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3 / 4)
柳文渊见她明明不懂却又一本正经的模样,自己先笑出来。瞟了一眼她手里的书,道,“慢点抄,多抄几天。”
这次云秀听懂了,便嘿嘿笑了两声,道,“嗯!”
八桂堂是从正院儿隔出来的,门墙相连。从三才堂出来,不必出大门,直接从北边内门向里进荣福堂,穿过一个小花园,再出一道角门就是。
老太太疼小儿子,连带着就喜欢小儿媳。虽郑氏住得更近,但自搬回老家养病后,还是留裴氏在身边儿伺候的时候更多些。
自然,这也和柳文渊赋闲在家有关——杜氏和赵氏这两个丈夫在外地做官的,就直到老太太去世后才合家回来奔丧守孝。
所以老太太临终时究竟有多少私房钱,是怎么分的,裴氏很清楚。
就算给云秀的略多一些,但柳家的家底在那里,也绝对没到需要特地去算计侵夺的地步。何况给了云秀,也就相当于给了大房。
杜氏和赵氏怎么想她不知道,反正裴氏并没将那笔钱放在眼里。
比起钱财,她更看重的是名誉,否则早就和大房闹翻了。旁的不说——若不是柳世番从中作梗,柳文渊何至于至今赋闲在家?以柳文渊之体貌才华,未来前途未必就不如柳世番,如今却只能闲在家里读闷书。
柳文渊赋闲,又赌气不肯领族里的差事,家中没什么进项。柳文渊在院子里开辟菜地,裴氏就亲自织布纺纱,出门换些钱粮米肉,以此贴补家用。她虽不是五姓出身,却也是堂堂世家闺秀,从小锦衣玉食。如今陪着丈夫过上晴耕雨读、甘贫乐道的日子,也没说和郑氏计较什么,反而竭力劝合柳文渊兄弟间的感情……结果郑氏倒来污蔑她盗卖长辈财物了!
裴氏简直都要气笑了。
故而也不从角门回家了,出院子便直接和两个妯娌一道走正门。心想着回头就把角门给封住——本来老太太都去世了,兄弟们也该分家各过各的了。
她没马车,杜氏和她顺路,便招呼她与自己同坐。
赵氏又好奇,又觉着自己先前说错了话很对不住裴氏,见裴氏要和杜氏同走,忙道,“我一个人走怪没意思的,二嫂也带上我吧。”
三人便上了同一辆马车。
关上车门,杜氏便拉住裴氏的手,安慰道,“别难过了,我们两个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赵氏还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也忙接口,“是啊是啊,我们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裴氏心里这才略好受了些。
赵氏忍得难受,忙又问道,“就是那张琴……到底是张多贵重的琴,值得闹出这么大的阵仗?”
裴氏道,“我也没见过,总不会是绿绮焦尾这些有来头的古琴吧。”
——就算是,裴氏也不觉着郑氏是如此识货、如此雅致之人。她八成只是借此发难而已。
杜氏却摇头道,“就算不是,传到后世怕也是能比肩同列之物。”
裴氏和赵氏都愣了一愣,忙道,“有什么来历吗?”
杜氏道,“那柄琴原是章献皇后所用,中间有不少故事。我还是听我家老祖宗说的——我们韦杜两家一向往来亲密,你们是知道的。”
这当然知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长安这句俗语说的就是京兆韦杜两家的富贵。同住在长安樊川道上,同是和天家辗转联姻、随着皇权更迭而沉浮变迁的家族,这两家自然关系不浅。而章献皇后便出身韦家,在中朝战乱里辅佐天子破贼,功勋卓著。本朝多女祸,也多贤后。章献皇后集二者于一身,虽争议不断,但想必后世修史,总有她浓墨重彩的一笔。
两人点头,又问,“章献皇后用过的东西,怎么会在咱们家?”
“咱们家老太太的祖母,就是章献皇后的亲妹妹。”
这裴氏和赵氏还真没听过。不过这也不奇怪——她们婆婆的祖母的姐姐,这一数就上溯八十年,换了三家姓。何况章献皇后晚年颇多非议,想来老太太也不愿意攀这门亲。
裴氏道,“就算章献皇后用过,也未必就值得传家。”
杜氏笑道,“这你就不知道了——那柄琴原不叫万壑松,叫疏桐流响。本是玄宗皇帝的琴待诏成都雷俨斫梧桐木做成的。成都雷家素来都用松木做琴,你道何以偏偏这张琴用梧桐木?” ↑返回顶部↑
这次云秀听懂了,便嘿嘿笑了两声,道,“嗯!”
八桂堂是从正院儿隔出来的,门墙相连。从三才堂出来,不必出大门,直接从北边内门向里进荣福堂,穿过一个小花园,再出一道角门就是。
老太太疼小儿子,连带着就喜欢小儿媳。虽郑氏住得更近,但自搬回老家养病后,还是留裴氏在身边儿伺候的时候更多些。
自然,这也和柳文渊赋闲在家有关——杜氏和赵氏这两个丈夫在外地做官的,就直到老太太去世后才合家回来奔丧守孝。
所以老太太临终时究竟有多少私房钱,是怎么分的,裴氏很清楚。
就算给云秀的略多一些,但柳家的家底在那里,也绝对没到需要特地去算计侵夺的地步。何况给了云秀,也就相当于给了大房。
杜氏和赵氏怎么想她不知道,反正裴氏并没将那笔钱放在眼里。
比起钱财,她更看重的是名誉,否则早就和大房闹翻了。旁的不说——若不是柳世番从中作梗,柳文渊何至于至今赋闲在家?以柳文渊之体貌才华,未来前途未必就不如柳世番,如今却只能闲在家里读闷书。
柳文渊赋闲,又赌气不肯领族里的差事,家中没什么进项。柳文渊在院子里开辟菜地,裴氏就亲自织布纺纱,出门换些钱粮米肉,以此贴补家用。她虽不是五姓出身,却也是堂堂世家闺秀,从小锦衣玉食。如今陪着丈夫过上晴耕雨读、甘贫乐道的日子,也没说和郑氏计较什么,反而竭力劝合柳文渊兄弟间的感情……结果郑氏倒来污蔑她盗卖长辈财物了!
裴氏简直都要气笑了。
故而也不从角门回家了,出院子便直接和两个妯娌一道走正门。心想着回头就把角门给封住——本来老太太都去世了,兄弟们也该分家各过各的了。
她没马车,杜氏和她顺路,便招呼她与自己同坐。
赵氏又好奇,又觉着自己先前说错了话很对不住裴氏,见裴氏要和杜氏同走,忙道,“我一个人走怪没意思的,二嫂也带上我吧。”
三人便上了同一辆马车。
关上车门,杜氏便拉住裴氏的手,安慰道,“别难过了,我们两个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赵氏还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也忙接口,“是啊是啊,我们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裴氏心里这才略好受了些。
赵氏忍得难受,忙又问道,“就是那张琴……到底是张多贵重的琴,值得闹出这么大的阵仗?”
裴氏道,“我也没见过,总不会是绿绮焦尾这些有来头的古琴吧。”
——就算是,裴氏也不觉着郑氏是如此识货、如此雅致之人。她八成只是借此发难而已。
杜氏却摇头道,“就算不是,传到后世怕也是能比肩同列之物。”
裴氏和赵氏都愣了一愣,忙道,“有什么来历吗?”
杜氏道,“那柄琴原是章献皇后所用,中间有不少故事。我还是听我家老祖宗说的——我们韦杜两家一向往来亲密,你们是知道的。”
这当然知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长安这句俗语说的就是京兆韦杜两家的富贵。同住在长安樊川道上,同是和天家辗转联姻、随着皇权更迭而沉浮变迁的家族,这两家自然关系不浅。而章献皇后便出身韦家,在中朝战乱里辅佐天子破贼,功勋卓著。本朝多女祸,也多贤后。章献皇后集二者于一身,虽争议不断,但想必后世修史,总有她浓墨重彩的一笔。
两人点头,又问,“章献皇后用过的东西,怎么会在咱们家?”
“咱们家老太太的祖母,就是章献皇后的亲妹妹。”
这裴氏和赵氏还真没听过。不过这也不奇怪——她们婆婆的祖母的姐姐,这一数就上溯八十年,换了三家姓。何况章献皇后晚年颇多非议,想来老太太也不愿意攀这门亲。
裴氏道,“就算章献皇后用过,也未必就值得传家。”
杜氏笑道,“这你就不知道了——那柄琴原不叫万壑松,叫疏桐流响。本是玄宗皇帝的琴待诏成都雷俨斫梧桐木做成的。成都雷家素来都用松木做琴,你道何以偏偏这张琴用梧桐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