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节(1 / 4)
在这个前提下,两人注意到乌兰察布位置太过偏西,从宣府出兵,深入草原百里,正好与骠骑军团形成对多尔衮的夹击之势。
此情此景下,不管骠骑军团是否兵出三娘子城,多尔衮都会离开乌兰察布。
方略已定,孙应元擂鼓聚将,商讨出兵事宜。
军议的第一步,当然是统一军令、明确职责。很明显,这一步主要针对祖大乐。孙应元说话决断,不容置疑,命令祖大乐作为大军左翼进兵,遂行战场侦察、遮断之责。祖大乐一反往常关宁铁骑的骄横之态,爽快应命。
孙应元和陈奎有点始料未及。军议之前,孙应元与陈奎琢磨了无数预案,以应对祖大乐的骄横跋扈,哪想到一掌打在了棉花上,力气全用在了空处。
既然祖大乐不捣乱,军议变得轻松,三日后,万余大军跨出边墙,往正北进兵,一日不过二十里,就像乌龟一般往北爬。
多尔衮、蒙古诸部见禁卫军团慢如蜗牛,直接判断孙应元消极避战,很可能在应付明廷的命令后,便即返回边墙。
大明边军皆如此,没什么好奇怪的。
出于谨慎,多尔衮还是派出探哨密切关注禁卫军团,其余大部兵力聚集在兴和、天镇一线劫掠,将边墙之外的草原搅得一塌糊涂。
如此三日后,孙应元突然令祖大乐加速进兵,一日突进百余里,突然缠住了蒙古朵颜兀良哈部。与此同时,禁卫军团第一军紧随其后,急行军两日,突然出现在兀良哈部侧后,与祖大乐共同夹击兀良哈部。
朵颜兀良哈部乃朵颜三卫之一,当初迫于林丹汗之声势,不得已臣服皇太极。皇太极并不比林丹汗仁慈,强令朵颜兀良哈部大部迁移至辽东,编入蒙古八旗,宣府周边只留下了少部??少部分。
不过,即便是少部分,朵颜兀良哈部壮丁依然超过万余。这万余壮丁在生死存亡之际,爆发出非同一般的战斗力,与祖大乐、禁卫军团第一军战得浑天暗地,日月无光。
禁卫军团第一军在孙应元和周遇吉的精心调教下,果然非同一般,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面临遮天蔽日的弓箭,悍不畏死,拼命缠住兀良哈部。
待到半日后,周遇吉率领第二军及预备队赶到,兀良哈部再也无法支撑,兵败如山倒,就连首领善巴,也被参将金国凤活捉。
多尔衮接报后,慌忙令科尔沁部驰援,然而,待科尔沁部心急火燎地赶至战场,发现大战早已结束,禁卫军团严阵以待,祖大乐部重骑兵隐隐有侧翼出击之势,科尔沁部大惧,后撤一百多里,向多尔衮汇报。
多尔衮轻视禁卫军团,导致万余大军坐视朵颜兀良哈部覆灭,虽未吃亏,但大大折损了颜面。
鉴于继续停留在乌兰察布,有可能被骠骑军团及禁卫军团围歼,又考虑到阻止荆林纯鸿统和宣大防线的目的已经达到,多尔衮吸取上次山东之战的教训,召集部属,返回了辽东。
孙应元见多尔衮率兵去远,令禁卫军团四处出击,横扫宣府以北百里范围内的蒙古小部落,将宣大防线的纵深往北推进了百里。
禁卫军团与朵颜兀良哈部作战时,缴获了两千余匹战马,又在横扫蒙古小部落时,获取了千余匹战马,孙应元在征得兵部同意后,大肆招募精于骑射之士,组建了一营轻骑兵,暂时隶属于周遇吉麾下的第二军。
禁卫军团一战成名,轰动了整个大明朝廷。大明朝廷太需要这场胜利来提振士气了。
自万历末年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大明从未胜得如此干净利落,而且此仗还是在多尔衮重兵云集在侧的情况下取得的,更是难能可贵!
朱由检自登基以来,从未像现在这么舒心过。他是个急性子,立即就筹谋着将禁卫军团进一步扩编,还示意杨嗣昌准备组建第二个军团。
朱由检的疯狂,当然被杨嗣昌挡了下来。理由无非就是甲装不备,钱粮不多,若强行扩编或新组建第二军团,朝廷虽然暂时养得起,但迟早会被拖垮。
朱由检虽然有点失望,好歹还是按捺住胡乱折腾的念头。
朝廷及多尔衮的动作,骠骑军团窥伺一旁,倒是洞若观火。盛坤山身为数万大军的统帅,大局观今非昔比。他见多尔衮从容退兵,虽然有点遗憾,但不至于恼怒。毕竟,无论多尔衮这次是否吃亏,皆影响不了大局。
骠骑、武卫两军团出兵两月有余,耗费了无数的钱粮,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只待鹿城及三娘子城筑成棱堡,便即大功告成。假以时日,这片广袤的草原将会被纳入荆州的管理系列中,为荆州军提供源源不断的战马。
更何况,有了三娘子城及鹿城作为根据地,无论是向西、向北,还是向东拓展,都有了着力点。
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大丈夫建功立业,正待今日!
盛坤山豪情万丈,立即派遣使节,前往西土默特部,向西土默特部首领古禄格下了最后通牒:要么整军决一死战,要么率族人赶紧迁移,要么无条件投降!
西土默特部的处境非常不妙,古禄格没有料到武卫军团这么快就渡过了黄河,一下子被堵在了鹿城以东,陷入了左右被包围的境地。 ↑返回顶部↑
此情此景下,不管骠骑军团是否兵出三娘子城,多尔衮都会离开乌兰察布。
方略已定,孙应元擂鼓聚将,商讨出兵事宜。
军议的第一步,当然是统一军令、明确职责。很明显,这一步主要针对祖大乐。孙应元说话决断,不容置疑,命令祖大乐作为大军左翼进兵,遂行战场侦察、遮断之责。祖大乐一反往常关宁铁骑的骄横之态,爽快应命。
孙应元和陈奎有点始料未及。军议之前,孙应元与陈奎琢磨了无数预案,以应对祖大乐的骄横跋扈,哪想到一掌打在了棉花上,力气全用在了空处。
既然祖大乐不捣乱,军议变得轻松,三日后,万余大军跨出边墙,往正北进兵,一日不过二十里,就像乌龟一般往北爬。
多尔衮、蒙古诸部见禁卫军团慢如蜗牛,直接判断孙应元消极避战,很可能在应付明廷的命令后,便即返回边墙。
大明边军皆如此,没什么好奇怪的。
出于谨慎,多尔衮还是派出探哨密切关注禁卫军团,其余大部兵力聚集在兴和、天镇一线劫掠,将边墙之外的草原搅得一塌糊涂。
如此三日后,孙应元突然令祖大乐加速进兵,一日突进百余里,突然缠住了蒙古朵颜兀良哈部。与此同时,禁卫军团第一军紧随其后,急行军两日,突然出现在兀良哈部侧后,与祖大乐共同夹击兀良哈部。
朵颜兀良哈部乃朵颜三卫之一,当初迫于林丹汗之声势,不得已臣服皇太极。皇太极并不比林丹汗仁慈,强令朵颜兀良哈部大部迁移至辽东,编入蒙古八旗,宣府周边只留下了少部??少部分。
不过,即便是少部分,朵颜兀良哈部壮丁依然超过万余。这万余壮丁在生死存亡之际,爆发出非同一般的战斗力,与祖大乐、禁卫军团第一军战得浑天暗地,日月无光。
禁卫军团第一军在孙应元和周遇吉的精心调教下,果然非同一般,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面临遮天蔽日的弓箭,悍不畏死,拼命缠住兀良哈部。
待到半日后,周遇吉率领第二军及预备队赶到,兀良哈部再也无法支撑,兵败如山倒,就连首领善巴,也被参将金国凤活捉。
多尔衮接报后,慌忙令科尔沁部驰援,然而,待科尔沁部心急火燎地赶至战场,发现大战早已结束,禁卫军团严阵以待,祖大乐部重骑兵隐隐有侧翼出击之势,科尔沁部大惧,后撤一百多里,向多尔衮汇报。
多尔衮轻视禁卫军团,导致万余大军坐视朵颜兀良哈部覆灭,虽未吃亏,但大大折损了颜面。
鉴于继续停留在乌兰察布,有可能被骠骑军团及禁卫军团围歼,又考虑到阻止荆林纯鸿统和宣大防线的目的已经达到,多尔衮吸取上次山东之战的教训,召集部属,返回了辽东。
孙应元见多尔衮率兵去远,令禁卫军团四处出击,横扫宣府以北百里范围内的蒙古小部落,将宣大防线的纵深往北推进了百里。
禁卫军团与朵颜兀良哈部作战时,缴获了两千余匹战马,又在横扫蒙古小部落时,获取了千余匹战马,孙应元在征得兵部同意后,大肆招募精于骑射之士,组建了一营轻骑兵,暂时隶属于周遇吉麾下的第二军。
禁卫军团一战成名,轰动了整个大明朝廷。大明朝廷太需要这场胜利来提振士气了。
自万历末年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大明从未胜得如此干净利落,而且此仗还是在多尔衮重兵云集在侧的情况下取得的,更是难能可贵!
朱由检自登基以来,从未像现在这么舒心过。他是个急性子,立即就筹谋着将禁卫军团进一步扩编,还示意杨嗣昌准备组建第二个军团。
朱由检的疯狂,当然被杨嗣昌挡了下来。理由无非就是甲装不备,钱粮不多,若强行扩编或新组建第二军团,朝廷虽然暂时养得起,但迟早会被拖垮。
朱由检虽然有点失望,好歹还是按捺住胡乱折腾的念头。
朝廷及多尔衮的动作,骠骑军团窥伺一旁,倒是洞若观火。盛坤山身为数万大军的统帅,大局观今非昔比。他见多尔衮从容退兵,虽然有点遗憾,但不至于恼怒。毕竟,无论多尔衮这次是否吃亏,皆影响不了大局。
骠骑、武卫两军团出兵两月有余,耗费了无数的钱粮,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只待鹿城及三娘子城筑成棱堡,便即大功告成。假以时日,这片广袤的草原将会被纳入荆州的管理系列中,为荆州军提供源源不断的战马。
更何况,有了三娘子城及鹿城作为根据地,无论是向西、向北,还是向东拓展,都有了着力点。
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大丈夫建功立业,正待今日!
盛坤山豪情万丈,立即派遣使节,前往西土默特部,向西土默特部首领古禄格下了最后通牒:要么整军决一死战,要么率族人赶紧迁移,要么无条件投降!
西土默特部的处境非常不妙,古禄格没有料到武卫军团这么快就渡过了黄河,一下子被堵在了鹿城以东,陷入了左右被包围的境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