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节(3 / 4)
林纯鸿哦了一声,并不觉得有多遗憾。林纯鸿模模糊糊记得,自唐代以后,西北就变得异常干旱,黄河水量减小,在宋代时就已经不能通航。现在的气候,甚至比宋代更为恶劣,不能通航,也在预料之中。
“单为这事,黄总管应该不会专程回到荆州。难道黄总管又有了奇思妙想?”
黄渤笑道:“哪有什么奇思妙想啊!属下这些时日一直在琢磨,阿济格回到辽东后,估计不用太久,鄂尔多斯部和土默特部就会向我们靠拢,淫山以南,鞑子已经无力再来了。另外,龙武军兵驻秦州,繆力向贺兰山和河西走廊拓展,大漠之西,鞑子也是鞭长莫及。现在唯有淫山以东、辽地以西、宣府以北的蒙古诸部及岭北蒙古,尚在鞑子的控制之中。”
“你说的,主要是兀良哈部?莫非你把目标瞄准了他们?”林纯鸿问道。
黄渤道:“正是兀良哈部。如科尔沁、乌齐叶特部、札剌亦儿部等等部落,距离鞑子太近,又对鞑子忠心耿耿,暂时无法下手。而兀良哈部就在蓟辽、宣大的眼皮底下,不采取点动作,有点可惜。”
林纯鸿心知黄渤已经有十足的把握,问道:“说说你的计划。”
“属下想在天津卫建立货栈,专事收购羊毛、兽皮等物。”
黄渤的话音刚落,林纯鸿立即明白了黄渤的打算,喜道:“妙!黄总管此策,可与当初在瓜洲设立货栈的意义相提并论!”
得到了林纯鸿的赞同,黄渤更是兴奋,用略带颤抖的声音说道:“若草原上的羊毛通过宣府流入,宣府距离天津虽有六百多里,但路比山西好走。羊毛到了天津上船后,无论运往哪里纺织,成本都不会太高。属下做过计算,走这条路至江南,毛纺织品的成本可下降四成!”
“下降四成?那可是暴利!”林纯鸿笑道。
黄渤继续说道:“还可以让兀良哈部依赖我们,拓展在北直隶的势力。”
林纯鸿点了点头,道:“的确如此。你让我琢磨琢磨。”
说完,林纯鸿转身堕向舆图,盯着宣府至天津一线,开始凝神思索。
大概过了盏茶的功夫,林纯鸿忽然摇头道:“在天津收购羊毛还是太保守,我看,不如把货栈设置在宣府,然后在天津设立毛纺工坊。宣府也可以设一部分,不过宣府粮食奇缺,需要别处转运,无法承载很多人口,大部分毛纺工坊还得设立在天津。”
黄渤听了林纯鸿的计划,本能地就要加以反对,他好不容易按捺住辩驳的冲动,顺着林纯鸿的话说道:“在天津设立毛纺工坊,毛纺织品的成本可能还会低一些……”
看着黄渤欲言又止的样子,林纯鸿笑骂道:“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尽管直说,闷在心里干什么?”
黄渤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杨国柱正围着朔州打转,在宣府设立货栈应该没有问题。只是,宣府是北京的屏障,我们公然在宣府设立货栈,会不会引起朝廷的猜忌?万一朝廷提前觉察参军联席署的真正目的,可能会有麻烦。还有,天津离北京非常近,朝廷控制严密,朝廷是否会卡脖子,还在两可之间。而且,设立工坊会产生商税,会不会有资助朝廷之嫌?”
林纯鸿哈哈大笑,道:“你考虑比较周全。只是,难道你没有意识到,我们已经逐步在向朝廷摊牌?朝廷的猜忌,就不要担心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有,设立工坊会产生商税,这点小钱,就是给朝廷,也算不了什么。我还巴不得朝廷幡然醒悟,大力发展工坊呢!荆州想引领全国,就不应该担心别人做事,别人的事情做得越好,对我们越有利!我们应该有这种自信,也应该有这份包容!”
黄渤叹服,拍马屁道:“也只有都督,才有这份心胸。”
林纯鸿笑骂道:“少拍马屁了,好好做事是正经!朝廷那边,你就不用管了,荆州这边自会处理。嘿嘿……杨嗣昌最近鬼鬼祟祟,还以为我们不知道,小气!愚蠢!”
黄渤慌问其故,林纯鸿回道:“杨嗣昌见大明银行大局已定,陡然将银票的本金率调整至四成,正在疯狂印银票呢!”
黄渤大惊,道:“朝廷的本金超过五百万,若真将本金调整至四成,短时间内可获利五六百万,这对朝廷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都督,我们轻忽不得。”
林纯鸿轻松地说道:“理他作甚!按照协议,朝廷可在发行货币中占据百分之一的份额,大明银行成立后,银票的本金率自然会调整成四成,这笔钱本身就是属于朝廷的!杨嗣昌提前印银票,除了浪费人力物力,又有何益处?”
说到这里,林纯鸿忽然哼了一声,不屑道:“即使现在给杨嗣昌一个亿,朝廷就是我们的对手了?整日介搞一些不着调的事,不知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朝廷,已经没救了!”
第六百一十二章 羊吃人
钢轨路的铺设,涉及到陆上交通方式的变革,必然引起整个地缘形势的变化,这种变化,显然对荆州有利,对整个华夏文明有利,所以,林纯鸿在解决了大明银行的难题后,首先将目光聚焦到方城至叶县一线。
至于毛纺织业,涉及到华夏文明的安全,有利于化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几千年来的对立,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林纯鸿关注毛纺织业的发展,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三十余万壮丁全部用来筑路,引起了林纯鸿的警惕。
一方面,王两全虽然规划了数千里的钢轨路,但筑路总有完成的一天,届时,数百万人口向何处疏散?另一方面,虽有“湖广熟、天下足”之民谚,但这个时代的粮食单产还是低得可怜,湖广有没有能力同时接济江南、河南、陕西三地的粮食?
张道涵的调查迅速呈现在林纯鸿面前,各地常平仓储粮仅余九百八十万石,南阳、汝州的常平仓已经空空如洗,全部依赖从武昌经汉水、唐白河调粮。 ↑返回顶部↑
“单为这事,黄总管应该不会专程回到荆州。难道黄总管又有了奇思妙想?”
黄渤笑道:“哪有什么奇思妙想啊!属下这些时日一直在琢磨,阿济格回到辽东后,估计不用太久,鄂尔多斯部和土默特部就会向我们靠拢,淫山以南,鞑子已经无力再来了。另外,龙武军兵驻秦州,繆力向贺兰山和河西走廊拓展,大漠之西,鞑子也是鞭长莫及。现在唯有淫山以东、辽地以西、宣府以北的蒙古诸部及岭北蒙古,尚在鞑子的控制之中。”
“你说的,主要是兀良哈部?莫非你把目标瞄准了他们?”林纯鸿问道。
黄渤道:“正是兀良哈部。如科尔沁、乌齐叶特部、札剌亦儿部等等部落,距离鞑子太近,又对鞑子忠心耿耿,暂时无法下手。而兀良哈部就在蓟辽、宣大的眼皮底下,不采取点动作,有点可惜。”
林纯鸿心知黄渤已经有十足的把握,问道:“说说你的计划。”
“属下想在天津卫建立货栈,专事收购羊毛、兽皮等物。”
黄渤的话音刚落,林纯鸿立即明白了黄渤的打算,喜道:“妙!黄总管此策,可与当初在瓜洲设立货栈的意义相提并论!”
得到了林纯鸿的赞同,黄渤更是兴奋,用略带颤抖的声音说道:“若草原上的羊毛通过宣府流入,宣府距离天津虽有六百多里,但路比山西好走。羊毛到了天津上船后,无论运往哪里纺织,成本都不会太高。属下做过计算,走这条路至江南,毛纺织品的成本可下降四成!”
“下降四成?那可是暴利!”林纯鸿笑道。
黄渤继续说道:“还可以让兀良哈部依赖我们,拓展在北直隶的势力。”
林纯鸿点了点头,道:“的确如此。你让我琢磨琢磨。”
说完,林纯鸿转身堕向舆图,盯着宣府至天津一线,开始凝神思索。
大概过了盏茶的功夫,林纯鸿忽然摇头道:“在天津收购羊毛还是太保守,我看,不如把货栈设置在宣府,然后在天津设立毛纺工坊。宣府也可以设一部分,不过宣府粮食奇缺,需要别处转运,无法承载很多人口,大部分毛纺工坊还得设立在天津。”
黄渤听了林纯鸿的计划,本能地就要加以反对,他好不容易按捺住辩驳的冲动,顺着林纯鸿的话说道:“在天津设立毛纺工坊,毛纺织品的成本可能还会低一些……”
看着黄渤欲言又止的样子,林纯鸿笑骂道:“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尽管直说,闷在心里干什么?”
黄渤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杨国柱正围着朔州打转,在宣府设立货栈应该没有问题。只是,宣府是北京的屏障,我们公然在宣府设立货栈,会不会引起朝廷的猜忌?万一朝廷提前觉察参军联席署的真正目的,可能会有麻烦。还有,天津离北京非常近,朝廷控制严密,朝廷是否会卡脖子,还在两可之间。而且,设立工坊会产生商税,会不会有资助朝廷之嫌?”
林纯鸿哈哈大笑,道:“你考虑比较周全。只是,难道你没有意识到,我们已经逐步在向朝廷摊牌?朝廷的猜忌,就不要担心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有,设立工坊会产生商税,这点小钱,就是给朝廷,也算不了什么。我还巴不得朝廷幡然醒悟,大力发展工坊呢!荆州想引领全国,就不应该担心别人做事,别人的事情做得越好,对我们越有利!我们应该有这种自信,也应该有这份包容!”
黄渤叹服,拍马屁道:“也只有都督,才有这份心胸。”
林纯鸿笑骂道:“少拍马屁了,好好做事是正经!朝廷那边,你就不用管了,荆州这边自会处理。嘿嘿……杨嗣昌最近鬼鬼祟祟,还以为我们不知道,小气!愚蠢!”
黄渤慌问其故,林纯鸿回道:“杨嗣昌见大明银行大局已定,陡然将银票的本金率调整至四成,正在疯狂印银票呢!”
黄渤大惊,道:“朝廷的本金超过五百万,若真将本金调整至四成,短时间内可获利五六百万,这对朝廷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都督,我们轻忽不得。”
林纯鸿轻松地说道:“理他作甚!按照协议,朝廷可在发行货币中占据百分之一的份额,大明银行成立后,银票的本金率自然会调整成四成,这笔钱本身就是属于朝廷的!杨嗣昌提前印银票,除了浪费人力物力,又有何益处?”
说到这里,林纯鸿忽然哼了一声,不屑道:“即使现在给杨嗣昌一个亿,朝廷就是我们的对手了?整日介搞一些不着调的事,不知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朝廷,已经没救了!”
第六百一十二章 羊吃人
钢轨路的铺设,涉及到陆上交通方式的变革,必然引起整个地缘形势的变化,这种变化,显然对荆州有利,对整个华夏文明有利,所以,林纯鸿在解决了大明银行的难题后,首先将目光聚焦到方城至叶县一线。
至于毛纺织业,涉及到华夏文明的安全,有利于化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几千年来的对立,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林纯鸿关注毛纺织业的发展,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三十余万壮丁全部用来筑路,引起了林纯鸿的警惕。
一方面,王两全虽然规划了数千里的钢轨路,但筑路总有完成的一天,届时,数百万人口向何处疏散?另一方面,虽有“湖广熟、天下足”之民谚,但这个时代的粮食单产还是低得可怜,湖广有没有能力同时接济江南、河南、陕西三地的粮食?
张道涵的调查迅速呈现在林纯鸿面前,各地常平仓储粮仅余九百八十万石,南阳、汝州的常平仓已经空空如洗,全部依赖从武昌经汉水、唐白河调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