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节(2 / 4)
也是孽缘,那日赵家公子因为心爱的娈童死去,心情很差出来闲逛,便对神功初成,还不会收敛魅力的四郎因一捆韭菜结缘,一见钟情之下找恰好在店中的殿下买人,被殿下派人揍了一顿黑拳之后,只得向自己干爹求助。这才引得两位道士下山,来有味斋自寻死路。。
呆行者极不引人注目的坐在偏僻的角落,存在感低的吓人,几乎像是一根柱子。四郎听完客人的闲聊经过他身边,走了几步,又倒回来和老和尚打招呼。
“五十年不见,大师别来无恙。”大约是店里的伙计都围着雅间里的贵客转,呆行者面前的盘子空空如也,四郎看他瘦到只剩个骨架一样,便转头吩咐一个小伙计去端一盘椿芽清拌的豆腐,几个素包子上桌。
这几日两个道士每次来,总要点不少素菜。他两个人虽然胃口大,到底没有饕餮那样大的肚子,点一桌素馔,不过是每种尝一下味道,余者便都动都没动。所以,有味斋的厨房这几日便常常备着些素菜果子之类的吃食。
“尝尝我做的这些素食,连油都用的是素油,极清淡的。”四郎转头笑着对隐在阴影里的呆行者说道。
呆行者双手合十,接过豆腐和素包子,只说:“谢施主布施。若有烈酒,也请打一碗上来。”修了许多年的闭口禅,行者的声音像一条干涸的河流。
走得近了,四郎发现这疯疯癫癫的老和尚面前的盘子里散落着几点肉末,旁边一个大葫芦里还装着劣质的黄酒。看上去的确很像个酒肉假和尚。
四郎很诧异地问:“大师,不是说出家人不能食荤腥,也不可饮酒吗?”
不食肉腥是为了不杀生,这还说得通,前几日道士又说什么‘食五辛之物会熏跑菩萨及诸般护法善神,引来饿鬼魔王’,叫四郎长了见识。
自那以后,有味斋里听见道士说法的镇民便四处宣扬,害得这几日镇上长势正好的新韭都没人要,全烂在了路边地头里。
呆行者不甚在意地说:“茹不茹素,戒不戒酒,只看修到什么阶段。如果你不在乎就算了;如果你很在乎,就不要吃了。修行总不如修心。”
四郎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他虽然没什么慧根,也从未读过经书,可“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坐”这种前世几乎脍炙人口的偈语还是有所耳闻的。
再说,他在幻境中也听陆天机讲过,修士中的天才的确有许多都是疯癫的,这种疯癫全是修行成就极高的体现。因为没有了分别心,外相上便垢净如一,在世人眼中,就成了疯子。此时见呆行者行事大方舒展,心里便收起小觑之心,暗暗猜测若干年前河滩上的黑瘦小孩,如今恐怕是真有些功夫。
“大师今非昔比,如今也是圆融了。”四郎低声发了句感概,想起赵端和水生这五十年的遭际,心里有点闷闷的感觉。忍不住开口问道:“大师,不知五十年前旧事究竟如何?”
须发皆花的呆行者似乎愣了半晌,然后才有些恍惚般,近似喃喃自语地说:“要证灵山时,灵山离我五千里,不证灵山时,灵山就在我心中。
五十年前,两个道士看中我的生辰八字,问我愿不愿借一些东西给赵员外。赵员外是哥哥的父亲,我当然是愿意的。
于是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里,我和那个被招来做童养媳的女童一起由管家偷偷带去后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天我晕晕沉沉的,什么都不知道,等醒过来之后,就到了一个寺庙里。哥哥吩咐我在庙里老实呆着,不许回家。现在想来,恐怕是哥哥救了我一命。
后来庙里的祖师爷看我有慧根,便收我为徒。可是哥哥却说修禅要六根清净,为了不影响我修法,要离了寺庙家去。
我那时年纪小,粘人的很,就跑着追他,他生了气,说是我修为圆满后再见面。
我在庙里很害怕,每天晚上都偷偷的哭,可是也没有别的法子,只能努力的修行,练功,但是就算拼尽全力,依旧离圆满十万八千里。
后来,就听说哥哥不见了……”
这些话说的没头没尾,四郎知道大和尚的过去,连蒙带猜总算明白了他的意思,可是明白之后却更加的难过——五十年前是赵世杰要借阴寿,怪不得大张旗鼓的收养义子,又给义子精心挑选了童养媳。
莫非是因为赵端跑去打断法术,所以赵世杰终于还是死了吗?
呆行者继续自言自语:“出家人本不该有这些挂念的。执念都是障碍,只是我本就愚鲁,遇见执念也唯有化解而不敢避开……四处奔忙也是修行。此番前来,倒也不单单为了结这段尘缘,更是为破灭魔障。”
四郎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这和尚究竟想要干嘛,就顺着他的目光往雅间看了看,那里有一张人脸一闪而过,是赵端,他似乎听到了行者这番话,脸上满是凄然之色,等四郎仔细看时,却又是一张满不在乎的笑颜。伺候着胖道士吃咸金枣,一粒一粒又一粒。
“那是赵端吧。过了五十年,他虽然气质有所改变,可是容貌却并没怎么变化啊。”
直到赵端的面孔隐去,呆行者才回过神来,像是给四郎解释,更像是继续喃喃自语道:“那是傀儡锁魂术。道门中的败类用采生折割之法,获取活人魂魄后以秘法炼制而成。平时可以用来淫乐,还可以派去控制凡间有权有势之人,盗取他们的运势。”话还没说完,有味斋门口又停了一辆马车,车夫先一步跳将下来。
四郎听到车里一个男声急切地催促家奴:“已经有人来了,不知道究竟是哪家。快去快去,就回禀仙长,说我答应他们的条件,只希望也能和致停兄一样,拥有一个带来好运的仙奴。”接着,又有几辆朴素的马车在有味斋门口停了下来,原先那些马车的主人也都走了下来。
这些人互相之间似乎都认识,一见面就小声交谈起来。
四郎尖着耳朵,光明正大的偷听。才知道这些人之所以愿意倒向皇甫这孙子那一边,都是因为这一方能够提供最大的好处给他们。 ↑返回顶部↑
呆行者极不引人注目的坐在偏僻的角落,存在感低的吓人,几乎像是一根柱子。四郎听完客人的闲聊经过他身边,走了几步,又倒回来和老和尚打招呼。
“五十年不见,大师别来无恙。”大约是店里的伙计都围着雅间里的贵客转,呆行者面前的盘子空空如也,四郎看他瘦到只剩个骨架一样,便转头吩咐一个小伙计去端一盘椿芽清拌的豆腐,几个素包子上桌。
这几日两个道士每次来,总要点不少素菜。他两个人虽然胃口大,到底没有饕餮那样大的肚子,点一桌素馔,不过是每种尝一下味道,余者便都动都没动。所以,有味斋的厨房这几日便常常备着些素菜果子之类的吃食。
“尝尝我做的这些素食,连油都用的是素油,极清淡的。”四郎转头笑着对隐在阴影里的呆行者说道。
呆行者双手合十,接过豆腐和素包子,只说:“谢施主布施。若有烈酒,也请打一碗上来。”修了许多年的闭口禅,行者的声音像一条干涸的河流。
走得近了,四郎发现这疯疯癫癫的老和尚面前的盘子里散落着几点肉末,旁边一个大葫芦里还装着劣质的黄酒。看上去的确很像个酒肉假和尚。
四郎很诧异地问:“大师,不是说出家人不能食荤腥,也不可饮酒吗?”
不食肉腥是为了不杀生,这还说得通,前几日道士又说什么‘食五辛之物会熏跑菩萨及诸般护法善神,引来饿鬼魔王’,叫四郎长了见识。
自那以后,有味斋里听见道士说法的镇民便四处宣扬,害得这几日镇上长势正好的新韭都没人要,全烂在了路边地头里。
呆行者不甚在意地说:“茹不茹素,戒不戒酒,只看修到什么阶段。如果你不在乎就算了;如果你很在乎,就不要吃了。修行总不如修心。”
四郎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他虽然没什么慧根,也从未读过经书,可“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坐”这种前世几乎脍炙人口的偈语还是有所耳闻的。
再说,他在幻境中也听陆天机讲过,修士中的天才的确有许多都是疯癫的,这种疯癫全是修行成就极高的体现。因为没有了分别心,外相上便垢净如一,在世人眼中,就成了疯子。此时见呆行者行事大方舒展,心里便收起小觑之心,暗暗猜测若干年前河滩上的黑瘦小孩,如今恐怕是真有些功夫。
“大师今非昔比,如今也是圆融了。”四郎低声发了句感概,想起赵端和水生这五十年的遭际,心里有点闷闷的感觉。忍不住开口问道:“大师,不知五十年前旧事究竟如何?”
须发皆花的呆行者似乎愣了半晌,然后才有些恍惚般,近似喃喃自语地说:“要证灵山时,灵山离我五千里,不证灵山时,灵山就在我心中。
五十年前,两个道士看中我的生辰八字,问我愿不愿借一些东西给赵员外。赵员外是哥哥的父亲,我当然是愿意的。
于是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里,我和那个被招来做童养媳的女童一起由管家偷偷带去后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天我晕晕沉沉的,什么都不知道,等醒过来之后,就到了一个寺庙里。哥哥吩咐我在庙里老实呆着,不许回家。现在想来,恐怕是哥哥救了我一命。
后来庙里的祖师爷看我有慧根,便收我为徒。可是哥哥却说修禅要六根清净,为了不影响我修法,要离了寺庙家去。
我那时年纪小,粘人的很,就跑着追他,他生了气,说是我修为圆满后再见面。
我在庙里很害怕,每天晚上都偷偷的哭,可是也没有别的法子,只能努力的修行,练功,但是就算拼尽全力,依旧离圆满十万八千里。
后来,就听说哥哥不见了……”
这些话说的没头没尾,四郎知道大和尚的过去,连蒙带猜总算明白了他的意思,可是明白之后却更加的难过——五十年前是赵世杰要借阴寿,怪不得大张旗鼓的收养义子,又给义子精心挑选了童养媳。
莫非是因为赵端跑去打断法术,所以赵世杰终于还是死了吗?
呆行者继续自言自语:“出家人本不该有这些挂念的。执念都是障碍,只是我本就愚鲁,遇见执念也唯有化解而不敢避开……四处奔忙也是修行。此番前来,倒也不单单为了结这段尘缘,更是为破灭魔障。”
四郎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这和尚究竟想要干嘛,就顺着他的目光往雅间看了看,那里有一张人脸一闪而过,是赵端,他似乎听到了行者这番话,脸上满是凄然之色,等四郎仔细看时,却又是一张满不在乎的笑颜。伺候着胖道士吃咸金枣,一粒一粒又一粒。
“那是赵端吧。过了五十年,他虽然气质有所改变,可是容貌却并没怎么变化啊。”
直到赵端的面孔隐去,呆行者才回过神来,像是给四郎解释,更像是继续喃喃自语道:“那是傀儡锁魂术。道门中的败类用采生折割之法,获取活人魂魄后以秘法炼制而成。平时可以用来淫乐,还可以派去控制凡间有权有势之人,盗取他们的运势。”话还没说完,有味斋门口又停了一辆马车,车夫先一步跳将下来。
四郎听到车里一个男声急切地催促家奴:“已经有人来了,不知道究竟是哪家。快去快去,就回禀仙长,说我答应他们的条件,只希望也能和致停兄一样,拥有一个带来好运的仙奴。”接着,又有几辆朴素的马车在有味斋门口停了下来,原先那些马车的主人也都走了下来。
这些人互相之间似乎都认识,一见面就小声交谈起来。
四郎尖着耳朵,光明正大的偷听。才知道这些人之所以愿意倒向皇甫这孙子那一边,都是因为这一方能够提供最大的好处给他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