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节(1 / 4)
东宫的明德殿里,东宫一干官员也在讨论这件事。
“殿下,这件事,从头到尾看起来都十分诡异。”
东宫太子舍人张瓒眼皮子一直在跳,总觉得有什么大事要发生,“陛下这时候又是出家、又是要赎身钱,像是对佛门……”
他没敢妄议,而是把“不怀好意”几个字咽了下去。
“傅翙会开城门也是颇多疑点。这人性格谨慎老练,并不是会被愤怒冲昏头脑的人,傅家高门望族,哪里差这一年的俸禄,值得他为北府军开门?”
太子詹事王筠也附和道,“这看起来倒像是一场针对佛门的阴谋。”
东宫中很多佛门信徒,最不希望事情演变成这样,所以才一出事就怂恿三皇子下令抓人,平复事端。
但此事的恶果已经显现了,如果不能除去“首恶”震慑有心之人的话,就怕各地流寇、乱民都纷纷效法、骚扰佛寺。
三皇子萧纲没有开口,也在思索此事之中的蹊跷。
他好歹也是在皇帝和东宫身边长大的,不至于这么点疑点都看不出。
父皇刚出家的时候,他就派人去追那位据说是“点化”了父皇的达摩禅师了,只是他速度太快,一时半会追他的人还没有回来。
“现在就怕,是因为昭明太子的事情,让陛下迁怒与佛门,想要毁坏佛门多年来的声誉。”
东宫学士刘孝绰一家都信佛,供奉着光宅寺,此时也是义愤填膺,“昭明太子的死是个意外,怎么能算在佛门的头上?!”
提到兄长的死,三皇子心中一刺,面色也沉了下来。
几个臣子拉了拉刘孝绰的衣袖,示意他不要再说了。
就在这个时候,之前派东宫两卫抓了北府军和傅翙的东宫卫率将军走了过来,悄悄在三皇子萧纲耳边说了些什么。
萧纲一愣,不敢置信道:“他真这么说?”
“千真万切,他现在就在外面。”
东宫卫也很诧异,哪里敢搬弄是非。
“殿下,怎么?”
一群东宫官员好奇地问。
“北府军首领刘第见事情闹大,没经住审问,直接供认了此事是父皇和几位大臣们共同谋划,他只是受指使听命行事的……”
萧纲虽然隐隐也猜到了一点,但没想到还有别的大臣参与其中。
那刘第大概是觉得萧纲是皇帝的儿子,加上此事本来就是为国效力,见这事闹大了害怕,便没忍住,将实情说了。
东宫官员心中又惊又喜,连忙召了刘第来问。
事已至此,北府军将军刘第自然不会再有隐瞒,一五一十将皇帝想如何激化僧人和国家之间的矛盾逼迫僧人还俗、获得大量人口,如何通过“抑佛”获取佛门的土地和财富、充斥国库,如何借“赎身钱”废除旧钱,以供来年推行新钱等等都说了。
赎身钱暂且不提,前面两种意图一说,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太子喜欢重用高门士族,也喜欢征召“乡野遗贤”,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没有时间从头培养人才,希望能用的都是立刻可以用的,出身高贵能得到良好教育的高门士族往往就能选拔出得用的人才。
即便是乡野遗贤,也不是真的白身,而是如同祝英台这样从各地豪族、望门之中选拔的人才,所以在这儿站着的东宫官员,大多不是家族显赫,就是实力强横。
除此之外,他们很多人都有个共同点,便是信佛。 ↑返回顶部↑
“殿下,这件事,从头到尾看起来都十分诡异。”
东宫太子舍人张瓒眼皮子一直在跳,总觉得有什么大事要发生,“陛下这时候又是出家、又是要赎身钱,像是对佛门……”
他没敢妄议,而是把“不怀好意”几个字咽了下去。
“傅翙会开城门也是颇多疑点。这人性格谨慎老练,并不是会被愤怒冲昏头脑的人,傅家高门望族,哪里差这一年的俸禄,值得他为北府军开门?”
太子詹事王筠也附和道,“这看起来倒像是一场针对佛门的阴谋。”
东宫中很多佛门信徒,最不希望事情演变成这样,所以才一出事就怂恿三皇子下令抓人,平复事端。
但此事的恶果已经显现了,如果不能除去“首恶”震慑有心之人的话,就怕各地流寇、乱民都纷纷效法、骚扰佛寺。
三皇子萧纲没有开口,也在思索此事之中的蹊跷。
他好歹也是在皇帝和东宫身边长大的,不至于这么点疑点都看不出。
父皇刚出家的时候,他就派人去追那位据说是“点化”了父皇的达摩禅师了,只是他速度太快,一时半会追他的人还没有回来。
“现在就怕,是因为昭明太子的事情,让陛下迁怒与佛门,想要毁坏佛门多年来的声誉。”
东宫学士刘孝绰一家都信佛,供奉着光宅寺,此时也是义愤填膺,“昭明太子的死是个意外,怎么能算在佛门的头上?!”
提到兄长的死,三皇子心中一刺,面色也沉了下来。
几个臣子拉了拉刘孝绰的衣袖,示意他不要再说了。
就在这个时候,之前派东宫两卫抓了北府军和傅翙的东宫卫率将军走了过来,悄悄在三皇子萧纲耳边说了些什么。
萧纲一愣,不敢置信道:“他真这么说?”
“千真万切,他现在就在外面。”
东宫卫也很诧异,哪里敢搬弄是非。
“殿下,怎么?”
一群东宫官员好奇地问。
“北府军首领刘第见事情闹大,没经住审问,直接供认了此事是父皇和几位大臣们共同谋划,他只是受指使听命行事的……”
萧纲虽然隐隐也猜到了一点,但没想到还有别的大臣参与其中。
那刘第大概是觉得萧纲是皇帝的儿子,加上此事本来就是为国效力,见这事闹大了害怕,便没忍住,将实情说了。
东宫官员心中又惊又喜,连忙召了刘第来问。
事已至此,北府军将军刘第自然不会再有隐瞒,一五一十将皇帝想如何激化僧人和国家之间的矛盾逼迫僧人还俗、获得大量人口,如何通过“抑佛”获取佛门的土地和财富、充斥国库,如何借“赎身钱”废除旧钱,以供来年推行新钱等等都说了。
赎身钱暂且不提,前面两种意图一说,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太子喜欢重用高门士族,也喜欢征召“乡野遗贤”,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没有时间从头培养人才,希望能用的都是立刻可以用的,出身高贵能得到良好教育的高门士族往往就能选拔出得用的人才。
即便是乡野遗贤,也不是真的白身,而是如同祝英台这样从各地豪族、望门之中选拔的人才,所以在这儿站着的东宫官员,大多不是家族显赫,就是实力强横。
除此之外,他们很多人都有个共同点,便是信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