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第282节(2 / 4)
对于方长的这个说法,胡云并没有推辞,而是大大方方地应下:“多谢方先生了,如果我们这边不顺心,再去您那儿。”
几人闲聊了好一会儿,方长将自己头上的银簪拽下来,送给了胡云的孩子,看得出小家伙很喜欢这根银簪,抓住便用力不松手。
“这可怎么使得。”胡云摇头道。
方长从背包里取出之前的木簪,将头上的头发轻轻一挽,顺势便用木簪将头发固定住,务必使不要有任何一点独立的头发随风飘扬。而后他说道:“既然孩子喜欢,那便是缘分,收着吧,但记得不要将银簪当银子售卖,会太亏的。”
…………
从山神庙往南,既不是镇子,也没有府城。
出了云中山之后,方长向后望了一眼,看了看隐藏在云雾之中的险峻高山,而后朝前望去。官道上人来人往,远处有数个村子,错落分布在原野上。
田里的庄稼大都已经收割,不过有小吏正带着些人,围了块田地,正在那里鼓捣着什么。
方长眼力很好,远远地便能看出那些人的身份。
除了两个正扛着锄头,一边在田里干活一边指挥着几个人和自己用相同步调干活的小吏之外,围观的都是四外村里的闲汉,他们交头接耳喧哗不止。两位小吏对此并不吭声,只是默默干活,任由周围围观的闲汉们在一旁聒噪不止。
------------
第510章 【荒野夜谈】
百姓们生活单调,对于凑热闹这种事情,向来是非常感兴趣的。
很多时候,为了凑热闹,大家甚至都不怕冒危险,或者说忽视近在眼前的危险。方长接触到的世界,比普通人要广阔不少,他听到的故事里,颇多这种情况,甚至往往酿成悲剧。
现在已经过了农忙时候,有那庄稼收的早的人家,便悠闲了起来。
“看起来着实不错。”
“嗯嗯,就是不知道吃起来怎么样。”
“我好像听亲戚说过,这东西备荒挺好,平时种上几亩地,若是有灾年看势头不对,赶紧补种也能落个一年收成。”
“嚯!那一只个头大。”
围着这几个干活的小吏,周围的百姓们七嘴八舌地互相聊着。
方长凑上前去,往里面一看,原来几个小吏正在收地薯。他们对旁边百姓们的议论充耳不闻,只顾着忙眼前的活计,甚至没有聊天的兴致。
这倒也正常,任谁被这样围着看,滋味都不太好受。
待到地被翻开完毕,大堆的地薯堆在地上之后,有个小吏终于开了口:“且来两个人帮忙,抬着秤杆,咱们称一下这块地到底收获了多少!”
听到这话,周围围观的村民闲汉们顿时来了兴趣,开始吆喝。
反正现在没什么事做,丰收后又吃了饱饭,大家并不在意耗费些力气。于是他们中间立刻有七八个人上前,将小吏们带来的大杆秤,两人用横杆抬起来,其他人便往上放装了筐子的地薯。
粗略的算术属于生产必备技能,好几个人都会些,将诸次称量结果加起来后,得出来个让村民们瞠目结舌的数字。
“两千三百零四斤!两千三百零四斤!”
众人惊讶地呼喊起来,看向地里那些已经被抛在一边的地薯秧,顿时眼热起来。
有那老成持重些的,则带着很懂的语气说道:
“这算鲜货,水分足,不过就算晒干后少一半,也有一千多斤,这可比咱们种的粟强多了。” ↑返回顶部↑
几人闲聊了好一会儿,方长将自己头上的银簪拽下来,送给了胡云的孩子,看得出小家伙很喜欢这根银簪,抓住便用力不松手。
“这可怎么使得。”胡云摇头道。
方长从背包里取出之前的木簪,将头上的头发轻轻一挽,顺势便用木簪将头发固定住,务必使不要有任何一点独立的头发随风飘扬。而后他说道:“既然孩子喜欢,那便是缘分,收着吧,但记得不要将银簪当银子售卖,会太亏的。”
…………
从山神庙往南,既不是镇子,也没有府城。
出了云中山之后,方长向后望了一眼,看了看隐藏在云雾之中的险峻高山,而后朝前望去。官道上人来人往,远处有数个村子,错落分布在原野上。
田里的庄稼大都已经收割,不过有小吏正带着些人,围了块田地,正在那里鼓捣着什么。
方长眼力很好,远远地便能看出那些人的身份。
除了两个正扛着锄头,一边在田里干活一边指挥着几个人和自己用相同步调干活的小吏之外,围观的都是四外村里的闲汉,他们交头接耳喧哗不止。两位小吏对此并不吭声,只是默默干活,任由周围围观的闲汉们在一旁聒噪不止。
------------
第510章 【荒野夜谈】
百姓们生活单调,对于凑热闹这种事情,向来是非常感兴趣的。
很多时候,为了凑热闹,大家甚至都不怕冒危险,或者说忽视近在眼前的危险。方长接触到的世界,比普通人要广阔不少,他听到的故事里,颇多这种情况,甚至往往酿成悲剧。
现在已经过了农忙时候,有那庄稼收的早的人家,便悠闲了起来。
“看起来着实不错。”
“嗯嗯,就是不知道吃起来怎么样。”
“我好像听亲戚说过,这东西备荒挺好,平时种上几亩地,若是有灾年看势头不对,赶紧补种也能落个一年收成。”
“嚯!那一只个头大。”
围着这几个干活的小吏,周围的百姓们七嘴八舌地互相聊着。
方长凑上前去,往里面一看,原来几个小吏正在收地薯。他们对旁边百姓们的议论充耳不闻,只顾着忙眼前的活计,甚至没有聊天的兴致。
这倒也正常,任谁被这样围着看,滋味都不太好受。
待到地被翻开完毕,大堆的地薯堆在地上之后,有个小吏终于开了口:“且来两个人帮忙,抬着秤杆,咱们称一下这块地到底收获了多少!”
听到这话,周围围观的村民闲汉们顿时来了兴趣,开始吆喝。
反正现在没什么事做,丰收后又吃了饱饭,大家并不在意耗费些力气。于是他们中间立刻有七八个人上前,将小吏们带来的大杆秤,两人用横杆抬起来,其他人便往上放装了筐子的地薯。
粗略的算术属于生产必备技能,好几个人都会些,将诸次称量结果加起来后,得出来个让村民们瞠目结舌的数字。
“两千三百零四斤!两千三百零四斤!”
众人惊讶地呼喊起来,看向地里那些已经被抛在一边的地薯秧,顿时眼热起来。
有那老成持重些的,则带着很懂的语气说道:
“这算鲜货,水分足,不过就算晒干后少一半,也有一千多斤,这可比咱们种的粟强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