 也未必能供应的起。不过就这一点来说,阿瑶却不用太过担心,孟家虽然也是农户,但家境还颇为富裕,几年内供应他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至于因为读书而会引发的一些家庭纠纷。
在他这里也不存在, 毕竟家里就只有他一个男孩儿,且宝贝着呢。
不用担心孟奶奶会不答应。
也就如同他所想的那样,他这里才一提起,孟奶奶只略想了一下, 就点头答应了下来。
当然了,她也不是随便就答应的。
不过却随口又问了一句:“小宝,你怎么想起要读书了?”
“因为我不想种地。”阿瑶如是的回答说道,“……村里的李夫子说,若是读书好,将来就可以考秀才,考举人,可以做官,我将来要做大官。”
李夫子是大柳村十余年来唯一一个考中秀才。
“好好,我们小宝就是有志气。”孟奶奶听到阿瑶这话,哈哈大笑起来,摸了摸阿瑶的头发,又补了一句,“……你可比你爹,二叔和三叔,强多了。”
性格素来最为机敏的六姐孟盼,更开口说了一句:“奶,小弟这么聪明,将来一定能考个秀才回来,光宗耀祖的。”
孟奶奶听到这话,更是眉开眼笑起来,说:“我们小宝这么聪明,一定没问题的,况且若是小宝将来能考上秀才,你们姐妹在婆家也更有底气,谁也不敢小瞧。”
孟奶奶说完这话,不说是孟家几个姐妹深以为然,就是阿瑶的爹娘,叔婶,也都露出了笑容,尤其是叔婶。他们没有自己的儿子,女儿将来嫁出去,就只能靠阿瑶这个侄子撑腰,侄子自是越出息越好,这样女儿将来在婆家,才不会受委屈。
……
大柳村里就有私塾,就是李夫子所开设的,他考中秀才的时候,已经三十好几,曾经几次的去参加乡试,但都名落孙山,如今眼见都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李秀才这才不得不放弃,开了一间私塾。大柳村依山傍水,这几年来,也是风调雨顺,只要勤快一些,日子也都能过得去,家里有余钱的,也都愿意把孩子送到私塾。
倒不是说要孩子去考科举,当然,也有抱这个心思。
不过更多的还是希望孩子读上两年,多认识一些字,将来到县城那边做个账房先生或是客栈酒馆的掌柜,再不济做个跑腿的小二,也都是不错的谋生手段。
孟奶奶掌握着财政大权,性格也是泼辣麻利,既是决定要让孙子读书,便也很快就张罗起来。 ↑返回顶部↑
这天晚饭,
全家人都已经到齐,白日里到县城去做工的孟大梁,孟二柱,孟三丰也都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只烤鸡,说是阿瑶刚痊愈,需要吃点好的补补身体,烤鸡虽然已经冷了,但依旧香气扑鼻,一端上桌,不说家里的孩子,就是几个大人,也不由的吸了吸鼻子。
这只鸡的个头虽然不算小,但孟家人多,撕开后,基本上一人也就两三块,不过阿瑶倒是不用担心,做为第三代里唯一的男丁,阿瑶分到了一只鸡腿。
当然,以上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阿瑶在饭桌上说出了自己想要读书的想法。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中
另外,今天是七月七,也是高考日,祝广大考生,都能考出理想的学校。
第235章 独苗
在这个世道里, 讲究一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阿瑶对这话虽然不大赞同,但放到这里它就是个主流, 她是个惯会享受的人,若是将来让他做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 他是决计不愿意, 也吃不了那个苦的。
至于商人的话,他也没考虑过,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
所以,
他打从一开始想的就是走科举之路,在农家寒门, 若是要供应一个读书人的话,往往都是举全家之力, 也未必能供应的起。不过就这一点来说,阿瑶却不用太过担心,孟家虽然也是农户,但家境还颇为富裕,几年内供应他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至于因为读书而会引发的一些家庭纠纷。
在他这里也不存在, 毕竟家里就只有他一个男孩儿,且宝贝着呢。
不用担心孟奶奶会不答应。
也就如同他所想的那样,他这里才一提起,孟奶奶只略想了一下, 就点头答应了下来。
当然了,她也不是随便就答应的。
不过却随口又问了一句:“小宝,你怎么想起要读书了?”
“因为我不想种地。”阿瑶如是的回答说道,“……村里的李夫子说,若是读书好,将来就可以考秀才,考举人,可以做官,我将来要做大官。”
李夫子是大柳村十余年来唯一一个考中秀才。
“好好,我们小宝就是有志气。”孟奶奶听到阿瑶这话,哈哈大笑起来,摸了摸阿瑶的头发,又补了一句,“……你可比你爹,二叔和三叔,强多了。”
性格素来最为机敏的六姐孟盼,更开口说了一句:“奶,小弟这么聪明,将来一定能考个秀才回来,光宗耀祖的。”
孟奶奶听到这话,更是眉开眼笑起来,说:“我们小宝这么聪明,一定没问题的,况且若是小宝将来能考上秀才,你们姐妹在婆家也更有底气,谁也不敢小瞧。”
孟奶奶说完这话,不说是孟家几个姐妹深以为然,就是阿瑶的爹娘,叔婶,也都露出了笑容,尤其是叔婶。他们没有自己的儿子,女儿将来嫁出去,就只能靠阿瑶这个侄子撑腰,侄子自是越出息越好,这样女儿将来在婆家,才不会受委屈。
……
大柳村里就有私塾,就是李夫子所开设的,他考中秀才的时候,已经三十好几,曾经几次的去参加乡试,但都名落孙山,如今眼见都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李秀才这才不得不放弃,开了一间私塾。大柳村依山傍水,这几年来,也是风调雨顺,只要勤快一些,日子也都能过得去,家里有余钱的,也都愿意把孩子送到私塾。
倒不是说要孩子去考科举,当然,也有抱这个心思。
不过更多的还是希望孩子读上两年,多认识一些字,将来到县城那边做个账房先生或是客栈酒馆的掌柜,再不济做个跑腿的小二,也都是不错的谋生手段。
孟奶奶掌握着财政大权,性格也是泼辣麻利,既是决定要让孙子读书,便也很快就张罗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