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节(3 / 4)
杨嗣昌指着舆图,对朱由检说道:“现今,方城至洛阳一线,仅仅只有宣武军团分散驻扎。从南至北,龙卫军团在椰州,龙虎军团在广南,骁卫军团在交趾,天策军团在云南,神卫军团在贵州,虎啸军团在四川。整个西南,几乎驻扎了一半的兵力,盖因西南多山,土司林立,需要为地方改制护航,这些兵力暂时都动不了。”
“雄威军团兵驻衢州,其中一部驻扎仙霞关,林纯鸿对郑芝龙不放心,需要雄威军团震慑。另外,神机军团分驻安庆、扬州和湖州,需要震慑江南豪族,轻易不能动。霹雳军团分驻荆州、武昌及襄阳,这些地方是林纯鸿的根基,轻易也不会动。”
“西北方向,骠骑军团驻扎在关西,乃武卫军团、天武军团和神刃军的基石,负责震慑西北、草原之敌,想动,也不是那么容易。至于金吾军团,旅顺堡放置一个军,其余两军驻扎在济州岛,也不知有什么用,总之离中原太远。”
……
杨嗣昌娓娓道来,一下子道出了一个关键:林纯鸿繆力在西南、西北扩张,整个中原腹地及两淮地域,兵力极为虚弱,正好为朝廷提供了契机!
朱由检突然脸色潮红,不加详细思索,问道:“可否令蓟辽军团沿运河南下,至高邮驻扎?”
杨嗣昌暗暗叹了口气,心道:这皇帝,还真是好高骛远,靖国军团南下,求的是势,警告林纯鸿不要逼得太狠,若蓟辽军团真的南下至高邮,这已经到了扬州的家门口,林纯鸿岂能忍?
一旦惹毛了林纯鸿,将西南兵力大规模调回中原,那才是真的万事休矣。
令杨嗣昌大跌眼镜的是,朱由检更为激进:“宣大一线目前压力不大,可由未整编军队接过禁卫军团的防务,禁卫军团亦可以南下,禁卫军团与蓟辽军团协同进驻扬州。然后再向西往安庆进兵……长江之北,总不能一直游离在朝廷的控制之外……”
杨嗣昌大急,慌忙阻止道:“皇上,禁卫军团南下后,若武卫军团由乌兰察布威胁宣府,如何是好?而且,满清鞑子最近颇为困顿,隐隐有南下之意,一旦中原兵连祸结,鞑子来攻,京师将如何安处?”
朱由检默然半晌,最终不置可否,令杨嗣昌退下。
杨嗣昌出宫后,仰天长叹,后悔得恨不得打自己几嘴巴,谋来谋去,如何就忘记了皇上心急的秉性呢!
当杨嗣昌退下后,朱由检想来想去,觉得夺取长江以北地盘的可能性非常大。毕竟,朝廷的财政已经彻底好转,钱粮收入不仅增加了许多,而且还由于林纯鸿搞大规模改制,官员的俸禄开支也少了不少。北直隶、山西、河南大部及山东的税收日益增多,即便林纯鸿断绝其余诸省的钱粮,也尽可以支撑数年的军事行动。
不过,朱由检心里还是有点发虚,不敢确定军事行动会引起林纯鸿什么反应,也无法判断三个军团与荆州军相抗,胜算到底有几何。
朱由检忽然想到内臣高起潜知兵,慌忙令人将高起潜从关辽唤回,详加询问。
高起潜初听之下,也惊得目瞪口呆。不过内臣毕竟是内臣,没有杨嗣昌这帮外臣对抗皇上的勇气,转了无数道弯,委婉劝道:“若关辽一线整编成三个军团,调取两个军团南下,与禁卫、靖国、蓟辽三军团协同,方有可能与荆州军一抗。”
高起潜的本意,是希望朱由检知难而退。毕竟,关辽一线的部队不能轻易整编,是杨嗣昌、朱由检和高起潜的共识,更何况,关辽若能抽调三分之二的军队南下,一旦鞑子来攻,如何抵敌?
然而,朱由检满脑子解决林纯鸿的幻想,却理解成了:加上关辽部队,朝廷足以与林纯鸿相抗!
至于鞑子,前些年损兵折将,这几年又被禁卫军团逐出了锡林格勒一线,凭借关辽一线坚固的城防,抵敌应该不是问题。
朱由检对杨嗣昌大为不满。当初,不就是杨嗣昌一直鼓动他逆境奋起吗?为何朕卧薪尝胆多年后,朝廷财计好转,有了新气象,事到临头,杨嗣昌却退缩了?
朱由检甚至认为,这是朝廷最后的机会,一旦等林纯鸿安定了西南,虎啸、天策、神卫三军团北上,朝廷的处境将更为艰难!
朝廷之上,批评杨嗣昌的折子每月一大堆,以往朱由检总是留中。现在心态起了变化,他将折子转交给杨嗣昌,令杨嗣昌自辩!
第六百八十五章 投机分子
杨嗣昌接到弹章后,万念俱灰,恨不得马上上辞章,离开这个伤心失望的地方。
然而,杨嗣昌一想到失去圣眷的原因,就不得不打消辞职的念头,苦苦坚持。
李绍翼苦劝杨嗣昌以退为进,上辞章,杨嗣昌不听,反而上自辩奏章,为自己辩解。
朝廷大臣们的嗅觉极为敏锐,眼见杨嗣昌失了圣眷,哪有不跳出来踩一脚的道理?一时间,弹劾杨嗣昌的奏章如雪片一般飞往通政司。
几乎所有的奏章,都给杨嗣昌安了无数的罪名,什么鞑子入侵、匪盗内乱、林纯鸿为祸,都安在了杨嗣昌的头上。
这么多奏章中,唯有一份奏章最为脱俗,即周延儒的弹章。
周延儒在弹章中,并未一味痛骂杨嗣昌,反而对杨嗣昌诸多辩护,直接指出,朝廷现在财政好转,是杨嗣昌在皇帝陛下的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周延儒一针见血地指出,杨嗣昌的错误在于对林纯鸿步步紧逼的政策颇多容忍,没有当机立断地采取任何对策。 ↑返回顶部↑
“雄威军团兵驻衢州,其中一部驻扎仙霞关,林纯鸿对郑芝龙不放心,需要雄威军团震慑。另外,神机军团分驻安庆、扬州和湖州,需要震慑江南豪族,轻易不能动。霹雳军团分驻荆州、武昌及襄阳,这些地方是林纯鸿的根基,轻易也不会动。”
“西北方向,骠骑军团驻扎在关西,乃武卫军团、天武军团和神刃军的基石,负责震慑西北、草原之敌,想动,也不是那么容易。至于金吾军团,旅顺堡放置一个军,其余两军驻扎在济州岛,也不知有什么用,总之离中原太远。”
……
杨嗣昌娓娓道来,一下子道出了一个关键:林纯鸿繆力在西南、西北扩张,整个中原腹地及两淮地域,兵力极为虚弱,正好为朝廷提供了契机!
朱由检突然脸色潮红,不加详细思索,问道:“可否令蓟辽军团沿运河南下,至高邮驻扎?”
杨嗣昌暗暗叹了口气,心道:这皇帝,还真是好高骛远,靖国军团南下,求的是势,警告林纯鸿不要逼得太狠,若蓟辽军团真的南下至高邮,这已经到了扬州的家门口,林纯鸿岂能忍?
一旦惹毛了林纯鸿,将西南兵力大规模调回中原,那才是真的万事休矣。
令杨嗣昌大跌眼镜的是,朱由检更为激进:“宣大一线目前压力不大,可由未整编军队接过禁卫军团的防务,禁卫军团亦可以南下,禁卫军团与蓟辽军团协同进驻扬州。然后再向西往安庆进兵……长江之北,总不能一直游离在朝廷的控制之外……”
杨嗣昌大急,慌忙阻止道:“皇上,禁卫军团南下后,若武卫军团由乌兰察布威胁宣府,如何是好?而且,满清鞑子最近颇为困顿,隐隐有南下之意,一旦中原兵连祸结,鞑子来攻,京师将如何安处?”
朱由检默然半晌,最终不置可否,令杨嗣昌退下。
杨嗣昌出宫后,仰天长叹,后悔得恨不得打自己几嘴巴,谋来谋去,如何就忘记了皇上心急的秉性呢!
当杨嗣昌退下后,朱由检想来想去,觉得夺取长江以北地盘的可能性非常大。毕竟,朝廷的财政已经彻底好转,钱粮收入不仅增加了许多,而且还由于林纯鸿搞大规模改制,官员的俸禄开支也少了不少。北直隶、山西、河南大部及山东的税收日益增多,即便林纯鸿断绝其余诸省的钱粮,也尽可以支撑数年的军事行动。
不过,朱由检心里还是有点发虚,不敢确定军事行动会引起林纯鸿什么反应,也无法判断三个军团与荆州军相抗,胜算到底有几何。
朱由检忽然想到内臣高起潜知兵,慌忙令人将高起潜从关辽唤回,详加询问。
高起潜初听之下,也惊得目瞪口呆。不过内臣毕竟是内臣,没有杨嗣昌这帮外臣对抗皇上的勇气,转了无数道弯,委婉劝道:“若关辽一线整编成三个军团,调取两个军团南下,与禁卫、靖国、蓟辽三军团协同,方有可能与荆州军一抗。”
高起潜的本意,是希望朱由检知难而退。毕竟,关辽一线的部队不能轻易整编,是杨嗣昌、朱由检和高起潜的共识,更何况,关辽若能抽调三分之二的军队南下,一旦鞑子来攻,如何抵敌?
然而,朱由检满脑子解决林纯鸿的幻想,却理解成了:加上关辽部队,朝廷足以与林纯鸿相抗!
至于鞑子,前些年损兵折将,这几年又被禁卫军团逐出了锡林格勒一线,凭借关辽一线坚固的城防,抵敌应该不是问题。
朱由检对杨嗣昌大为不满。当初,不就是杨嗣昌一直鼓动他逆境奋起吗?为何朕卧薪尝胆多年后,朝廷财计好转,有了新气象,事到临头,杨嗣昌却退缩了?
朱由检甚至认为,这是朝廷最后的机会,一旦等林纯鸿安定了西南,虎啸、天策、神卫三军团北上,朝廷的处境将更为艰难!
朝廷之上,批评杨嗣昌的折子每月一大堆,以往朱由检总是留中。现在心态起了变化,他将折子转交给杨嗣昌,令杨嗣昌自辩!
第六百八十五章 投机分子
杨嗣昌接到弹章后,万念俱灰,恨不得马上上辞章,离开这个伤心失望的地方。
然而,杨嗣昌一想到失去圣眷的原因,就不得不打消辞职的念头,苦苦坚持。
李绍翼苦劝杨嗣昌以退为进,上辞章,杨嗣昌不听,反而上自辩奏章,为自己辩解。
朝廷大臣们的嗅觉极为敏锐,眼见杨嗣昌失了圣眷,哪有不跳出来踩一脚的道理?一时间,弹劾杨嗣昌的奏章如雪片一般飞往通政司。
几乎所有的奏章,都给杨嗣昌安了无数的罪名,什么鞑子入侵、匪盗内乱、林纯鸿为祸,都安在了杨嗣昌的头上。
这么多奏章中,唯有一份奏章最为脱俗,即周延儒的弹章。
周延儒在弹章中,并未一味痛骂杨嗣昌,反而对杨嗣昌诸多辩护,直接指出,朝廷现在财政好转,是杨嗣昌在皇帝陛下的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周延儒一针见血地指出,杨嗣昌的错误在于对林纯鸿步步紧逼的政策颇多容忍,没有当机立断地采取任何对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