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3 / 4)
想到什么,她走了出来,带着弟弟一一礼貌的见过长辈们,招呼他们坐下,送上热茶。
“姥姥姥爷,妈妈走的时候说了,等会儿就回来,还有点事情要安排。”
“薇薇别听你姨妈咋呼,你妈妈要忙,姥爷知道,厨房有人吗?”
“嗯,是妈妈请吴爷爷来做饭的,妈妈安排好家里的事情才出去的。”
“好好好。”
周父听着就觉得窝心,老四就是心细,知道她工作忙,可是就是再忙也还是安顿好一切。
家里被几位女的四处参观打量,说了不少酸话。
老五更是心酸,自己在农村吭哧吭哧挖土的时候,四姐已经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真是人比人气死人。不自觉的就流下眼泪,很不爽,极其不平衡,凭什么呀。都是一个爸妈,怎么四姐就过得这么好。他们几个就过得那么艰难。
这时候刚好周玉兰回来了,看着老五在哭,莫名其妙,“老五,你哭什么?”
“没什么,就是觉得自己命不好,都是爸妈的孩子,怎么差别那么大,你过得这么好,我们四个都过得那么不如意,大哥还好一些,最差的就是我家,以后怎么生活啊?想到这里就想哭。”
“呵呵,那还怪我咯。我不该努力生活,不该想办法赚钱,你们过成现在这样,难道是我造成的,你们也可以奋斗啊。现在改革开放,你们没有工作,可以出去摆摊,没有特长,就南下去进衣服,回到燕京来卖,只要肯吃苦,你们以后也是富人,这么好的机会自己不把握,怪谁。”
“可是我们没有钱啊?”
“可以几家一起筹钱一起干,等钱多了再分开。”
其实这话是想找她借钱,可是周玉兰现在哪有钱借给他们,自己也缺钱缺的厉害。
酒店和后面的宿舍区隔出来一块空地,她都没有钱改造,等赚钱以后再改造,有钱她早就改造了。
周玉兰的话,四家人都听在了心里,在他们心里四妹脑子最灵活,看她做的事就知道,人家一个离婚的女人,坑了一把卢海军,还带着两个孩子闯出来的家业。还记得上次全家人都逼问父母是不是私底下给了老四什么宝贝,最后才知道老四自己在乡里插队时,就收了不少宝贝,回燕京的时候全部带了回来,卖了换了不少钱,家里的一切都是靠那些宝贝起家。想想那样的年月,老四怎么就那么大的胆子,敢做那样的事情。从这一点他们就知道老四的脑子最灵活,她说的事情肯定有谱。
自家有什么东西,大家都大约知道,即使老五不知道前面三个都知道,家里就那么大,金子可以藏,一些值钱的旧物件,是不好藏的。家里要是有,他们肯定看到过,老四说的东西,他们就没有见到过。自私归自私,没有的东西,也不能红口白牙的说有。
周玉兰自己没有从南方挖金,但是她给家里打几个姊妹提供了发家的方向,也不想他们未来过得太困顿,到时候来往的时候,还得年年月月听一些酸话。本不是怎么大度的人,要是过得很差,未来每次聚餐自己的耳朵都不会闲,都会听一耳朵的酸话。
这餐饭,一家人都吃的高高兴兴,周父周母从此在闺女家里住了下来,周玉兰不管多忙,只要在燕京都会早起自己送孩子上学,晚上早早回来陪伴他们一会儿,交流酒店和学校发生的趣事和烦恼,一家人有商有量。
一家五口在一起都齐乐融融,周父周母在这里也交下不少新朋友,都是带孙子孙女,像他们一样和闺女住的很少。衣食住行完全不用他们花钱,除了他们自己有时候利用周玉兰不工作在家里照看孩子的时候,回去以前的地方看看,看看孩子们看看老邻居,用点路费,买点什么以外,基本不用花什么钱。
四家人听了周玉兰的话,还真的干了起来,几年的功夫就发家致富,周玉兰又告诉他们买房囤房,囤店铺,周玉兰可不敢告诉他们创业开公司,都不是有大格局和思维的人。万一一夜回到解放前,到时背埋怨的就是自己。她能说的就是使劲囤房,以后也是一笔财富。这些人都听话,虽然喜欢嫉妒周玉兰,可是听话,知道听周玉兰的。手里只要有钱了,就来找周玉兰,问她买什么地方的房子好。
四兄妹成了熟人们眼中的白痴,有钱不存银行,使劲买那么多房子店铺干啥,手里有活钱不好,不知道折腾些啥。在后面四兄妹过上土豪生活时,对周玉兰那是万分感激。每次家庭聚会,都会让自家孩子们争气,多听四姑(四姨)的话。她说让他们干啥就干啥。从小这些后辈都是看着四姑(四姨)创业的。即使不听自家爸妈絮絮叨叨的啰嗦,也愿意听四姑(四姨)的话。
周玉兰的酒店也从一家变成了两家,三家,甚至在外地也有了,最后玉兰集团,还做地产开发,她始终坚持绿色环保,不破坏值得保护的老建筑,新的楼房和老房子和谐共处,还坚持质量严格把关。玉兰房地产公司口碑一直是响当当的。
手底下收拢了很多老匠人,还让他们收徒传承老手艺,在她开发的小区,都能看到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的和谐共处。还有一些结合,都做的非常好,还和一些大学的建筑系合作,让他们的学生练手设计,不过他们的设计图还是要教授们把关,确定各个数据没有问题,设计周玉兰也喜欢才能通过,也不是说随随便便就让他们设计。
不但节约不少钱,还给学生们有了练习的机会。对于每一次的设计,周玉兰的要求就是合理布局,每套房子的采光都要好,又要合理的利用每一寸土地,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
还要求修建高层住宅,这样能节约建筑面积。还写了这样的文章。就是一些空地新建的房子尽量建高层住宅,节约土地,不要过多的拆一些有意义的老建筑,让旧时光和现代共存。文章发表之后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同。政/府也重视起来,开始找这方面的专家学者考察燕京,全方位的为燕京的未来,做仔细的规划。
那是百年大计,绿化,道路规划,还有居民区域和商业区域之间的共融。细化到每条胡同,市政工程也是走进千家万户,开始改造,一年两年三年十年的漫长改造。
让胡同里面的住户也能享受到,这些周玉兰也是参与其中,她不是建筑专家,但是她是最开始提出来的人。也算是倡导者之一,她也会提出来一些很好的建议。
玉兰集团也承包了很多市/政工程,她一直亲自督促,也自学了很多年这些方面,也算是小半个内行,不会做,但是会看会检测。质量是她最看重的地方。
眨眼之间,她老了,现在退休在家里,儿子楠楠从结婚就一直和妈妈住在一起,儿媳也不错,没有因为这事吵闹过,或者不情愿。他们之间有争吵,周玉兰从来不偏帮。要么不管,要么就事论事,对他们夫妻之间的事,从不轻易说什么。女儿嫁出去以后,也是靠近娘家住的。家里的孙辈,一对儿女都希望能让她教养,在孩子们的心里,妈妈是最棒的。家里四世同堂,是远近闻名的和睦家庭。 ↑返回顶部↑
“姥姥姥爷,妈妈走的时候说了,等会儿就回来,还有点事情要安排。”
“薇薇别听你姨妈咋呼,你妈妈要忙,姥爷知道,厨房有人吗?”
“嗯,是妈妈请吴爷爷来做饭的,妈妈安排好家里的事情才出去的。”
“好好好。”
周父听着就觉得窝心,老四就是心细,知道她工作忙,可是就是再忙也还是安顿好一切。
家里被几位女的四处参观打量,说了不少酸话。
老五更是心酸,自己在农村吭哧吭哧挖土的时候,四姐已经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真是人比人气死人。不自觉的就流下眼泪,很不爽,极其不平衡,凭什么呀。都是一个爸妈,怎么四姐就过得这么好。他们几个就过得那么艰难。
这时候刚好周玉兰回来了,看着老五在哭,莫名其妙,“老五,你哭什么?”
“没什么,就是觉得自己命不好,都是爸妈的孩子,怎么差别那么大,你过得这么好,我们四个都过得那么不如意,大哥还好一些,最差的就是我家,以后怎么生活啊?想到这里就想哭。”
“呵呵,那还怪我咯。我不该努力生活,不该想办法赚钱,你们过成现在这样,难道是我造成的,你们也可以奋斗啊。现在改革开放,你们没有工作,可以出去摆摊,没有特长,就南下去进衣服,回到燕京来卖,只要肯吃苦,你们以后也是富人,这么好的机会自己不把握,怪谁。”
“可是我们没有钱啊?”
“可以几家一起筹钱一起干,等钱多了再分开。”
其实这话是想找她借钱,可是周玉兰现在哪有钱借给他们,自己也缺钱缺的厉害。
酒店和后面的宿舍区隔出来一块空地,她都没有钱改造,等赚钱以后再改造,有钱她早就改造了。
周玉兰的话,四家人都听在了心里,在他们心里四妹脑子最灵活,看她做的事就知道,人家一个离婚的女人,坑了一把卢海军,还带着两个孩子闯出来的家业。还记得上次全家人都逼问父母是不是私底下给了老四什么宝贝,最后才知道老四自己在乡里插队时,就收了不少宝贝,回燕京的时候全部带了回来,卖了换了不少钱,家里的一切都是靠那些宝贝起家。想想那样的年月,老四怎么就那么大的胆子,敢做那样的事情。从这一点他们就知道老四的脑子最灵活,她说的事情肯定有谱。
自家有什么东西,大家都大约知道,即使老五不知道前面三个都知道,家里就那么大,金子可以藏,一些值钱的旧物件,是不好藏的。家里要是有,他们肯定看到过,老四说的东西,他们就没有见到过。自私归自私,没有的东西,也不能红口白牙的说有。
周玉兰自己没有从南方挖金,但是她给家里打几个姊妹提供了发家的方向,也不想他们未来过得太困顿,到时候来往的时候,还得年年月月听一些酸话。本不是怎么大度的人,要是过得很差,未来每次聚餐自己的耳朵都不会闲,都会听一耳朵的酸话。
这餐饭,一家人都吃的高高兴兴,周父周母从此在闺女家里住了下来,周玉兰不管多忙,只要在燕京都会早起自己送孩子上学,晚上早早回来陪伴他们一会儿,交流酒店和学校发生的趣事和烦恼,一家人有商有量。
一家五口在一起都齐乐融融,周父周母在这里也交下不少新朋友,都是带孙子孙女,像他们一样和闺女住的很少。衣食住行完全不用他们花钱,除了他们自己有时候利用周玉兰不工作在家里照看孩子的时候,回去以前的地方看看,看看孩子们看看老邻居,用点路费,买点什么以外,基本不用花什么钱。
四家人听了周玉兰的话,还真的干了起来,几年的功夫就发家致富,周玉兰又告诉他们买房囤房,囤店铺,周玉兰可不敢告诉他们创业开公司,都不是有大格局和思维的人。万一一夜回到解放前,到时背埋怨的就是自己。她能说的就是使劲囤房,以后也是一笔财富。这些人都听话,虽然喜欢嫉妒周玉兰,可是听话,知道听周玉兰的。手里只要有钱了,就来找周玉兰,问她买什么地方的房子好。
四兄妹成了熟人们眼中的白痴,有钱不存银行,使劲买那么多房子店铺干啥,手里有活钱不好,不知道折腾些啥。在后面四兄妹过上土豪生活时,对周玉兰那是万分感激。每次家庭聚会,都会让自家孩子们争气,多听四姑(四姨)的话。她说让他们干啥就干啥。从小这些后辈都是看着四姑(四姨)创业的。即使不听自家爸妈絮絮叨叨的啰嗦,也愿意听四姑(四姨)的话。
周玉兰的酒店也从一家变成了两家,三家,甚至在外地也有了,最后玉兰集团,还做地产开发,她始终坚持绿色环保,不破坏值得保护的老建筑,新的楼房和老房子和谐共处,还坚持质量严格把关。玉兰房地产公司口碑一直是响当当的。
手底下收拢了很多老匠人,还让他们收徒传承老手艺,在她开发的小区,都能看到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的和谐共处。还有一些结合,都做的非常好,还和一些大学的建筑系合作,让他们的学生练手设计,不过他们的设计图还是要教授们把关,确定各个数据没有问题,设计周玉兰也喜欢才能通过,也不是说随随便便就让他们设计。
不但节约不少钱,还给学生们有了练习的机会。对于每一次的设计,周玉兰的要求就是合理布局,每套房子的采光都要好,又要合理的利用每一寸土地,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
还要求修建高层住宅,这样能节约建筑面积。还写了这样的文章。就是一些空地新建的房子尽量建高层住宅,节约土地,不要过多的拆一些有意义的老建筑,让旧时光和现代共存。文章发表之后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同。政/府也重视起来,开始找这方面的专家学者考察燕京,全方位的为燕京的未来,做仔细的规划。
那是百年大计,绿化,道路规划,还有居民区域和商业区域之间的共融。细化到每条胡同,市政工程也是走进千家万户,开始改造,一年两年三年十年的漫长改造。
让胡同里面的住户也能享受到,这些周玉兰也是参与其中,她不是建筑专家,但是她是最开始提出来的人。也算是倡导者之一,她也会提出来一些很好的建议。
玉兰集团也承包了很多市/政工程,她一直亲自督促,也自学了很多年这些方面,也算是小半个内行,不会做,但是会看会检测。质量是她最看重的地方。
眨眼之间,她老了,现在退休在家里,儿子楠楠从结婚就一直和妈妈住在一起,儿媳也不错,没有因为这事吵闹过,或者不情愿。他们之间有争吵,周玉兰从来不偏帮。要么不管,要么就事论事,对他们夫妻之间的事,从不轻易说什么。女儿嫁出去以后,也是靠近娘家住的。家里的孙辈,一对儿女都希望能让她教养,在孩子们的心里,妈妈是最棒的。家里四世同堂,是远近闻名的和睦家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