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节(2 / 4)
马世奇携两人之手,大笑道:“两位大儒齐至交趾,若世奇怠慢,会被天下人戳脊梁骨的!”
“不敢当……不敢当……”
“哪里不敢当?江陵侯曾言道,亭林先生和南雷先生乃当世之奇才,一句话,一条计策,甚过一个兵团!”
……
众人大笑,气氛极为热络。
黄宗羲、顾炎武表明来意,并一再要求马世奇尽管忙碌,不必理会他们。
马世奇也不再坚持,向狄威去函,要求派兵护卫两位大儒。狄威亦知两人在江陵侯心目中的分量,足足派遣了一个哨的精锐兵丁,将两人团团包裹。
黄宗羲和顾炎武苦笑不止,打趣马世奇道:“马大人自己都对交趾的治安不放心嘛,让蜂拥而至交趾的商家、农夫如何自处?”
马世奇不以为意,回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黄宗羲、顾炎武离开海安后,也不乘船,甚至连马车都不坐,只是步行向西。一路上,两人发现,红河沿岸,水网密布,土地肥沃,与江南并无二致。
只是,江南人烟密集,市阜繁盛,而交趾的村庄里几乎难以见到人烟,大好的农田居然都长满了草,荒芜在那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官道上、码头边、河道里人头攒动,密密麻麻的交趾人挥汗如雨,正在进行大规模工程建设。
黄宗羲心里老大一个问号,不明白马世奇为何不让这帮人种田,反而去修建基础设施。
与黄宗羲不同的是,顾炎武见到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后,颇为激动,喜道:“江陵侯铺路修桥上了瘾,走到那里都是这一套。不过,这一套还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能迅速收心,促进工商繁荣。”
黄宗羲停下脚步,又望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一眼,说道:“也不知江陵侯在哪里弄的这么多钱,居然同时在湖广以南、福建、两广、四川、江南各地大修工程!据闻,仅湖州一地,去年的投入就超过一百五十万圆,这么多地方同时开工,投入岂不是过亿?”
“修建工程乃一本万利之事,江陵侯食髓知味,哪里能收得住手脚?”
“投入这么大,还一本万利?此话何解?”黄宗羲大惊,忙问道。
顾炎武将目光离开正逐渐成型的嘉平码头,说道:“刚开始,顾某也想不通,后来将江陵侯的税收政策结合起来琢磨,方才想明白。就以湖州为例,一百五十万圆的投入,无非用于购买材料及支付工钱,我们先假设一百万用于购买材料,五十万用于支付工钱。材料,无非就是木材、石灰、石头等物,生产这些材料,商家需向官府缴纳一成七的税收,那么,有十七万又回到了江陵侯手中。木材、石灰、石头商生产材料时,又需要购买工具、招募人手,生产工具的商家,又需要缴纳一成七的税收……这一轮轮循环下来,该有多少钱重新回到江陵侯手中?”
黄宗羲仔细琢磨,觉得顾炎武说得果然在理,豁然开朗,顺着顾炎武的话说道:“工人们拿到了工钱,去买粮食、布匹,修房子,甚至去赌博,又会产生一轮轮循环,增加税收。这么看来,江陵侯即便亏,也亏不到哪里去,至于工程建设完工后,其产生的好处更是数不胜数!难怪江陵侯在大明铺开摊子大搞工程。”
顾炎武大笑,点头道:“正是这个道理。所以……”
顾炎武的话刚说了一半,就被黄宗羲打断:“不对,不对!若照此推理,只要大明境内的粮食够吃,江陵侯就是修建一百座阿房宫,也不会耗尽民力?”
顾炎武瞠目结舌,不知如何作答。出于本能,顾炎武觉得修建一百座阿房宫一定会耗尽民力,可是按照刚才的说法来推,对民力的损耗好像又不大。
两人琢磨良久,也想不出所以然,最终将这个问题放在了一边,继续往前走。
嘉平之西,与东边并无多大区别,农田无一例外地大规模抛荒,偶尔见到一座村庄,村庄里的壮丁也见不到身影,问起来,倒有大多数答道:“在太原挖矿。”
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担心一日胜过一日:现在已经开春,正应该是春播的时候,万一交趾误了季节,一年的收成就全没了,交趾恐怕会陷入饥荒中!
饥荒,对于新纳之地而言,足以毁坏统治的根基。
黄宗羲和顾炎武顾不得细细考察,径直前往交州,求见马世奇。
当两人说出他们的担忧后,马世奇回道:“交趾之土地、山林、矿藏,皆属大明皇帝,所有良田,唯有对大明皇帝忠心之人,才有资格耕种!”
黄宗羲和顾炎武这才明白,交趾的土地大规模抛荒,并不是找不到人耕种,而是故意不分给尚未归心的交趾人。
两人顾不得琢磨这个政策的利弊,直接问道:“若粮食不够,出现饥荒,怎么办?” ↑返回顶部↑
“不敢当……不敢当……”
“哪里不敢当?江陵侯曾言道,亭林先生和南雷先生乃当世之奇才,一句话,一条计策,甚过一个兵团!”
……
众人大笑,气氛极为热络。
黄宗羲、顾炎武表明来意,并一再要求马世奇尽管忙碌,不必理会他们。
马世奇也不再坚持,向狄威去函,要求派兵护卫两位大儒。狄威亦知两人在江陵侯心目中的分量,足足派遣了一个哨的精锐兵丁,将两人团团包裹。
黄宗羲和顾炎武苦笑不止,打趣马世奇道:“马大人自己都对交趾的治安不放心嘛,让蜂拥而至交趾的商家、农夫如何自处?”
马世奇不以为意,回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黄宗羲、顾炎武离开海安后,也不乘船,甚至连马车都不坐,只是步行向西。一路上,两人发现,红河沿岸,水网密布,土地肥沃,与江南并无二致。
只是,江南人烟密集,市阜繁盛,而交趾的村庄里几乎难以见到人烟,大好的农田居然都长满了草,荒芜在那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官道上、码头边、河道里人头攒动,密密麻麻的交趾人挥汗如雨,正在进行大规模工程建设。
黄宗羲心里老大一个问号,不明白马世奇为何不让这帮人种田,反而去修建基础设施。
与黄宗羲不同的是,顾炎武见到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后,颇为激动,喜道:“江陵侯铺路修桥上了瘾,走到那里都是这一套。不过,这一套还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能迅速收心,促进工商繁荣。”
黄宗羲停下脚步,又望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一眼,说道:“也不知江陵侯在哪里弄的这么多钱,居然同时在湖广以南、福建、两广、四川、江南各地大修工程!据闻,仅湖州一地,去年的投入就超过一百五十万圆,这么多地方同时开工,投入岂不是过亿?”
“修建工程乃一本万利之事,江陵侯食髓知味,哪里能收得住手脚?”
“投入这么大,还一本万利?此话何解?”黄宗羲大惊,忙问道。
顾炎武将目光离开正逐渐成型的嘉平码头,说道:“刚开始,顾某也想不通,后来将江陵侯的税收政策结合起来琢磨,方才想明白。就以湖州为例,一百五十万圆的投入,无非用于购买材料及支付工钱,我们先假设一百万用于购买材料,五十万用于支付工钱。材料,无非就是木材、石灰、石头等物,生产这些材料,商家需向官府缴纳一成七的税收,那么,有十七万又回到了江陵侯手中。木材、石灰、石头商生产材料时,又需要购买工具、招募人手,生产工具的商家,又需要缴纳一成七的税收……这一轮轮循环下来,该有多少钱重新回到江陵侯手中?”
黄宗羲仔细琢磨,觉得顾炎武说得果然在理,豁然开朗,顺着顾炎武的话说道:“工人们拿到了工钱,去买粮食、布匹,修房子,甚至去赌博,又会产生一轮轮循环,增加税收。这么看来,江陵侯即便亏,也亏不到哪里去,至于工程建设完工后,其产生的好处更是数不胜数!难怪江陵侯在大明铺开摊子大搞工程。”
顾炎武大笑,点头道:“正是这个道理。所以……”
顾炎武的话刚说了一半,就被黄宗羲打断:“不对,不对!若照此推理,只要大明境内的粮食够吃,江陵侯就是修建一百座阿房宫,也不会耗尽民力?”
顾炎武瞠目结舌,不知如何作答。出于本能,顾炎武觉得修建一百座阿房宫一定会耗尽民力,可是按照刚才的说法来推,对民力的损耗好像又不大。
两人琢磨良久,也想不出所以然,最终将这个问题放在了一边,继续往前走。
嘉平之西,与东边并无多大区别,农田无一例外地大规模抛荒,偶尔见到一座村庄,村庄里的壮丁也见不到身影,问起来,倒有大多数答道:“在太原挖矿。”
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担心一日胜过一日:现在已经开春,正应该是春播的时候,万一交趾误了季节,一年的收成就全没了,交趾恐怕会陷入饥荒中!
饥荒,对于新纳之地而言,足以毁坏统治的根基。
黄宗羲和顾炎武顾不得细细考察,径直前往交州,求见马世奇。
当两人说出他们的担忧后,马世奇回道:“交趾之土地、山林、矿藏,皆属大明皇帝,所有良田,唯有对大明皇帝忠心之人,才有资格耕种!”
黄宗羲和顾炎武这才明白,交趾的土地大规模抛荒,并不是找不到人耕种,而是故意不分给尚未归心的交趾人。
两人顾不得琢磨这个政策的利弊,直接问道:“若粮食不够,出现饥荒,怎么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