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相见(1 / 8)
载泽与其余出洋考察大臣等人于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乘轮船来到了日本神户,又在三日后的十一月二十九日来到了日本的横滨。
出洋五大臣中的闽浙总督端方跟随载泽一起来到日本横滨,他们将对施行宪政的日本国进行为期五天的考察,除考察日本当地的议会制度外,他们还将切身感受日本当地的文化与社会氛围。
载泽与端方等人到达横滨的第一天,天色已近黄昏,众人下榻后整顿休憩,直到晚间共用晚膳,端方来至载泽房中,二人在日式宿屋中席地而坐,载泽见端方在矮桌前盘腿坐得有模有样,而他自己还有几分不适,不禁笑道,“端方大人适应得倒快,我还真不适应,要在房中席地而坐了!”
端方是个思想开通的人物,他虽是满洲正白旗人,却是依靠潜心学习与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他学识渊博,思想开通,曾在戊戌年时积极支持皇帝推行新政,他曾任湖广总督与湖南巡抚,今年才刚升任闽浙总督,未及上任就接到了出洋考察的圣谕。
他对于当下的时局也有自己的见解,曾在出洋前做了许多的功课,努力提前了解东西洋各国的风俗习惯,他早知日本人在房中都是席地而坐,在矮桌上吃饭,所以早有了心理准备。
端方却玩笑地向载泽笑道,“镇国公说笑,我哪里是适应得快,分明是邋遢惯了!在我家中也时常是席地而坐的罢了!”
载泽听罢,不禁仰头大笑,二人在用膳时交谈甚欢,载泽还品尝了日本的青梅酒,已有些微醺,他脸颊泛红,端方便劝他道,“泽公爷,还是少饮为好,明日我们就要开始在日本的考察,酒醉不仅伤身,还要误事啊!”
载泽连连点头,他推开自己眼前的酒杯,摇着头轻笑,“这点酒算什么?”载泽叹了叹气,端方察觉到载泽似乎有心事,便沉默了片刻,他挥退屋内的随侍人等,等人都退去后才开口问道,“泽公爷有心事?”
载泽苦笑一声,窗外的天色已全黑了,他望着桌上摇曳的烛光,脑海中只剩下载潋在他临行前那句特意的叮嘱——“皇上对此番考察有厚望,泽公要精心学习,勿负皇上委任!”
他一口饮尽杯中最后一点酒,心中滚烫,可梅酒入肠后却又感觉凄冷无比,他心爱的女子,如今已是自己的侧福晋,可她心中装着的竟还是她的皇上。
载泽抬头向端方淡淡一笑道,“我一切都好,端方大人不必担心!无非是心中牵挂我皇上的殷切期盼与谆谆之意,委实不敢辜负而已。”
端方将信将疑地点点头,他见载泽不愿说,也不再追问。他与载泽共同用过了晚膳,又同他对明日要做的考察情况略作了计划,便回到了自己的房中。
端方回至房中,却仍旧没有休息,他屏退随从众人,独自一人坐在桌前,点燃案上的烛灯,备好茶点与水果,全心全意地等待着什么人。
他默默坐在桌前,天色已经全暗,屋外已寂静无声,端方仍旧在等待,他不知道自己的“贵客”究竟会不会赴约,但心里还是抱了一线希望。
夜已经寂然,端方才终于听到有人轻轻扣响自己的房门,他闻声后陡然起身,心中激动难抑,急忙开门去迎。
他打开房门,只见门外站着一位头戴洋帽,身着西装的年轻人,年轻人五官俊逸,目光有神,年轻人见到端方后不禁热泪盈眶,拱手连连道,“端方大人!”
端方也瞬时热泪盈眶,他连忙将年轻人迎入房内,缓缓合起房门后才敢放声道,“卓如!你我终于见面了!我已恭候多时了,多谢你肯赴我今日邀约!我实在是荣幸至极!”他眼前的年轻人正是当年与康有为一起东渡日本的梁启超。
梁启超摘下洋帽,他将帽子放在端方屋内的书案上,转身对端方热切道,“端方大人,不必言谢,你肯邀我前来,才是我的荣幸,你我从前只有书信往来,纵然是戊戌年推行新政时也未曾得缘相见,今日竟在横滨相见了,我心中实在感慨。”
端方引梁启超坐下,端起案上的茶壶为他倒茶,又将临行前皇太后赏赐的宫廷御点拿出来让梁启超享用,端方望着眼前的梁启超,仍旧热泪盈眶,“卓如,我深知道当年戊戌,你与康先生便有立宪之意,可惜皇太后压制,变法夭折,你与康先生才不得不东渡日本,如今已过去了七年,皇太后亲下谕旨,朝廷准备立宪,派我等出洋考察东西洋各国宪政,我相信不久后,我们当年的理想抱负,一定能真正实现!今日我邀卓如相见,实想虚心向卓如请教宪政之经验,还望能不吝惜赐教。”
梁启超早已想到端方邀请自己的目的,他在以往与端方的书信往来中便已答应过,今日更是带来了自己亲笔所写的“请定国是”折,洋洋洒洒万余字,他将奏折交到端方手中,殷切期盼道,“端方大人,不敢谈赐教,唯一点心得与经验而已,还望端方大人为我指正。”
端方接过折子,眼泪已落了满面,他深知梁启超与皇太后有着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可他却不顾个人的恩怨,还愿意为了朝廷的立宪与大清的臣民而倾囊相助,端方哽咽道,“卓如,你的一片殷切忠爱心肠,我心深所洞悉!”
梁启超也不禁长叹,他轻笑着摇头,沉默着喝下出产自故乡的茶,口中甘甜的味道令他回忆起无数过往,他远离自己的故土竟已有七年之久,如今也只有以这种办法来帮助他人替自己实现当年的抱负。
“来,端方大人,我们以茶代酒。”梁启超双手端起茶盏,向端方示意,端方也连忙举起茶杯,与他相碰,二人仰头饮下,梁启超饮下杯中的茶,苦涩在喉,“这一杯,为戊戌六君子。”
端方怔忡在原地,知他口中的“六君子”是皇太后眼中的“乱臣贼子”,他们早已在戊戌年的血雨腥风中身首异处。可如今是在日本,端方才缓缓敞开心怀来,亦心痛定定道,“为了六君子。”
端方与梁启超二人相谈直至东方渐白,梁启超离去前才提及自己的一桩陈年心事,他无处打探她的消息,唯有抱着心里的一线希望问端方道,“端方大人,我有一桩心事,牵挂多年,实在不安,想向大人问起,若大人知道她的状况,还望大人能如实告诉我。”
端方肯定地向他淡笑,点头道,“卓如,若我知道,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梁启超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急切,端方是从故土远道而来的人,他是唯一有可能知道她近况的人。
梁启超迫切向端方问道,“端方大人,你是旗人,你可知醇王府三格格的近况?她当年是为我们维新党人做事,更是我亲自求她入颐和园,为围园杀后一事做铺垫的…是我们牵累了她,多年以来,我虽远在日本,心中却日夜难安,愧疚悔恨!我不该利用她!我深知她生长在宗室,不能与我一样自由出走日本…她只能留下来面对危难,我…我实不忍心看她被我们牵连…”
端方心中的震惊如同惊涛骇浪一般席卷,他万万没有想到,梁启超在临别前特意问起的人,竟会是一个王府里的女眷,更何况,梁启超问起的这个人,她行迹疯迷,是人尽皆知的事——她告密倒戈,背叛皇上,又欺骗太后,她与自己的兄长醇亲王决裂,更甚至曾向革命党人透露有关出洋大臣的机密,致使绍英与载泽等人被炸受伤,让朝廷颜面大受折.辱…
如今皇上已亲自降旨,削除她的宗籍与玉牒,她是个无名无姓的孤魂野鬼,还是镇国公载泽心善才收留了她。没有人愿意在皇上与太后面前再提起她,更不敢提起她是从前的“三格格”。 ↑返回顶部↑
出洋五大臣中的闽浙总督端方跟随载泽一起来到日本横滨,他们将对施行宪政的日本国进行为期五天的考察,除考察日本当地的议会制度外,他们还将切身感受日本当地的文化与社会氛围。
载泽与端方等人到达横滨的第一天,天色已近黄昏,众人下榻后整顿休憩,直到晚间共用晚膳,端方来至载泽房中,二人在日式宿屋中席地而坐,载泽见端方在矮桌前盘腿坐得有模有样,而他自己还有几分不适,不禁笑道,“端方大人适应得倒快,我还真不适应,要在房中席地而坐了!”
端方是个思想开通的人物,他虽是满洲正白旗人,却是依靠潜心学习与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他学识渊博,思想开通,曾在戊戌年时积极支持皇帝推行新政,他曾任湖广总督与湖南巡抚,今年才刚升任闽浙总督,未及上任就接到了出洋考察的圣谕。
他对于当下的时局也有自己的见解,曾在出洋前做了许多的功课,努力提前了解东西洋各国的风俗习惯,他早知日本人在房中都是席地而坐,在矮桌上吃饭,所以早有了心理准备。
端方却玩笑地向载泽笑道,“镇国公说笑,我哪里是适应得快,分明是邋遢惯了!在我家中也时常是席地而坐的罢了!”
载泽听罢,不禁仰头大笑,二人在用膳时交谈甚欢,载泽还品尝了日本的青梅酒,已有些微醺,他脸颊泛红,端方便劝他道,“泽公爷,还是少饮为好,明日我们就要开始在日本的考察,酒醉不仅伤身,还要误事啊!”
载泽连连点头,他推开自己眼前的酒杯,摇着头轻笑,“这点酒算什么?”载泽叹了叹气,端方察觉到载泽似乎有心事,便沉默了片刻,他挥退屋内的随侍人等,等人都退去后才开口问道,“泽公爷有心事?”
载泽苦笑一声,窗外的天色已全黑了,他望着桌上摇曳的烛光,脑海中只剩下载潋在他临行前那句特意的叮嘱——“皇上对此番考察有厚望,泽公要精心学习,勿负皇上委任!”
他一口饮尽杯中最后一点酒,心中滚烫,可梅酒入肠后却又感觉凄冷无比,他心爱的女子,如今已是自己的侧福晋,可她心中装着的竟还是她的皇上。
载泽抬头向端方淡淡一笑道,“我一切都好,端方大人不必担心!无非是心中牵挂我皇上的殷切期盼与谆谆之意,委实不敢辜负而已。”
端方将信将疑地点点头,他见载泽不愿说,也不再追问。他与载泽共同用过了晚膳,又同他对明日要做的考察情况略作了计划,便回到了自己的房中。
端方回至房中,却仍旧没有休息,他屏退随从众人,独自一人坐在桌前,点燃案上的烛灯,备好茶点与水果,全心全意地等待着什么人。
他默默坐在桌前,天色已经全暗,屋外已寂静无声,端方仍旧在等待,他不知道自己的“贵客”究竟会不会赴约,但心里还是抱了一线希望。
夜已经寂然,端方才终于听到有人轻轻扣响自己的房门,他闻声后陡然起身,心中激动难抑,急忙开门去迎。
他打开房门,只见门外站着一位头戴洋帽,身着西装的年轻人,年轻人五官俊逸,目光有神,年轻人见到端方后不禁热泪盈眶,拱手连连道,“端方大人!”
端方也瞬时热泪盈眶,他连忙将年轻人迎入房内,缓缓合起房门后才敢放声道,“卓如!你我终于见面了!我已恭候多时了,多谢你肯赴我今日邀约!我实在是荣幸至极!”他眼前的年轻人正是当年与康有为一起东渡日本的梁启超。
梁启超摘下洋帽,他将帽子放在端方屋内的书案上,转身对端方热切道,“端方大人,不必言谢,你肯邀我前来,才是我的荣幸,你我从前只有书信往来,纵然是戊戌年推行新政时也未曾得缘相见,今日竟在横滨相见了,我心中实在感慨。”
端方引梁启超坐下,端起案上的茶壶为他倒茶,又将临行前皇太后赏赐的宫廷御点拿出来让梁启超享用,端方望着眼前的梁启超,仍旧热泪盈眶,“卓如,我深知道当年戊戌,你与康先生便有立宪之意,可惜皇太后压制,变法夭折,你与康先生才不得不东渡日本,如今已过去了七年,皇太后亲下谕旨,朝廷准备立宪,派我等出洋考察东西洋各国宪政,我相信不久后,我们当年的理想抱负,一定能真正实现!今日我邀卓如相见,实想虚心向卓如请教宪政之经验,还望能不吝惜赐教。”
梁启超早已想到端方邀请自己的目的,他在以往与端方的书信往来中便已答应过,今日更是带来了自己亲笔所写的“请定国是”折,洋洋洒洒万余字,他将奏折交到端方手中,殷切期盼道,“端方大人,不敢谈赐教,唯一点心得与经验而已,还望端方大人为我指正。”
端方接过折子,眼泪已落了满面,他深知梁启超与皇太后有着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可他却不顾个人的恩怨,还愿意为了朝廷的立宪与大清的臣民而倾囊相助,端方哽咽道,“卓如,你的一片殷切忠爱心肠,我心深所洞悉!”
梁启超也不禁长叹,他轻笑着摇头,沉默着喝下出产自故乡的茶,口中甘甜的味道令他回忆起无数过往,他远离自己的故土竟已有七年之久,如今也只有以这种办法来帮助他人替自己实现当年的抱负。
“来,端方大人,我们以茶代酒。”梁启超双手端起茶盏,向端方示意,端方也连忙举起茶杯,与他相碰,二人仰头饮下,梁启超饮下杯中的茶,苦涩在喉,“这一杯,为戊戌六君子。”
端方怔忡在原地,知他口中的“六君子”是皇太后眼中的“乱臣贼子”,他们早已在戊戌年的血雨腥风中身首异处。可如今是在日本,端方才缓缓敞开心怀来,亦心痛定定道,“为了六君子。”
端方与梁启超二人相谈直至东方渐白,梁启超离去前才提及自己的一桩陈年心事,他无处打探她的消息,唯有抱着心里的一线希望问端方道,“端方大人,我有一桩心事,牵挂多年,实在不安,想向大人问起,若大人知道她的状况,还望大人能如实告诉我。”
端方肯定地向他淡笑,点头道,“卓如,若我知道,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梁启超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急切,端方是从故土远道而来的人,他是唯一有可能知道她近况的人。
梁启超迫切向端方问道,“端方大人,你是旗人,你可知醇王府三格格的近况?她当年是为我们维新党人做事,更是我亲自求她入颐和园,为围园杀后一事做铺垫的…是我们牵累了她,多年以来,我虽远在日本,心中却日夜难安,愧疚悔恨!我不该利用她!我深知她生长在宗室,不能与我一样自由出走日本…她只能留下来面对危难,我…我实不忍心看她被我们牵连…”
端方心中的震惊如同惊涛骇浪一般席卷,他万万没有想到,梁启超在临别前特意问起的人,竟会是一个王府里的女眷,更何况,梁启超问起的这个人,她行迹疯迷,是人尽皆知的事——她告密倒戈,背叛皇上,又欺骗太后,她与自己的兄长醇亲王决裂,更甚至曾向革命党人透露有关出洋大臣的机密,致使绍英与载泽等人被炸受伤,让朝廷颜面大受折.辱…
如今皇上已亲自降旨,削除她的宗籍与玉牒,她是个无名无姓的孤魂野鬼,还是镇国公载泽心善才收留了她。没有人愿意在皇上与太后面前再提起她,更不敢提起她是从前的“三格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