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穿来我就被流放了 第25节(1 / 4)
这不废话吗?肯要看,能提前剧透,那怕提前一会,也可以做好不少准备。
于是,她快速躺回马车,装做很疲惫的样子对其他几人说:“我累了,想休息一会儿。”其他几人听说后,很配合的闭上了嘴。
***
书一打开,第一章的标题就叫强对流天气,这个可不仅仅是下暴雨。
强对流天气,如果没有提前预警,在现代都会受灾严重。
强对流天气家族中的各个成员,如短时强降水、冰雹、龙卷风、雷暴大风、飑线等,均有极强的破坏力,可谓是“暴脾气”的典型。
书中第一章讲的就是喜悦城因为遭受了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而发生的一系列灾难。
今日,李真真他们进的就是书中描写的喜悦城,这也是没办法,按他们前进的道路,他们只能走到这,而且喜悦城就算受灾严重,但好歹是个大城市,物资齐,其他小地方不止物资少,还没有那么大的官府驿站可以容纳这么多的人。
喜悦城面积不大,大约三百平方公里,人口约十万人,最早是个县城,叫宁县,因为离上京城颇近,很多人觉着挨着上京城居住有安全感,就在喜悦城买房居,慢慢的,人口也就多起来了,一度常住人口达到六十万人,因人口达到了府城标准,由县变为府城,改名喜悦城。
整个喜悦城分东西两城,后人们习惯性的称为东城和西城,一条河流贯穿整个城市,自东向西流淌,所以喜悦城吃水也不愁。
但整个城市初建的时候是有缺陷的,它根本没有想过它会由一个县变成一个府城,人口翻了几番,所以在城市初建的时候,西城的地下水的排污管没有埋好,只按小县城的规格建的,后来想改造都改造不了。
十年前,西城是主城区,东城是郊区,后来由于西城低洼,一下雨就涨水,一涨水就有不少房屋被水淹,造成很多物品损失。
渐渐的,有钱人就开始搬到东城,积年累月的,东城就变成了新城区,西城就成了老城区。
现在,西城住的几乎都是城里的平民,没有多余的钱维修房子,时间一长,西城就越来越破,旧房子越来越多,排水管道也是经常堵,一下大雨整个西城都会被泡在水里。
书中描写喜悦城突然降温,大家都以为是倒春寒来了,没有太在意,到了下午,大冰雹加大雨砸下来,很多旧房子就砸踏了,雨来得又凶又急,排水又不畅,把西城最大的药房“慈德堂”全泡在水里。
雨停后,水却依旧没有排出去,造成很多药材都来不及抢救,泡的时间一久,所有的药材全不能使用。
因天气骤降,又有很多房子垮塌,造成很多人无处可住,西城很多人得了风寒,又因药材不够,造成风寒药一度不停的涨价,有钱都买不到,因为缺药,很多人为了抢药打架,光打架就死了几百人,然后风寒又死了一百多人。
后来,御史将这事都告到仁德皇帝那里,仁德皇帝大发雷霆,直接就撤了喜悦城的知府大人。
流放的人住在驿站里,也有很多人得了风寒,但因为有李真真三姐夫和父亲准备的药,倒是没有外面的人那么惨,但是药并不多,前期生病的人用了,后期生病的人就没有了,所以,后期生病的人很多埋怨上了李真真。
书中原女主更是因为拿到了李真真的药,救了两个武功高强的江湖高手,这两江湖高手最后一直护住女主,数次在危机中解救她,她最后成皇后也多亏了这两个人的鼎立相助。
而李真真了,因为她把药全拿给出去给了大家食用,后来,她大儿子和公爹生病了,但当时药已经用完,只有等到从外面去买药,因为没有及时买到药,她大儿子发烧烧成了傻子,他的公爹也死了。
因为这两人一死一傻,所以李真真后来在书中的日子特别不好过,卫氏一直给她穿小鞋,小儿子更是一直不理他,认为原书女主才是真善美,和他爹才是一对。
原书中还因为蒋勇没有给秦燃买棉衣,书中的李真真执意要蒋勇先买棉衣再买粮,结果暴风雨来得很突然,又急又大,还刮风,等蒋勇买完棉衣,卖粮的店铺都关门了。
因整个西城全泡在水里,粮铺就一直不开门,驿站存的粮不多,只够大家吃四天的量,最后,大家硬是在一起吃了十几天和水差不多的清粥,吃到最后大家的手脚都没力气,仁德皇帝都从京城派人来了,东城的粮铺才开门放粮。
在那十几天里,因为又没粮又没厚衣服,好些人生病熬过来,却又因为没有粮差点饿死,为此,不少人心中暗恨李真真。
最后,流放的人在这里折损了十几个,还折损了一个因风寒去世的押解官。
李真真看了这一章的情节,不禁为书中的李真真默哀,不知道该说她傻还是说她单纯。幸好,她不是纸片人,她能有自己的思维,就目前为止,也没有什么系统要求她一要跟着书本剧情走,不走整本书就会崩。
早知道不跟着剧情走此书也不会崩,她当时就应该试着尝试,表演一个狠狠悔悟,愤而拿了和离书继续在上京城里当她的咸鱼县主。
***
李真真醒来后,觉得自己还是要做点事情的,她叫来了樊城和蒋勇。 ↑返回顶部↑
于是,她快速躺回马车,装做很疲惫的样子对其他几人说:“我累了,想休息一会儿。”其他几人听说后,很配合的闭上了嘴。
***
书一打开,第一章的标题就叫强对流天气,这个可不仅仅是下暴雨。
强对流天气,如果没有提前预警,在现代都会受灾严重。
强对流天气家族中的各个成员,如短时强降水、冰雹、龙卷风、雷暴大风、飑线等,均有极强的破坏力,可谓是“暴脾气”的典型。
书中第一章讲的就是喜悦城因为遭受了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而发生的一系列灾难。
今日,李真真他们进的就是书中描写的喜悦城,这也是没办法,按他们前进的道路,他们只能走到这,而且喜悦城就算受灾严重,但好歹是个大城市,物资齐,其他小地方不止物资少,还没有那么大的官府驿站可以容纳这么多的人。
喜悦城面积不大,大约三百平方公里,人口约十万人,最早是个县城,叫宁县,因为离上京城颇近,很多人觉着挨着上京城居住有安全感,就在喜悦城买房居,慢慢的,人口也就多起来了,一度常住人口达到六十万人,因人口达到了府城标准,由县变为府城,改名喜悦城。
整个喜悦城分东西两城,后人们习惯性的称为东城和西城,一条河流贯穿整个城市,自东向西流淌,所以喜悦城吃水也不愁。
但整个城市初建的时候是有缺陷的,它根本没有想过它会由一个县变成一个府城,人口翻了几番,所以在城市初建的时候,西城的地下水的排污管没有埋好,只按小县城的规格建的,后来想改造都改造不了。
十年前,西城是主城区,东城是郊区,后来由于西城低洼,一下雨就涨水,一涨水就有不少房屋被水淹,造成很多物品损失。
渐渐的,有钱人就开始搬到东城,积年累月的,东城就变成了新城区,西城就成了老城区。
现在,西城住的几乎都是城里的平民,没有多余的钱维修房子,时间一长,西城就越来越破,旧房子越来越多,排水管道也是经常堵,一下大雨整个西城都会被泡在水里。
书中描写喜悦城突然降温,大家都以为是倒春寒来了,没有太在意,到了下午,大冰雹加大雨砸下来,很多旧房子就砸踏了,雨来得又凶又急,排水又不畅,把西城最大的药房“慈德堂”全泡在水里。
雨停后,水却依旧没有排出去,造成很多药材都来不及抢救,泡的时间一久,所有的药材全不能使用。
因天气骤降,又有很多房子垮塌,造成很多人无处可住,西城很多人得了风寒,又因药材不够,造成风寒药一度不停的涨价,有钱都买不到,因为缺药,很多人为了抢药打架,光打架就死了几百人,然后风寒又死了一百多人。
后来,御史将这事都告到仁德皇帝那里,仁德皇帝大发雷霆,直接就撤了喜悦城的知府大人。
流放的人住在驿站里,也有很多人得了风寒,但因为有李真真三姐夫和父亲准备的药,倒是没有外面的人那么惨,但是药并不多,前期生病的人用了,后期生病的人就没有了,所以,后期生病的人很多埋怨上了李真真。
书中原女主更是因为拿到了李真真的药,救了两个武功高强的江湖高手,这两江湖高手最后一直护住女主,数次在危机中解救她,她最后成皇后也多亏了这两个人的鼎立相助。
而李真真了,因为她把药全拿给出去给了大家食用,后来,她大儿子和公爹生病了,但当时药已经用完,只有等到从外面去买药,因为没有及时买到药,她大儿子发烧烧成了傻子,他的公爹也死了。
因为这两人一死一傻,所以李真真后来在书中的日子特别不好过,卫氏一直给她穿小鞋,小儿子更是一直不理他,认为原书女主才是真善美,和他爹才是一对。
原书中还因为蒋勇没有给秦燃买棉衣,书中的李真真执意要蒋勇先买棉衣再买粮,结果暴风雨来得很突然,又急又大,还刮风,等蒋勇买完棉衣,卖粮的店铺都关门了。
因整个西城全泡在水里,粮铺就一直不开门,驿站存的粮不多,只够大家吃四天的量,最后,大家硬是在一起吃了十几天和水差不多的清粥,吃到最后大家的手脚都没力气,仁德皇帝都从京城派人来了,东城的粮铺才开门放粮。
在那十几天里,因为又没粮又没厚衣服,好些人生病熬过来,却又因为没有粮差点饿死,为此,不少人心中暗恨李真真。
最后,流放的人在这里折损了十几个,还折损了一个因风寒去世的押解官。
李真真看了这一章的情节,不禁为书中的李真真默哀,不知道该说她傻还是说她单纯。幸好,她不是纸片人,她能有自己的思维,就目前为止,也没有什么系统要求她一要跟着书本剧情走,不走整本书就会崩。
早知道不跟着剧情走此书也不会崩,她当时就应该试着尝试,表演一个狠狠悔悟,愤而拿了和离书继续在上京城里当她的咸鱼县主。
***
李真真醒来后,觉得自己还是要做点事情的,她叫来了樊城和蒋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