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2 / 4)
自然是真的,虽然一开始没同杨氏商量过,但安姐知道她的性子,也知道她对这个管家其实是有些惴惴的。早先在江宁还罢了,来到京城,杨氏总免不了为自己的身份自卑,管起家来也有些没底气。安姐因此事也和她聊过,她自己也说不明白:“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就是一来到这京里,总觉得处处都受约束,就怕自己做不好呢。”
安姐过后分析,觉得一,可能是因为杨氏留下的影子太深;二,则是高老爷的官职不够大。
在江宁,高老爷可以说就是最大的官,她就算是个妾也没什么好畏惧的。而在这京里,高老爷真不算什么,杨氏也就畏手畏脚了。别的不说,她一个妾主持中馈,总是有些底气不足的。从她的话音里安姐能够听出,她一方面舍不得离开她,另一方面对去广州也是有一定的向往。不过真要让她选择,当然还是留在京里能时时见到她的好。
同样的,安姐也有些舍不得离开杨氏,但看现在的情况杨氏说不得是要一起去了,不说别的,就是主持中馈就要有人。何况杨氏同高老爷现在的感情还不错。
至于说培养静姐,倒没有别的什么目的。一是觉得是时候了,再怎么说静姐的年龄也到了,她再说不嫁人也不能当真;二来,原因就比较复杂了,这里面有一部分是因为轩哥,她真没想到这个弟弟在背后会这么维护她;二来也有些是因为朱抵——她都这么做了,静姐总不至于看不出她的用心吧,若她还是不识好歹,那她以后也可以不用搭理她了。
事实证明,静姐虽然蛮横了些霸道了些,却是知道好歹了。之后再看安姐,虽不至于恭恭敬敬,却总不是横眉冷对了,说起话来也比较正常了。
高老爷看到这些变化心中欣喜,对杨氏道:“我这辈子有三件得意的事:一,深受皇恩;二,得中探花;三,妻女皆优。二娘子,安丫头真是比一个哥儿都更令我有光彩啊。”
听他如此夸安姐,杨氏自然非常欣喜,不过就像天底下大多数的中国家长一样,在别人夸自己孩子的时候,总免不了要谦虚一二:“这丫头,就是性格太硬,以后到了南安王府,我真担心她……”
“不妨。女儿过的如何,一看命,二看运,三看自己的本事。咱们丫头本事是不缺的,而这运,我看也不差,那个朱抵对她总是好的,至于这命,就要看我的了,只要我受圣上重视,二丫头就算在王府也不会被人小看了!”说到这里,高老爷带着一股浓浓的自信,因为前不久固安帝又宣他进宫了,这一次固安帝没与他长谈,过后却派了个太监给他。
这太监姓王,已有六十多岁,在宫中已混到了一定地步。不过当朝对太监有严格规定,他虽然掌有一定权势,也不过吃好喝好用好,若说能向朝中伸手,别说他,他在宫中拜的爹爹爷爷都不成。而到了他这个年龄,也没有太大野心了,就想回老家过过安稳日子,同时看能不能收个族中弟子,好歹以后也能有个烧纸的。
而他的老家,正在广州。固安帝派他跟着高老爷,一是提前告诉他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二来也算是个尚方宝剑,虽然王太监绝对没有尚方宝剑那么大的作用,但也是一个高老爷受重用的信号。
也的确如此,在王太监到高家的第一天,张家就沸腾了。张老爷等人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莫名其妙——广州真不算是太好的地方,为什么圣上就这么重视?
而不管别人怎么想,高老爷是信心倍增,越发用功刻苦,就等着到广州大干一场呢。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到九月的时候安姐的嫁妆已经全部备齐。按照份例,她这样的庶女就是五千银子,因为她高嫁,本来定的是八千,而现在高老爷大手一挥,只是公中出的就到了一万五。除了早先打的家具收拾的铺盖,后面添的首饰,就是京里的一个小庄子了,这也是高老爷本身在京里唯二的一个庄子。
比起另外一个庄子,这个庄子还带温泉,因此冬天也能种一些瓜果蔬菜,是高家冬日有力的蔬菜补充。不说安姐,就是杨氏也没想到高老爷会这么大方,收的时候颇有些惴惴的:“这个庄子给安儿了,以后冬天家中用菜……”
“无妨,还有张氏早先的庄子,冬日里也会种瓜果的。”
杨氏皱着眉一副非常为难的样子,高老爷大手一挥:“你不用担心,第一,过了年咱们就去广州了,也吃不了这庄子里的菜了;二来,那庄子虽是张氏留下的,咱们总能优先采买吧,家里这点钱还是有的。至于静丫头会不会说嘴,她要是个懂事的就不会。以后要有人翻出这事,我也自有话等着,别的不说,安儿在江宁,就没少帮我的忙。钱财上以后也只会有更多的。”
江宁之后的联合,他自然是没少收干股的。
“可还有四姑娘……”
“那个孽障,你以后就不要提了。”虽然舒姐最近没惹什么事,高老爷提起她还是一肚子火,他几个子女,除了最小的留哥还看不出来,其他的要不就是异常能干的,比如安姐;要不就是异常忠烈的,比如心姐。静姐就算差点,到底没惹出过什么事;轩哥虽然弱了些,却是懂事的。就这么一个舒姐,却成了他的大污点,有时想起都会又恨又怕。恨的自然是舒姐的愚蠢,怕的则是若非朱抵对安姐情深,现在他高博荣还不知会成什么笑话呢!
“我早先是想把她嫁到老家的,现在看却是不成了。待咱们到了广州,就给她相看一户打发出去。若没意外,咱们是要在广州呆六年的,总能看顾一二,之后,就看她的造化了。”
他都这么说了,杨氏自然不会再多嘴,而除了这些,还有他们早些年在京城置办的产业。这些安姐本是想留给杨氏傍身,杨氏却怎么也要她带走:“傻孩子,嫁妆是什么?就是女人的脸面,要不是怕惹是非,我只担心给你的不够呢。至于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你父亲再不好总不会让我吃不上饭,何况,还有留哥呢!”
好说歹说,最后还是让安姐带走了。而除了这些静姐轩哥金氏高老太太都添了东西,高老太太的就两个镯子,说是玉的成色却极是普通,加在一起也不见得值一百两。倒是金氏添了一整套的红宝石头面,虽然做工一般,那宝石却是实打实的。轩哥现在手里没什么钱,却也靠过去的积累给她添了一小套头面,拿来的时候还非常不好意思,吭吭哧哧的保证以后定会拿好的大的过来。倒是静姐,大大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竟拿出了张氏留下的一间铺子,虽然只是个卖笔墨纸砚的小铺子,却是个实打实的商铺,做了这些年有固定客源也有固定盈利,倒是个细水长流的保证:“你别以为这是我给的,是我娘给的,我娘早说了,待你出嫁的时候,会个你添妆呢!”
☆、第164章
第三十三章
在说这一句的时候静姐昂着头瞪着眼,如同一个骄傲的公主,只是眼中带着一些红丝,安姐笑着摸摸她的头:“待你出嫁,我也会给你添妆。”
静姐哼了一声,虽然没说出来,那神情却已经表明了——谁稀罕啊,随便你也拿不出什么好东西。安姐笑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日子一天天临近,高家越来越忙碌,哪怕是对安姐没什么好印象,不想管事的高老太太也不得不动起来。虽然那一天南安王府是主场地,可高家这边从上到下也要经过一番收拾。下人们也需要安排好,高老太太再想躲清静,这些也是躲不了的。何况还有三日后的归宁,再怎么着高老太太也不能不见朱抵。
杨氏忙的团团转,静姐跟在后面更是头晕眼花,最后郑妈妈和金氏都被拉了出来。前者是个讲规矩的,后者也是个管家能手,特别是金氏,本就有心讨好安姐,这种事当然事更加卖力。
这里面最清闲的反而事安姐了,她平时帮杨氏管家,现在却是不好再插手。最多也就是晚上算算账,核实一下各方面的开销。而这一算她也不由暗暗咂舌。现代都说婚结不起,可在这古代,花费也一样不少。不说给她的嫁妆,就是家中上下添新衣就是一大笔,还有从上到下的赏钱,此外还有新添的盘子,新补的漆,要摆的花、拉的绸缎,要放的鞭炮,撒的赏钱,林林总总加在一起竟也有上千两了!这还不算归宁时要置办的酒席。 ↑返回顶部↑
安姐过后分析,觉得一,可能是因为杨氏留下的影子太深;二,则是高老爷的官职不够大。
在江宁,高老爷可以说就是最大的官,她就算是个妾也没什么好畏惧的。而在这京里,高老爷真不算什么,杨氏也就畏手畏脚了。别的不说,她一个妾主持中馈,总是有些底气不足的。从她的话音里安姐能够听出,她一方面舍不得离开她,另一方面对去广州也是有一定的向往。不过真要让她选择,当然还是留在京里能时时见到她的好。
同样的,安姐也有些舍不得离开杨氏,但看现在的情况杨氏说不得是要一起去了,不说别的,就是主持中馈就要有人。何况杨氏同高老爷现在的感情还不错。
至于说培养静姐,倒没有别的什么目的。一是觉得是时候了,再怎么说静姐的年龄也到了,她再说不嫁人也不能当真;二来,原因就比较复杂了,这里面有一部分是因为轩哥,她真没想到这个弟弟在背后会这么维护她;二来也有些是因为朱抵——她都这么做了,静姐总不至于看不出她的用心吧,若她还是不识好歹,那她以后也可以不用搭理她了。
事实证明,静姐虽然蛮横了些霸道了些,却是知道好歹了。之后再看安姐,虽不至于恭恭敬敬,却总不是横眉冷对了,说起话来也比较正常了。
高老爷看到这些变化心中欣喜,对杨氏道:“我这辈子有三件得意的事:一,深受皇恩;二,得中探花;三,妻女皆优。二娘子,安丫头真是比一个哥儿都更令我有光彩啊。”
听他如此夸安姐,杨氏自然非常欣喜,不过就像天底下大多数的中国家长一样,在别人夸自己孩子的时候,总免不了要谦虚一二:“这丫头,就是性格太硬,以后到了南安王府,我真担心她……”
“不妨。女儿过的如何,一看命,二看运,三看自己的本事。咱们丫头本事是不缺的,而这运,我看也不差,那个朱抵对她总是好的,至于这命,就要看我的了,只要我受圣上重视,二丫头就算在王府也不会被人小看了!”说到这里,高老爷带着一股浓浓的自信,因为前不久固安帝又宣他进宫了,这一次固安帝没与他长谈,过后却派了个太监给他。
这太监姓王,已有六十多岁,在宫中已混到了一定地步。不过当朝对太监有严格规定,他虽然掌有一定权势,也不过吃好喝好用好,若说能向朝中伸手,别说他,他在宫中拜的爹爹爷爷都不成。而到了他这个年龄,也没有太大野心了,就想回老家过过安稳日子,同时看能不能收个族中弟子,好歹以后也能有个烧纸的。
而他的老家,正在广州。固安帝派他跟着高老爷,一是提前告诉他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二来也算是个尚方宝剑,虽然王太监绝对没有尚方宝剑那么大的作用,但也是一个高老爷受重用的信号。
也的确如此,在王太监到高家的第一天,张家就沸腾了。张老爷等人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莫名其妙——广州真不算是太好的地方,为什么圣上就这么重视?
而不管别人怎么想,高老爷是信心倍增,越发用功刻苦,就等着到广州大干一场呢。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到九月的时候安姐的嫁妆已经全部备齐。按照份例,她这样的庶女就是五千银子,因为她高嫁,本来定的是八千,而现在高老爷大手一挥,只是公中出的就到了一万五。除了早先打的家具收拾的铺盖,后面添的首饰,就是京里的一个小庄子了,这也是高老爷本身在京里唯二的一个庄子。
比起另外一个庄子,这个庄子还带温泉,因此冬天也能种一些瓜果蔬菜,是高家冬日有力的蔬菜补充。不说安姐,就是杨氏也没想到高老爷会这么大方,收的时候颇有些惴惴的:“这个庄子给安儿了,以后冬天家中用菜……”
“无妨,还有张氏早先的庄子,冬日里也会种瓜果的。”
杨氏皱着眉一副非常为难的样子,高老爷大手一挥:“你不用担心,第一,过了年咱们就去广州了,也吃不了这庄子里的菜了;二来,那庄子虽是张氏留下的,咱们总能优先采买吧,家里这点钱还是有的。至于静丫头会不会说嘴,她要是个懂事的就不会。以后要有人翻出这事,我也自有话等着,别的不说,安儿在江宁,就没少帮我的忙。钱财上以后也只会有更多的。”
江宁之后的联合,他自然是没少收干股的。
“可还有四姑娘……”
“那个孽障,你以后就不要提了。”虽然舒姐最近没惹什么事,高老爷提起她还是一肚子火,他几个子女,除了最小的留哥还看不出来,其他的要不就是异常能干的,比如安姐;要不就是异常忠烈的,比如心姐。静姐就算差点,到底没惹出过什么事;轩哥虽然弱了些,却是懂事的。就这么一个舒姐,却成了他的大污点,有时想起都会又恨又怕。恨的自然是舒姐的愚蠢,怕的则是若非朱抵对安姐情深,现在他高博荣还不知会成什么笑话呢!
“我早先是想把她嫁到老家的,现在看却是不成了。待咱们到了广州,就给她相看一户打发出去。若没意外,咱们是要在广州呆六年的,总能看顾一二,之后,就看她的造化了。”
他都这么说了,杨氏自然不会再多嘴,而除了这些,还有他们早些年在京城置办的产业。这些安姐本是想留给杨氏傍身,杨氏却怎么也要她带走:“傻孩子,嫁妆是什么?就是女人的脸面,要不是怕惹是非,我只担心给你的不够呢。至于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你父亲再不好总不会让我吃不上饭,何况,还有留哥呢!”
好说歹说,最后还是让安姐带走了。而除了这些静姐轩哥金氏高老太太都添了东西,高老太太的就两个镯子,说是玉的成色却极是普通,加在一起也不见得值一百两。倒是金氏添了一整套的红宝石头面,虽然做工一般,那宝石却是实打实的。轩哥现在手里没什么钱,却也靠过去的积累给她添了一小套头面,拿来的时候还非常不好意思,吭吭哧哧的保证以后定会拿好的大的过来。倒是静姐,大大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竟拿出了张氏留下的一间铺子,虽然只是个卖笔墨纸砚的小铺子,却是个实打实的商铺,做了这些年有固定客源也有固定盈利,倒是个细水长流的保证:“你别以为这是我给的,是我娘给的,我娘早说了,待你出嫁的时候,会个你添妆呢!”
☆、第164章
第三十三章
在说这一句的时候静姐昂着头瞪着眼,如同一个骄傲的公主,只是眼中带着一些红丝,安姐笑着摸摸她的头:“待你出嫁,我也会给你添妆。”
静姐哼了一声,虽然没说出来,那神情却已经表明了——谁稀罕啊,随便你也拿不出什么好东西。安姐笑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日子一天天临近,高家越来越忙碌,哪怕是对安姐没什么好印象,不想管事的高老太太也不得不动起来。虽然那一天南安王府是主场地,可高家这边从上到下也要经过一番收拾。下人们也需要安排好,高老太太再想躲清静,这些也是躲不了的。何况还有三日后的归宁,再怎么着高老太太也不能不见朱抵。
杨氏忙的团团转,静姐跟在后面更是头晕眼花,最后郑妈妈和金氏都被拉了出来。前者是个讲规矩的,后者也是个管家能手,特别是金氏,本就有心讨好安姐,这种事当然事更加卖力。
这里面最清闲的反而事安姐了,她平时帮杨氏管家,现在却是不好再插手。最多也就是晚上算算账,核实一下各方面的开销。而这一算她也不由暗暗咂舌。现代都说婚结不起,可在这古代,花费也一样不少。不说给她的嫁妆,就是家中上下添新衣就是一大笔,还有从上到下的赏钱,此外还有新添的盘子,新补的漆,要摆的花、拉的绸缎,要放的鞭炮,撒的赏钱,林林总总加在一起竟也有上千两了!这还不算归宁时要置办的酒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