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驯(强强) 第113节(2 / 4)
《左流》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一个小镇,裴延对它的形容是:一个只看一眼就能感到它在空间上与飞速发展的外部社会高度隔绝、时间上发展长期停滞的地方。
从人到物,一切都旧而缓。
上海已经很难找到这样的街道,而裴延这次不想在影视基地里拍,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符合要求的地方,让全剧组——尤其是演员都住在那里,更便于把握感觉。
这是裴延毕业后第一次亲自编剧,他对于故事的呈现严格到苛刻。
裴延在上海没有找到合适的场地,只能转而去外地考察。
裴延第一个想到的地方,是他十岁跟随父亲的剧组去的那个江边小城。那是裴延第一次拿起摄像机的地方,因此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回忆里总有一层滤镜。
可这个城市近十年飞速发展,几乎三年换个样,除了长江没变,其他一切都是新的。裴延时隔多年回到这里,发现它已经与记忆中完全不同。
于是裴延只能继续探访其他的城镇。春节前的小半个月他一直奔波在外地,最后在大年二十九才找到了一个理想拍摄地。
这个小镇位于群山谷中,海拔不高,湿润多雨,一年有二百多天都是薄雾笼罩抑或阴雨缠绵,植被丰饶而有特色。
这里交通不是很方便,与外界联系不多,建筑和生活习俗还较多地保留了本地特色。
裴延去的那天是大年二十九,离除夕就差个临门一脚。这里春节气氛浓郁,剪纸福字儿对联——高饱和度的红落在一片灰白的建筑和朦胧的空气里,很有视觉冲击力。
因为临近过年又不确定归期,这趟考察裴延是独自开车来的,连司机都没带。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不论过不过节,人到了年终总是要回家团圆的,这或许是一年到头辛勤奋斗的意义所在。
小镇家家户户都热闹非凡,忙得不可开交也是笑逐言开的。门口挂上了红红火火的鞭炮,因为空气中湿度过大而有些许带潮,显得红愈发深了几分。
裴延在小镇里走了一圈儿,他记忆里从来没见过这么有氛围的春节。
他从来没有过过这样的春节。
不知道周达非有没有。
裴延站在枯掉的小溪流上斑驳残缺的石桥上,望着远方云雾缭绕下的山峦,忽然想起他和周达非在重庆一起从钓鱼城回来的那天。
裴延这段时间很忙也很累,他想起周达非的频率比以往略有降低,而思念的深度分毫未减。
裴延确定了拍摄地,当天下午独自开车返回邻近的省城,他要从那里再坐飞机回到上海。
山路崎岖弯绕,裴延到省城机场的时候已经是大年三十的上午,正赶上一年一度的迁徙大片:春运。
在机场,裴延的妈妈打来电话,裴延说自己很忙,今年不去北京过年了;裴延的爸爸也打了个电话,他现在已经很少拍戏,但对业内的情况仍然关注,裴延跟他简单聊了几句电影相关的事。
这两个电话的时长加在一起都不到20分钟。
和大部分人相比,裴延与家人的情感牵绊极其微弱近乎于零,对家的感觉也可以基本概括为没有感觉。
裴延从前根本不觉得这有什么,他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无拘无束。但爱会让一个人变得敏感甚至脆弱。
除夕这天,裴延独自坐在人潮汹涌的机场,再次开始思念周达非。
他忽然觉得这个春节格外寂寞,家的概念是伴随着你对一个人、动物甚至是没有生命的物品产生爱与依赖而出现的。
裴延独自坐了会儿,发微信让闫尤去问周达非今年在哪里过年。
闫尤不敢违抗裴延,只能旁敲侧击地去找周达非卖惨。
闫尤:「你这几天在哪里呀」
闫尤:「可怜」「可怜」 ↑返回顶部↑
从人到物,一切都旧而缓。
上海已经很难找到这样的街道,而裴延这次不想在影视基地里拍,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符合要求的地方,让全剧组——尤其是演员都住在那里,更便于把握感觉。
这是裴延毕业后第一次亲自编剧,他对于故事的呈现严格到苛刻。
裴延在上海没有找到合适的场地,只能转而去外地考察。
裴延第一个想到的地方,是他十岁跟随父亲的剧组去的那个江边小城。那是裴延第一次拿起摄像机的地方,因此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回忆里总有一层滤镜。
可这个城市近十年飞速发展,几乎三年换个样,除了长江没变,其他一切都是新的。裴延时隔多年回到这里,发现它已经与记忆中完全不同。
于是裴延只能继续探访其他的城镇。春节前的小半个月他一直奔波在外地,最后在大年二十九才找到了一个理想拍摄地。
这个小镇位于群山谷中,海拔不高,湿润多雨,一年有二百多天都是薄雾笼罩抑或阴雨缠绵,植被丰饶而有特色。
这里交通不是很方便,与外界联系不多,建筑和生活习俗还较多地保留了本地特色。
裴延去的那天是大年二十九,离除夕就差个临门一脚。这里春节气氛浓郁,剪纸福字儿对联——高饱和度的红落在一片灰白的建筑和朦胧的空气里,很有视觉冲击力。
因为临近过年又不确定归期,这趟考察裴延是独自开车来的,连司机都没带。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不论过不过节,人到了年终总是要回家团圆的,这或许是一年到头辛勤奋斗的意义所在。
小镇家家户户都热闹非凡,忙得不可开交也是笑逐言开的。门口挂上了红红火火的鞭炮,因为空气中湿度过大而有些许带潮,显得红愈发深了几分。
裴延在小镇里走了一圈儿,他记忆里从来没见过这么有氛围的春节。
他从来没有过过这样的春节。
不知道周达非有没有。
裴延站在枯掉的小溪流上斑驳残缺的石桥上,望着远方云雾缭绕下的山峦,忽然想起他和周达非在重庆一起从钓鱼城回来的那天。
裴延这段时间很忙也很累,他想起周达非的频率比以往略有降低,而思念的深度分毫未减。
裴延确定了拍摄地,当天下午独自开车返回邻近的省城,他要从那里再坐飞机回到上海。
山路崎岖弯绕,裴延到省城机场的时候已经是大年三十的上午,正赶上一年一度的迁徙大片:春运。
在机场,裴延的妈妈打来电话,裴延说自己很忙,今年不去北京过年了;裴延的爸爸也打了个电话,他现在已经很少拍戏,但对业内的情况仍然关注,裴延跟他简单聊了几句电影相关的事。
这两个电话的时长加在一起都不到20分钟。
和大部分人相比,裴延与家人的情感牵绊极其微弱近乎于零,对家的感觉也可以基本概括为没有感觉。
裴延从前根本不觉得这有什么,他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无拘无束。但爱会让一个人变得敏感甚至脆弱。
除夕这天,裴延独自坐在人潮汹涌的机场,再次开始思念周达非。
他忽然觉得这个春节格外寂寞,家的概念是伴随着你对一个人、动物甚至是没有生命的物品产生爱与依赖而出现的。
裴延独自坐了会儿,发微信让闫尤去问周达非今年在哪里过年。
闫尤不敢违抗裴延,只能旁敲侧击地去找周达非卖惨。
闫尤:「你这几天在哪里呀」
闫尤:「可怜」「可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