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匿名*被盯的压力山大。
  谢孟筠:“你的武功叫什么?”
  “《书剑》。”
  这没什么不能回答的,匿名*爽快的给了答案,不过对于后续的说明,还是谨慎的自动忽略。
  ——《书剑》是稷下学宫的九品武学,修炼方向兼顾形意气,匿名*的形字诀练的不错,意字诀的边也摸到了点,至于气,尚且处于“请玩家自行探索游戏内容”的懵逼境界。
  不过在跟谢孟筠动手后,他隐约有种将要突破的预感,所以现在不仅是对方好奇,匿名*也打算延长比赛时间,以便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宝贵经验。
  一念至此,匿名*抬手扔出数张字帖,他之前扔的两张纸,分别写着唐朝贯休《献钱尚父》里的名句,前者“满堂花醉三千客”是一套连续的剑招,后者只有一式,但威力比前者摞一块还高,至于杀伤力,完全是散弹和迫击炮的区别。
  而这回扔出来的又有不同,前者是一句一纸,现在是一字一纸。
  谢孟筠凝神戒备,谢孟筠仔细观察——
  “对我扔纸能接受,但扔符咒就太过分了!”
  “……不是符咒,是草书!你仔细看!”
  经过提示,谢孟筠很快瞅明白了,欣慰:“原来你写的是驽。”
  匿名*:“……是繁体的‘击’。”
  击的繁体为“擊”,唯一能和“驽”字搭边的,大概是它们俩都属于上下结构╮( ̄_ ̄)╭。
  “击”字的攻击性很强,加上草书特有的连绵不断之意,更显难缠。
  谢孟筠在交手的过程中,很快总结出规律:字的意思和效果直接相关,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但前提是你得能看出来对方写的到底是啥=_=。
  “‘迄’?”
  “‘道’!”
  猜测还在继续,可惜成功率从始至终都保持的十分稳定=_=。
  仔细体会招式的意味,确实有阴阳兼济的意味,但从外表来分析,不说差着十万八千里,起码关键内核有着明显的不同,谢孟筠据理力争:“‘道’里面应该有个‘目’,你那就剩横折弯钩了吧?”
  匿名*振振有词:“草书的精华就在于快速迅捷,所谓‘存字之梗概’,就是说只要大框架对了,细节方面有个意思就成,不用过于精细。”
  谢孟筠:“那也不能写的完全让人瞧不明白吧?文字记录信息的基本职能在哪儿呢?”
  匿名*安慰:“你这是还没看习惯,我给你丢几个简单的熟悉熟悉。”
  新一轮“猜猜这是啥”正式拉开帷幕——
  第一场:
  谢:“六!”
  匿:“是‘下’,左边那点其实不是点,是竖。”
  谢:“原来你也知道自己把竖写的像点……”
  匿:“=_=。”
  第二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