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398节(2 / 4)
现在陈嫣府上出现‘面粉’,自然多的是人学…去粮店一打听,果然已经有面粉在出售了。价钱不算贵,只比粟米贵一点点(随着生产量增大,成本还可以压缩,至少和粟米价格平齐是没有问题的)。
关于这种食物该怎么吃,这也简单,有人从陈嫣府上抄到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食谱。
这个时候谁家要有一道‘私房菜’,做法是不会外传的…反正庖厨也是家里的奴仆,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点压力也没有。普通人哪有时间、精力和财力研究怎么吃比较好呢,能做这件事的还是贵族!所以那些传承数代的贵族,连同怎么吃东西都是一向珍贵的‘财富’。
古代说,三代才学吃喝,这不是没有由来的!
但陈嫣没有那样,她这里的食谱,不说让人随便去学,至少关系亲近的人说要从她这里抄食谱,她从来不会推辞,都是直接让人去问庖厨的。之所以没有随便让人去学,那还是因为怕麻烦…她这里又不是‘新东方’,真要是谁都来学,庖厨恐怕都没时间做饭了。
陈嫣还想着要不要改天出版一本书,就叫《杏园食单》。她在长安城中的府邸,因为遍植杏树,所以有‘杏园’的别称。
这种东西当成传家宝有什么意义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还免去了未来不小心失传的风险。
面食的做法传出去后很快征服了贵族…毕竟面食的口味摆在哪里,不敢说比稻米更好吃,但两者不相上下是可以说的,这本来就是未来华夏民族的两大主食!贵族们爱吃稻米,现在吃‘麦粉’自然也觉得很好。
面食本身的品质决定了它有红起来的基础,相对于稻米,它差的只有底蕴。毕竟稻米可是让孔夫子都赞誉过的…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享受是什么,就是穿锦衣、吃稻米了啊!
而补足这部分底蕴差距的,就是陈嫣等人的全力推广。不只是陈嫣,之后其他人也纷纷行动,开始以身作则吃起面粉来。皇室、朝堂不说,学术界也有很多人吃这个。
这并不是因为这些人恰了烂钱,而是发自内心愿意的。
不管学术界的人有着怎样的毛病,至少他们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是有立场的。自古以来,这些人就很重视‘麦’,因为他们看到了麦的特质——产量大(和其他主食相比),有抗寒的品种,无需稻子、粟那样精心照料(也就是说,人力物力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料理更多的麦田)。
要说麦子有什么缺点,那就是口感太差了!以至于它就算有那么多优点,在广大老百姓眼中也只是五谷之中的配角。如果不是没办法了,没有谁会拿它当主食吃。
但即使是这样,这些总是思考很多的学术界大佬还是觉得麦子的意义很大!至于说忍受不了它的口感,那是不能吃苦!好日子过多了,过不了苦日子!
现在,面粉出现,这些人最欢欣鼓舞,因为这意味着推广麦子的最后一个问题也解决了——之前他们提倡再多也没用,天下生民不买账啊!哪怕是穷苦人,平日里吃的也是麦子,种的时候也不会主种麦!他们往往是种粟米,只有在粟米收割后,再撒一些麦种,等着收获下一茬。粟米自己舍不得吃,可以用来换更多的麦、菽这些。
有了面粉,大家看到了麦子是大有前途的,就会开始主种麦子!麦子的产量和省事摆在那里,这意味着在田亩数量不增长多少的前提下,粮食会有一个显著的增长!这种事对于一个农业社会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
有了这些富贵人家开始,稍次一些的人家自然会跟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风潮就是这么开始的!即使有一些潮流以自身的财力追不起,也会有相对省钱的办法替代。好在这次的潮流,‘面粉’本身并不贵,即使是普通人也能赶这个流行。
一开始,有些人只是尝新鲜罢了,但真的开始食用面食,就对比出它的优势了。相比起稻米,它更便宜,相比起粟米,它更好吃!特别是面条,后来粮店居然还推出了挂面,甚至省了和面的功夫,回头烧锅水就能烹饪好,味道相当不错!一下就在条件还不错的家庭中风靡开了!
挂面其实不难,有了面粉之后佷容易就能生产出来…陈嫣在推广面粉之前就配套了一些产业,其中挂面作坊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她在长安周边建大型作坊,以后再其他城市也可照章办理。
赚钱不赚钱的倒是其次,重要的是能推动面粉推广工作。
不过最后肯定是能赚钱的就是了。
等到这个时候,陈嫣知道火候足了,接下来就是她的舞台了——之前推广面粉,看似她做的工作很多,在社交场上也很出风头,但其实就是一敲边鼓的。相比之下,她接下来的工作可能不会为太多人所知,却是实实在在以她为主的!
推广‘磨坊’!
面粉的表现足够说服朝野上下推广了,地方上接到政令自然会让老百姓种麦。关中地区的地主乡绅能收到长安的消息,这件事佷容易做。事实上,就算地方官不说,他们也知道要种麦!
其他地方尚不知这些,就要麻烦一些了。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除了让推广工作快快铺开,就是动员商贾了。陈嫣做的表率,她在她的地盘,就是青徐之地摆明了车马,只要是种麦的,她可以下定金,到时候由她来收购!
大家算算价格,同样的土地种麦不比种粟差了,自然愿意。不过这些地主还是会留一些粟米地,图的是自家吃喝。这些人还不知道‘面食’意味着什么,多少还是有些担心这样推广麦子,到时候没有粟米吃。
商人都是消息灵通之人,长安推广面食搞的轰轰烈烈,就算没有亲身经历,也多少知道。这个时候自然也明白是赚钱的机会,回头也去下定金收购去了。除了民间,少府也做收购工作,不过相对有限。不是少府没钱,而是少府每年花在储存粮食上的钱是有数的,要是突然多花,其他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现不足。
不过少府今年还是多批了一笔款项在这之上,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少府自己也有很多在建的磨坊。这种情况下收购麦子,就算是作坊收原料了,将来都是要赚钱的,走的不是粮食储备的账目!
麦子是不用多想了,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在条件这么好的情况下,这件事没有办不好的道理。现在需要在意的事情变成了磨坊,如果磨坊不够,麦子始终是麦子,就和之前没有什么两样。
趁着麦种洒下,麦子大规模上市之前,正好可以各地开工建磨坊。 ↑返回顶部↑
关于这种食物该怎么吃,这也简单,有人从陈嫣府上抄到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食谱。
这个时候谁家要有一道‘私房菜’,做法是不会外传的…反正庖厨也是家里的奴仆,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点压力也没有。普通人哪有时间、精力和财力研究怎么吃比较好呢,能做这件事的还是贵族!所以那些传承数代的贵族,连同怎么吃东西都是一向珍贵的‘财富’。
古代说,三代才学吃喝,这不是没有由来的!
但陈嫣没有那样,她这里的食谱,不说让人随便去学,至少关系亲近的人说要从她这里抄食谱,她从来不会推辞,都是直接让人去问庖厨的。之所以没有随便让人去学,那还是因为怕麻烦…她这里又不是‘新东方’,真要是谁都来学,庖厨恐怕都没时间做饭了。
陈嫣还想着要不要改天出版一本书,就叫《杏园食单》。她在长安城中的府邸,因为遍植杏树,所以有‘杏园’的别称。
这种东西当成传家宝有什么意义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还免去了未来不小心失传的风险。
面食的做法传出去后很快征服了贵族…毕竟面食的口味摆在哪里,不敢说比稻米更好吃,但两者不相上下是可以说的,这本来就是未来华夏民族的两大主食!贵族们爱吃稻米,现在吃‘麦粉’自然也觉得很好。
面食本身的品质决定了它有红起来的基础,相对于稻米,它差的只有底蕴。毕竟稻米可是让孔夫子都赞誉过的…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享受是什么,就是穿锦衣、吃稻米了啊!
而补足这部分底蕴差距的,就是陈嫣等人的全力推广。不只是陈嫣,之后其他人也纷纷行动,开始以身作则吃起面粉来。皇室、朝堂不说,学术界也有很多人吃这个。
这并不是因为这些人恰了烂钱,而是发自内心愿意的。
不管学术界的人有着怎样的毛病,至少他们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是有立场的。自古以来,这些人就很重视‘麦’,因为他们看到了麦的特质——产量大(和其他主食相比),有抗寒的品种,无需稻子、粟那样精心照料(也就是说,人力物力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料理更多的麦田)。
要说麦子有什么缺点,那就是口感太差了!以至于它就算有那么多优点,在广大老百姓眼中也只是五谷之中的配角。如果不是没办法了,没有谁会拿它当主食吃。
但即使是这样,这些总是思考很多的学术界大佬还是觉得麦子的意义很大!至于说忍受不了它的口感,那是不能吃苦!好日子过多了,过不了苦日子!
现在,面粉出现,这些人最欢欣鼓舞,因为这意味着推广麦子的最后一个问题也解决了——之前他们提倡再多也没用,天下生民不买账啊!哪怕是穷苦人,平日里吃的也是麦子,种的时候也不会主种麦!他们往往是种粟米,只有在粟米收割后,再撒一些麦种,等着收获下一茬。粟米自己舍不得吃,可以用来换更多的麦、菽这些。
有了面粉,大家看到了麦子是大有前途的,就会开始主种麦子!麦子的产量和省事摆在那里,这意味着在田亩数量不增长多少的前提下,粮食会有一个显著的增长!这种事对于一个农业社会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
有了这些富贵人家开始,稍次一些的人家自然会跟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风潮就是这么开始的!即使有一些潮流以自身的财力追不起,也会有相对省钱的办法替代。好在这次的潮流,‘面粉’本身并不贵,即使是普通人也能赶这个流行。
一开始,有些人只是尝新鲜罢了,但真的开始食用面食,就对比出它的优势了。相比起稻米,它更便宜,相比起粟米,它更好吃!特别是面条,后来粮店居然还推出了挂面,甚至省了和面的功夫,回头烧锅水就能烹饪好,味道相当不错!一下就在条件还不错的家庭中风靡开了!
挂面其实不难,有了面粉之后佷容易就能生产出来…陈嫣在推广面粉之前就配套了一些产业,其中挂面作坊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她在长安周边建大型作坊,以后再其他城市也可照章办理。
赚钱不赚钱的倒是其次,重要的是能推动面粉推广工作。
不过最后肯定是能赚钱的就是了。
等到这个时候,陈嫣知道火候足了,接下来就是她的舞台了——之前推广面粉,看似她做的工作很多,在社交场上也很出风头,但其实就是一敲边鼓的。相比之下,她接下来的工作可能不会为太多人所知,却是实实在在以她为主的!
推广‘磨坊’!
面粉的表现足够说服朝野上下推广了,地方上接到政令自然会让老百姓种麦。关中地区的地主乡绅能收到长安的消息,这件事佷容易做。事实上,就算地方官不说,他们也知道要种麦!
其他地方尚不知这些,就要麻烦一些了。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除了让推广工作快快铺开,就是动员商贾了。陈嫣做的表率,她在她的地盘,就是青徐之地摆明了车马,只要是种麦的,她可以下定金,到时候由她来收购!
大家算算价格,同样的土地种麦不比种粟差了,自然愿意。不过这些地主还是会留一些粟米地,图的是自家吃喝。这些人还不知道‘面食’意味着什么,多少还是有些担心这样推广麦子,到时候没有粟米吃。
商人都是消息灵通之人,长安推广面食搞的轰轰烈烈,就算没有亲身经历,也多少知道。这个时候自然也明白是赚钱的机会,回头也去下定金收购去了。除了民间,少府也做收购工作,不过相对有限。不是少府没钱,而是少府每年花在储存粮食上的钱是有数的,要是突然多花,其他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现不足。
不过少府今年还是多批了一笔款项在这之上,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少府自己也有很多在建的磨坊。这种情况下收购麦子,就算是作坊收原料了,将来都是要赚钱的,走的不是粮食储备的账目!
麦子是不用多想了,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在条件这么好的情况下,这件事没有办不好的道理。现在需要在意的事情变成了磨坊,如果磨坊不够,麦子始终是麦子,就和之前没有什么两样。
趁着麦种洒下,麦子大规模上市之前,正好可以各地开工建磨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