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395节(1 / 4)
如此周而复始,刘彻根本扛不住!这就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是因为刘彻这个皇帝的命令有用,五铢钱才能进入各地市场,与此同时配合禁止私人铸币成功,这才有了五铢钱的光明未来。
汉武帝时期铸造的五铢钱有多成功呢,直到南北朝时,依旧在流行,百姓对五铢钱的认可程度远超过当时的朝代——这也是没办法了,魏晋南北朝,国家衰弱,一个王朝随时都有可能结束,这种情况下铸造的钱币也往往是粗制滥造、含铜量不足的。这样的钱,要民众怎么信任呢?
刘彻这个时候要弄五铢钱,陈嫣举双手赞成。不过她在五铢钱这件事上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那就是增加金币作为货币。
这个时候黄金本来就是货币,一般都是做成饼状,一个是一斤(这时候的一斤,240克到250克之间),一斤黄金又称一金,长期和铜钱保持万钱一金的兑换比率。
陈嫣觉得一金和一钱之间这一万倍的差距太大了,根本不方便流通,干脆就弄出金币来——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发明创造,这个时候的人也会打造重量轻一些的金器,当作小额钱币使用,陈嫣自家金匠每年都要打造不少,她经常拿这个使用,常有流出去的。
刘彻这个天下最大的地主也是如此,他打造轻一些的金饼、金板、麟趾金…常用这些来赏赐人。
当然,这在社会上并不是主流就是了。
既然可以靠铸造铜钱赚钱了,为什么不在黄金身上也赚一些呢?大家平常靠金饼交易的时候也很多呢,这笔钱不赚吗?陈嫣自己做商人的时候自然不希望国家赚这笔钱,但她现在站在国家的角度,想法又变了。
刘彻打开陈嫣拿来的匣子,匣子里面有三枚五铢钱,都是一水儿的金灿灿——不用怀疑,黄铜刚刚出炉的时候确实就是金灿灿的。再加上添加了一些别的金属,实际上铜钱是以黄铜为主料的合金,特别试验过,比起纯黄铜就更加闪耀了。
铜钱外圆内方,一面写着‘大汉五铢’四个字,另一边则是‘元狩通宝’四个字。
一开始的铜钱其实并不会写上年号——正经来说,年号这东西本来就是从刘彻开始的。不过既然钱币设计和监督铸造的活儿由陈嫣来总揽了,她也就不介意往里面添加私货了。反正在她的概念里,铜钱上面总要有‘某某通宝’的字样,至于‘某某’,就是年号了。
刘彻果然对铜钱这么设计没有什么意见,目光很快放到另一旁的金币上。
金币有两种,一种是一两重的,另一种是半两重的。
大一些的金币,正面是一些图案,主体部分是比较线条化的‘龙’。陈嫣本来是想用人像的,后来发现这个加工难度有点儿大,干脆就放弃了。被面则是字,有‘一两’字样,同样标明了铸造年号。
小一些的金币,图案是线条化之后的凤凰…说实在的,陈嫣觉得这看不大出来是凤凰,但工匠们已经尽力了,她也不好说什么。钱币反面同样是字,有‘半两’字样和铸造年号。
这两枚钱币同样不是纯金,而是掺了别的金属,事实上,铸币赚的大头也就是这一块儿——陈嫣下手不算重,至少有九成黄金,添加的别的金属只有一成。看起来下手很重,但真要论论世界各国历朝历代的铸币史,这又不算什么了。
不是纯金除了能赚钱,还有另外两个作用,一个是增加金币的硬度,纯金实在是太软了,一不小心就会变形。另一个就是防伪,如果有人私下铸造金币,首先要面对的不是模范的问题,而是不清楚原材料的配比。
当然了,这个配比只要仔细摸索,最后总能得出个八九不离十的,这个防伪手段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真正的防伪手段,还是得看刘彻——就和铜钱不许私人铸造一样,金币同样不许私人铸造,而且只会抓的更严!
金币上陈嫣用了一点儿简单的锯齿,这是防止有人刮掉边缘一圈的金子,只不过受限于工艺,锯齿不能做的很精细。
要陈嫣来说,真正防刮金子,还是要靠各自小心,收到金币的时候记得要称重。考虑到小本生意根本不会用到金币,凡是用到金币的生意估计也不会吝啬到不准备一个天平来称量。
刘彻对于金币的设计还是满意的,只是有一点不太甘心。
“既然有金币,为何不能用银币?”刘彻还是不死心啊!
之前府库里有那么多白银,他一直想要通过这些白银赚一笔。如果将这些白银包装成货币,这件事就再简单不过了。然而陈嫣反对这个,最终他的‘白金’计划也中道崩殂。
通过陈嫣的解释,他也明白了‘白金’的致命缺陷,但现在是造‘银币’啊!就不会出现白金那种情况了吧?
确实,白金作为银锡合金,币值和实际价值差的太远了,人们是不会接受的。就算接受了,就要面对假币的威胁——这里面利润太高,原材料又相对易得,即使面对风险,想发财的人依旧会以身试法。
现在造银币,至少这方面的问题就没有了。
“陛下…”陈嫣只能解释:“民间始终对白银成为‘钱’有疑虑,如今已有金币,银币便可从长计议。”
说实话,这个时候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差价并不明显,大概就是三四倍的兑换比例吧。要等到白银发现的越来越多,兑换比例才会逐渐变化。这个时候陈嫣是真没觉得有了金币再弄银币的必要…当然,黄金不够用的时候可以开启金银货币并行。 ↑返回顶部↑
是因为刘彻这个皇帝的命令有用,五铢钱才能进入各地市场,与此同时配合禁止私人铸币成功,这才有了五铢钱的光明未来。
汉武帝时期铸造的五铢钱有多成功呢,直到南北朝时,依旧在流行,百姓对五铢钱的认可程度远超过当时的朝代——这也是没办法了,魏晋南北朝,国家衰弱,一个王朝随时都有可能结束,这种情况下铸造的钱币也往往是粗制滥造、含铜量不足的。这样的钱,要民众怎么信任呢?
刘彻这个时候要弄五铢钱,陈嫣举双手赞成。不过她在五铢钱这件事上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那就是增加金币作为货币。
这个时候黄金本来就是货币,一般都是做成饼状,一个是一斤(这时候的一斤,240克到250克之间),一斤黄金又称一金,长期和铜钱保持万钱一金的兑换比率。
陈嫣觉得一金和一钱之间这一万倍的差距太大了,根本不方便流通,干脆就弄出金币来——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发明创造,这个时候的人也会打造重量轻一些的金器,当作小额钱币使用,陈嫣自家金匠每年都要打造不少,她经常拿这个使用,常有流出去的。
刘彻这个天下最大的地主也是如此,他打造轻一些的金饼、金板、麟趾金…常用这些来赏赐人。
当然,这在社会上并不是主流就是了。
既然可以靠铸造铜钱赚钱了,为什么不在黄金身上也赚一些呢?大家平常靠金饼交易的时候也很多呢,这笔钱不赚吗?陈嫣自己做商人的时候自然不希望国家赚这笔钱,但她现在站在国家的角度,想法又变了。
刘彻打开陈嫣拿来的匣子,匣子里面有三枚五铢钱,都是一水儿的金灿灿——不用怀疑,黄铜刚刚出炉的时候确实就是金灿灿的。再加上添加了一些别的金属,实际上铜钱是以黄铜为主料的合金,特别试验过,比起纯黄铜就更加闪耀了。
铜钱外圆内方,一面写着‘大汉五铢’四个字,另一边则是‘元狩通宝’四个字。
一开始的铜钱其实并不会写上年号——正经来说,年号这东西本来就是从刘彻开始的。不过既然钱币设计和监督铸造的活儿由陈嫣来总揽了,她也就不介意往里面添加私货了。反正在她的概念里,铜钱上面总要有‘某某通宝’的字样,至于‘某某’,就是年号了。
刘彻果然对铜钱这么设计没有什么意见,目光很快放到另一旁的金币上。
金币有两种,一种是一两重的,另一种是半两重的。
大一些的金币,正面是一些图案,主体部分是比较线条化的‘龙’。陈嫣本来是想用人像的,后来发现这个加工难度有点儿大,干脆就放弃了。被面则是字,有‘一两’字样,同样标明了铸造年号。
小一些的金币,图案是线条化之后的凤凰…说实在的,陈嫣觉得这看不大出来是凤凰,但工匠们已经尽力了,她也不好说什么。钱币反面同样是字,有‘半两’字样和铸造年号。
这两枚钱币同样不是纯金,而是掺了别的金属,事实上,铸币赚的大头也就是这一块儿——陈嫣下手不算重,至少有九成黄金,添加的别的金属只有一成。看起来下手很重,但真要论论世界各国历朝历代的铸币史,这又不算什么了。
不是纯金除了能赚钱,还有另外两个作用,一个是增加金币的硬度,纯金实在是太软了,一不小心就会变形。另一个就是防伪,如果有人私下铸造金币,首先要面对的不是模范的问题,而是不清楚原材料的配比。
当然了,这个配比只要仔细摸索,最后总能得出个八九不离十的,这个防伪手段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真正的防伪手段,还是得看刘彻——就和铜钱不许私人铸造一样,金币同样不许私人铸造,而且只会抓的更严!
金币上陈嫣用了一点儿简单的锯齿,这是防止有人刮掉边缘一圈的金子,只不过受限于工艺,锯齿不能做的很精细。
要陈嫣来说,真正防刮金子,还是要靠各自小心,收到金币的时候记得要称重。考虑到小本生意根本不会用到金币,凡是用到金币的生意估计也不会吝啬到不准备一个天平来称量。
刘彻对于金币的设计还是满意的,只是有一点不太甘心。
“既然有金币,为何不能用银币?”刘彻还是不死心啊!
之前府库里有那么多白银,他一直想要通过这些白银赚一笔。如果将这些白银包装成货币,这件事就再简单不过了。然而陈嫣反对这个,最终他的‘白金’计划也中道崩殂。
通过陈嫣的解释,他也明白了‘白金’的致命缺陷,但现在是造‘银币’啊!就不会出现白金那种情况了吧?
确实,白金作为银锡合金,币值和实际价值差的太远了,人们是不会接受的。就算接受了,就要面对假币的威胁——这里面利润太高,原材料又相对易得,即使面对风险,想发财的人依旧会以身试法。
现在造银币,至少这方面的问题就没有了。
“陛下…”陈嫣只能解释:“民间始终对白银成为‘钱’有疑虑,如今已有金币,银币便可从长计议。”
说实话,这个时候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差价并不明显,大概就是三四倍的兑换比例吧。要等到白银发现的越来越多,兑换比例才会逐渐变化。这个时候陈嫣是真没觉得有了金币再弄银币的必要…当然,黄金不够用的时候可以开启金银货币并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