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节(2 / 4)
如今虽有了奉安观,有了华阳真人、阿淇和观里那些只知道拐带她玩耍的小丫头们,却不知为何竟害怕起别离和寂寞来。她正为此而消沉,却骤然听到十四郎说要“养她”……便如盲人复明后,正畏惧夜之无尽,便见窗前一点烛光。那烛光虽微小,亦开解不得她的忧愁,却能令人暂且忘记畏惧、心生欢喜。
原本想要找他倾诉的事,忽也觉得,其实已不必说了。
相见时她身上那种似有若无的惫懒和消沉散去了,眉目复又舒展开,变回她一直以来嚣张自在的模样。
十四郎见她释然,便也松懈下来,道,“转眼便已这么久了。你先前不来赴约,可是遇见什么事了吗?”
云秀便笑着摇了摇头,道,“这件事却刚巧该说给你听。”
她便将当日遇到阿淇娘来卖女儿,她查知背后隐情追踪而去,却遇见五坊小儿伙同地方胥吏欺压良民,勒索钱财,致使人卖儿鬻女、家破人亡一事,仔仔细细的说给十四郎听。又道,“我幼时在长安便已听闻五坊小儿的厉害,怎么这么多年了,竟还没有罢去吗?”
十四郎脸上便又红了起来,道,“明日我便说与阿爹听。”
云秀却又想起件事来,忙叮嘱,“你要悄悄的说。此事虽利国利民,却要得罪宦官。你别觉得宦官是你家家奴,便不放在心上。我可是听说,自古以来有许多皇子皇孙、甚至皇帝自己,都折在宦官手里呢。”
十四郎原本羞愧纵容宦官戕害黎民,岂能怪到旁人头上?无疑都是内廷的错。可又听云秀一本正经的教导他明哲保身,同她自己素日的作为何止相去万里,简直是背道而驰。便又忍俊不禁起来。道,“我自然知晓。”
他自幼寄人篱下,就算不知韬光养晦之道,岂会不知如何自保?不说旁的如今他又何尝不是生活在宦官重重监视之下?
想到这里,便又觉得,云秀已有旁的容身之地反而是一件幸事。他其实依旧养不得云秀。
他心中百般滋味,何尝有一味甘美宜人?只他自我收束惯了,不肯消沉遁世、怨天尤人罢了。
怕云秀不放心,便又道,“五坊儿并宫市两件,阿爹其实也有所耳闻,早就有意罢去了。只是近年多事,一时便忘了。况这两件得罪的都是小宦官,你说的那些大宦官反而不屑于这些蝇头小利。外出监军,居朝则掌枢密、领神策军,这才是他们的立身根本呢。”
云秀目瞪口呆,忙问,“这三件都由宦官执掌吗?”她历史事件虽学得不好,基本规律却还是知道一些的。若十四郎说的三件都在宦官手上……那她说的那些“自古以来”,那些皇帝、宰相动辄就被宦官连锅端了的事,不会就发生在本朝吧?还有她大舅舅,莫非也是宦官的走狗?
十四郎犹豫了片刻,解释道,“神策军原本是武将统领的。然而中朝战乱以来,武将常拥兵自重,行悖逆之事。文臣又党同伐异,互相攻讦。令天子无法信而不疑早先曾有兵变,神策军统领不能派兵来护驾,反倒是几百宦官披肝沥胆护送天子出逃。从此之后,天子便将神策军交由宦官统帅……阿爹继位后,也因循未变。”
云秀听懂了宦官同天子利害相关,且比文臣武将容易控制,天然是天子的家奴和耳目。天子用宦官统兵,便譬如自统兵。
虽懂了,却也觉着很有些可悲。
天子能不能控制住朝臣,干天下百姓何事?没有器量和能力,却占据天下最尊贵的权位,本就已够荒谬的了。还要为同朝臣争权而重用宦官,结果重用出一帮欺良霸善、令百姓苦不堪言的小儿来。这也值得体谅?朝臣亦是,白读圣贤书,天然占据道德高地,掌控天下舆论,到头来天下百姓也只是他们扯来做大旗的虎皮罢了。有几个真正将百姓疾苦置于个人荣辱之前?
虽点头应,“噢……原来如此”,心里却很不以为然。
十四郎却也不再继续替他阿爹开脱,只又道,“不过,仰赖宦官是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如今藩镇已平,外忧暂除;内又有裴相公、柳相公这样的贤能之臣辅政。君明臣贤、上下一心,定然很快就能革除积弊了吧。”
云秀便想,也对本朝天子可是连藩镇都能平定了的中兴之主,搁在他们学院,妥妥的是逆天改命的穿越男主配置。既已扫平了藩镇,想来很快便能把宦官也制服了吧。
说到扫平了藩镇,便又想起件事来,便小心问道,“你能不能多提一件?如今不打仗了,赋税徭役是不是也能减一减啊?不瞒你说,你虽觉着裴相公、柳相公贤能,可百姓私底下却叫他们‘高一尺’呢。”
十四郎茫然不解。
云秀便道,“说他们主政,刮尽天下地皮,令青天都高了一尺。”
十四郎又想笑,又觉着真笑出来,便对这两位殚精竭虑的贤相太不尊重了,忍得很有些辛苦。
便道,“此是天子之政,百姓怪罪错了人。两位相公都已上书说到此事,想来今冬便见分晓了。”
云秀看他一本正经的说事,又见他确实比自己还高了,心里又觉得可爱、又觉得别扭,便笑道,“……你如今说话,也很有些‘相公’味儿了。”
十四郎脸上又有些发烫虽说云秀告起宰相的状来毫不容情,可她既是宰相之女,自然知道宰相说话是什么样的。她说他像“相公”,便很有些令他难为情,道,“……我日后也想当贤相呢。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云秀便笑起来毕竟十四郎是个就算当上神仙,也只想保佑天下风调雨顺的好孩子。他想当贤相,她可半点都不惊讶。
她便说,“那我日后便当好神仙,保佑你治下风调雨顺,无有饥馑。” ↑返回顶部↑
原本想要找他倾诉的事,忽也觉得,其实已不必说了。
相见时她身上那种似有若无的惫懒和消沉散去了,眉目复又舒展开,变回她一直以来嚣张自在的模样。
十四郎见她释然,便也松懈下来,道,“转眼便已这么久了。你先前不来赴约,可是遇见什么事了吗?”
云秀便笑着摇了摇头,道,“这件事却刚巧该说给你听。”
她便将当日遇到阿淇娘来卖女儿,她查知背后隐情追踪而去,却遇见五坊小儿伙同地方胥吏欺压良民,勒索钱财,致使人卖儿鬻女、家破人亡一事,仔仔细细的说给十四郎听。又道,“我幼时在长安便已听闻五坊小儿的厉害,怎么这么多年了,竟还没有罢去吗?”
十四郎脸上便又红了起来,道,“明日我便说与阿爹听。”
云秀却又想起件事来,忙叮嘱,“你要悄悄的说。此事虽利国利民,却要得罪宦官。你别觉得宦官是你家家奴,便不放在心上。我可是听说,自古以来有许多皇子皇孙、甚至皇帝自己,都折在宦官手里呢。”
十四郎原本羞愧纵容宦官戕害黎民,岂能怪到旁人头上?无疑都是内廷的错。可又听云秀一本正经的教导他明哲保身,同她自己素日的作为何止相去万里,简直是背道而驰。便又忍俊不禁起来。道,“我自然知晓。”
他自幼寄人篱下,就算不知韬光养晦之道,岂会不知如何自保?不说旁的如今他又何尝不是生活在宦官重重监视之下?
想到这里,便又觉得,云秀已有旁的容身之地反而是一件幸事。他其实依旧养不得云秀。
他心中百般滋味,何尝有一味甘美宜人?只他自我收束惯了,不肯消沉遁世、怨天尤人罢了。
怕云秀不放心,便又道,“五坊儿并宫市两件,阿爹其实也有所耳闻,早就有意罢去了。只是近年多事,一时便忘了。况这两件得罪的都是小宦官,你说的那些大宦官反而不屑于这些蝇头小利。外出监军,居朝则掌枢密、领神策军,这才是他们的立身根本呢。”
云秀目瞪口呆,忙问,“这三件都由宦官执掌吗?”她历史事件虽学得不好,基本规律却还是知道一些的。若十四郎说的三件都在宦官手上……那她说的那些“自古以来”,那些皇帝、宰相动辄就被宦官连锅端了的事,不会就发生在本朝吧?还有她大舅舅,莫非也是宦官的走狗?
十四郎犹豫了片刻,解释道,“神策军原本是武将统领的。然而中朝战乱以来,武将常拥兵自重,行悖逆之事。文臣又党同伐异,互相攻讦。令天子无法信而不疑早先曾有兵变,神策军统领不能派兵来护驾,反倒是几百宦官披肝沥胆护送天子出逃。从此之后,天子便将神策军交由宦官统帅……阿爹继位后,也因循未变。”
云秀听懂了宦官同天子利害相关,且比文臣武将容易控制,天然是天子的家奴和耳目。天子用宦官统兵,便譬如自统兵。
虽懂了,却也觉着很有些可悲。
天子能不能控制住朝臣,干天下百姓何事?没有器量和能力,却占据天下最尊贵的权位,本就已够荒谬的了。还要为同朝臣争权而重用宦官,结果重用出一帮欺良霸善、令百姓苦不堪言的小儿来。这也值得体谅?朝臣亦是,白读圣贤书,天然占据道德高地,掌控天下舆论,到头来天下百姓也只是他们扯来做大旗的虎皮罢了。有几个真正将百姓疾苦置于个人荣辱之前?
虽点头应,“噢……原来如此”,心里却很不以为然。
十四郎却也不再继续替他阿爹开脱,只又道,“不过,仰赖宦官是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如今藩镇已平,外忧暂除;内又有裴相公、柳相公这样的贤能之臣辅政。君明臣贤、上下一心,定然很快就能革除积弊了吧。”
云秀便想,也对本朝天子可是连藩镇都能平定了的中兴之主,搁在他们学院,妥妥的是逆天改命的穿越男主配置。既已扫平了藩镇,想来很快便能把宦官也制服了吧。
说到扫平了藩镇,便又想起件事来,便小心问道,“你能不能多提一件?如今不打仗了,赋税徭役是不是也能减一减啊?不瞒你说,你虽觉着裴相公、柳相公贤能,可百姓私底下却叫他们‘高一尺’呢。”
十四郎茫然不解。
云秀便道,“说他们主政,刮尽天下地皮,令青天都高了一尺。”
十四郎又想笑,又觉着真笑出来,便对这两位殚精竭虑的贤相太不尊重了,忍得很有些辛苦。
便道,“此是天子之政,百姓怪罪错了人。两位相公都已上书说到此事,想来今冬便见分晓了。”
云秀看他一本正经的说事,又见他确实比自己还高了,心里又觉得可爱、又觉得别扭,便笑道,“……你如今说话,也很有些‘相公’味儿了。”
十四郎脸上又有些发烫虽说云秀告起宰相的状来毫不容情,可她既是宰相之女,自然知道宰相说话是什么样的。她说他像“相公”,便很有些令他难为情,道,“……我日后也想当贤相呢。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云秀便笑起来毕竟十四郎是个就算当上神仙,也只想保佑天下风调雨顺的好孩子。他想当贤相,她可半点都不惊讶。
她便说,“那我日后便当好神仙,保佑你治下风调雨顺,无有饥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