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2 / 4)
所以,这里也会有严冬的存在么?
或者说,以这漫长的春天来看,是不是说,这里的冬天同样也漫长至极?
如果有冬天,她就要事先准备的东西就太多了。
冬天的生存难度和其他季节是完全不同的。
想到这里,麦冬心里有些慌乱。
她本来以为自己大致了解这个世界了,但却突然发现,她连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气候规律都还没有摸清楚。
但这个是急不来的,在一切都没到来之前,她只能慢慢观察,仔细推测,尽量规避可能的危险,为预想中的危险和困难做好准备。
原本以为背靠海岸身处大山,资源丰富完全不必担心生存问题,但想到可能会有的漫长的严冬,麦冬的心底忽然又生出了紧迫感。
要做的事还有太多太多,在这个陌生的世界,虽然不必把自己逼得太紧,却同样也一刻不能放松。
作者有话要说:六月份作者菌有一个伟大的愿望:拿全勤!
☆、第四十三章
从那以后麦冬便注意起天气的变化,但注意了许多天,却只得出一个结论:没有变化。温度依旧不冷不热,雨水依旧不多不少,除了植物还在疯狂地生长,似乎看不出丝毫的变化。
好在这样的天气适合蔬菜生长,麦冬也就暂时抛开疑虑,并且祈祷这样的天气能维持地更久一些。
这次麦冬再不敢粗心,每天都要去菜地转上一圈看看蔬菜的涨势,顺便一看到有野草冒头就拔掉,看土壤干了就取小湖里的水灌溉,还不时地翻翻土捉捉虫。
这么精心侍弄下来,小苗们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子,很快就不再瘦弱发黄,植株也越来越茁壮,看上去有了点菜园的样子。看着小苗们一天天长大,麦冬心里有种满满的成就感,她终于有点理解为什么以前爷爷总说庄稼人对待庄稼就像对待自己孩子。
在这种成就感的支撑下,劳动带来的疲劳几乎不算什么了,麦冬甚至有点爱上每天拔拔草浇浇水的活儿。就像老庄稼把式每天都要到自己家地头看看庄稼一样,有时候菜地里明明没活儿了,她也喜欢去转上一圈,蹲着仔细瞅每一株小苗,有时还看着看着就扭头问一直跟在她身后的咕噜:“咕噜,你看它们是不是又长大一点了啊?”
然后不等咕噜回答又自言自语,“我觉得好像长大了呢!”
每天整理菜园只占去她很少的一部分时间,剩下的时间,麦冬不紧不慢地又在菜园旁边整理了一些荒地。
想要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仅靠打猎和采摘还是不太靠谱,人工种植和养殖才是硬道理。
只可惜她没有粮食种子,只有几种蔬菜,可蔬菜填不饱肚子。但这个世界物种那么丰富,总能找到对她有用的植物。
比如野果。天气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温和,各色野果却开始渐渐成熟了。
麦冬几次跟在恐鸟身后,找到几片长有野果的果林,记下它们的规模和大致成熟时间,准备到时候来采摘。可能跟恐鸟的饮食爱好有关,这些果子大多个头不大,很多都是杏子一样大小,刚好适合恐鸟一口吞下去,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小,而且大多是多汁的品种,有些味道很不错。只是这样一来就很难保存了,水果也不能像肉食一样用盐腌制,她也没有现代的玻璃瓶可以做罐头,因此唯一的保存方法只能是晒干。
麦冬选了两种味道还不错的果树,折了树枝插在整理好的荒地上。也许是气候合宜,也许是野生果树的生存能力本来就强,几天之后,插上的树枝都长出了新叶,她小心扒开其中一棵根部的土壤,发现已经长出了小小的白色须根。
第一次扦插就成功,麦冬不禁对搜集果树和各种植物更上心了,恐鸟们爱吃的几种果子都被她惦记上,隔几天就拿回几根树枝扦插,没多久,那片为果树规划的土地就插满了一排排的小树枝,有的已经成活,有的还在生根,有的则扦插失败,叶落枝枯。
除了果树之外,麦冬还留意了其他可能有用的植物。
首先吸引她的是各种各样的菌类。
不管蘑菇还是木耳,都是难得的美味,尤其在山里野生的菌类与市场上人工培育的味道简直天差地别。麦冬在爷爷奶奶家住的时候就经常钻进大山去找蘑菇,一场雨后,地上冒出一朵朵白色的小伞,有的还掩盖在重重腐叶之下,将腐叶顶出一个小包,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下面是不是有蘑菇。一般的蘑菇生长期很短,从雨后冒出来时的白白嫩嫩到之后的“伞边”卷曲变黑,之间不过一两天的时间。
还有木耳,也是在雨后便从陈年的枯木上冒出来,有的颜色偏黑,有的偏黄,与其所寄生的枯木木质有关,但并不是所有枯木上生长出的木耳都可以吃的,麦冬从小就被告知楝树桐树上生的木耳不能吃。她没有验证过,也不知真假。
菌类好吃,可惜有毒的太多。
尤其这里的菌类种类丰富,比麦冬在爷爷奶奶家见过的多了不知多少倍,而且大多颜色鲜艳。据说颜色鲜艳的菌类有毒,麦冬就首先排除了那些颜色太艳丽的,专找白色或者灰扑扑不太起眼的。其中有一种白色的很像爷爷奶奶那里最常见的一种,味道有点像平菇,但比平菇美味无数倍。还有一种很像香菇,但麦冬不敢肯定,也不敢乱吃,只是记下了它们的外形和分布。木耳也很多,但由于枯木大多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木质,也不知上面生长的木耳有没有毒,麦冬就没有打木耳的主意。 ↑返回顶部↑
或者说,以这漫长的春天来看,是不是说,这里的冬天同样也漫长至极?
如果有冬天,她就要事先准备的东西就太多了。
冬天的生存难度和其他季节是完全不同的。
想到这里,麦冬心里有些慌乱。
她本来以为自己大致了解这个世界了,但却突然发现,她连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气候规律都还没有摸清楚。
但这个是急不来的,在一切都没到来之前,她只能慢慢观察,仔细推测,尽量规避可能的危险,为预想中的危险和困难做好准备。
原本以为背靠海岸身处大山,资源丰富完全不必担心生存问题,但想到可能会有的漫长的严冬,麦冬的心底忽然又生出了紧迫感。
要做的事还有太多太多,在这个陌生的世界,虽然不必把自己逼得太紧,却同样也一刻不能放松。
作者有话要说:六月份作者菌有一个伟大的愿望:拿全勤!
☆、第四十三章
从那以后麦冬便注意起天气的变化,但注意了许多天,却只得出一个结论:没有变化。温度依旧不冷不热,雨水依旧不多不少,除了植物还在疯狂地生长,似乎看不出丝毫的变化。
好在这样的天气适合蔬菜生长,麦冬也就暂时抛开疑虑,并且祈祷这样的天气能维持地更久一些。
这次麦冬再不敢粗心,每天都要去菜地转上一圈看看蔬菜的涨势,顺便一看到有野草冒头就拔掉,看土壤干了就取小湖里的水灌溉,还不时地翻翻土捉捉虫。
这么精心侍弄下来,小苗们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子,很快就不再瘦弱发黄,植株也越来越茁壮,看上去有了点菜园的样子。看着小苗们一天天长大,麦冬心里有种满满的成就感,她终于有点理解为什么以前爷爷总说庄稼人对待庄稼就像对待自己孩子。
在这种成就感的支撑下,劳动带来的疲劳几乎不算什么了,麦冬甚至有点爱上每天拔拔草浇浇水的活儿。就像老庄稼把式每天都要到自己家地头看看庄稼一样,有时候菜地里明明没活儿了,她也喜欢去转上一圈,蹲着仔细瞅每一株小苗,有时还看着看着就扭头问一直跟在她身后的咕噜:“咕噜,你看它们是不是又长大一点了啊?”
然后不等咕噜回答又自言自语,“我觉得好像长大了呢!”
每天整理菜园只占去她很少的一部分时间,剩下的时间,麦冬不紧不慢地又在菜园旁边整理了一些荒地。
想要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仅靠打猎和采摘还是不太靠谱,人工种植和养殖才是硬道理。
只可惜她没有粮食种子,只有几种蔬菜,可蔬菜填不饱肚子。但这个世界物种那么丰富,总能找到对她有用的植物。
比如野果。天气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温和,各色野果却开始渐渐成熟了。
麦冬几次跟在恐鸟身后,找到几片长有野果的果林,记下它们的规模和大致成熟时间,准备到时候来采摘。可能跟恐鸟的饮食爱好有关,这些果子大多个头不大,很多都是杏子一样大小,刚好适合恐鸟一口吞下去,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小,而且大多是多汁的品种,有些味道很不错。只是这样一来就很难保存了,水果也不能像肉食一样用盐腌制,她也没有现代的玻璃瓶可以做罐头,因此唯一的保存方法只能是晒干。
麦冬选了两种味道还不错的果树,折了树枝插在整理好的荒地上。也许是气候合宜,也许是野生果树的生存能力本来就强,几天之后,插上的树枝都长出了新叶,她小心扒开其中一棵根部的土壤,发现已经长出了小小的白色须根。
第一次扦插就成功,麦冬不禁对搜集果树和各种植物更上心了,恐鸟们爱吃的几种果子都被她惦记上,隔几天就拿回几根树枝扦插,没多久,那片为果树规划的土地就插满了一排排的小树枝,有的已经成活,有的还在生根,有的则扦插失败,叶落枝枯。
除了果树之外,麦冬还留意了其他可能有用的植物。
首先吸引她的是各种各样的菌类。
不管蘑菇还是木耳,都是难得的美味,尤其在山里野生的菌类与市场上人工培育的味道简直天差地别。麦冬在爷爷奶奶家住的时候就经常钻进大山去找蘑菇,一场雨后,地上冒出一朵朵白色的小伞,有的还掩盖在重重腐叶之下,将腐叶顶出一个小包,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下面是不是有蘑菇。一般的蘑菇生长期很短,从雨后冒出来时的白白嫩嫩到之后的“伞边”卷曲变黑,之间不过一两天的时间。
还有木耳,也是在雨后便从陈年的枯木上冒出来,有的颜色偏黑,有的偏黄,与其所寄生的枯木木质有关,但并不是所有枯木上生长出的木耳都可以吃的,麦冬从小就被告知楝树桐树上生的木耳不能吃。她没有验证过,也不知真假。
菌类好吃,可惜有毒的太多。
尤其这里的菌类种类丰富,比麦冬在爷爷奶奶家见过的多了不知多少倍,而且大多颜色鲜艳。据说颜色鲜艳的菌类有毒,麦冬就首先排除了那些颜色太艳丽的,专找白色或者灰扑扑不太起眼的。其中有一种白色的很像爷爷奶奶那里最常见的一种,味道有点像平菇,但比平菇美味无数倍。还有一种很像香菇,但麦冬不敢肯定,也不敢乱吃,只是记下了它们的外形和分布。木耳也很多,但由于枯木大多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木质,也不知上面生长的木耳有没有毒,麦冬就没有打木耳的主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