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板儿的科举之路 第75节(2 / 4)
同样是为政之道,只是平平常常,并没有特别为难人的地方,不过想要出彩同样很难。
最后一道题是考生的本经题,王玥本经选的是《春秋》,因此选的便是《春秋》这道题目。
题目是“官邪”二字,就两个字,如果对于《春秋》一书不熟的话,咋一看估计要懵,不过如果基本功扎实,稍微想一想就能明白这出自何处了。
这句话的原话是“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是臧哀伯谏纳郜鼎时说的话,这几句意思是国家的败坏,常常是由官吏的贪赃枉法、邪恶不正引起的;官吏的失德,常常是因上司的纵容包庇,公开地施恩宠、行贿赂而造成的。
国家的兴盛,要有严明的吏治,使各级官吏廉洁奉公,忠于职守,防止腐败而要使官吏廉正,就须赏罚严明,对待贪官污吏施以严刑峻法,不容宽贷。
同样是讲如何治理国家的,王玥看到这里手里的笔略停了停,看来这几道题颇有一脉相承的味道啊,待会写这道题时可以略深入,他是学子,还轮不到他讲治理国家之事,况且构架如此之大,笔力不足,便会使文章空洞无物,反倒落了下乘。
倒不如讲一讲如何治理郡县,毕竟过了会试之后他们就要进入官场,要么留在京城,入翰林院或者各个部司,要么外放做个县令,掌管一县之政,结合这一点来写很符合他们的身份。
而且这位出题的考官并未一味的对先贤歌功颂德,而是紧扣为政之道,他应该会愿意看到这种务实的文章。
心下已定,王玥便开始构思,纸张上写了又划,划了又写,停停走走,三天时间便在他专心答题中度过,然后交卷。
回家歇过一天之后,再次入场,考第二场。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分科,分到了妇产,〒_〒实习的时候在妇产待过一个月,简直是忙成狗啊!!好在要先轮科,周一时去医务科听他们安排,不知道要去那个科室!
第136章
第二场考的很多,策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内科各一道,算学一道,大概是考虑到乡试时出现的状况,考试会有什么题型已经提前透露出来,不会再让考生突兀的接触到不了解的题型,因此大家见了这些题目并不觉得惊讶。
不过没想到的是算学只有一道题目,还不等众人惊喜,他们却发现,算学题目虽然缩减到一道题目,但内容却极为复杂,竟然是一县之地的钱粮出入。
虽然只有钱粮两样,税收之类的并未计算在内,但这些数字已经足够庞大。
王玥伸手摸了摸在经常考试之前随着三只蜡烛一块发下来的算盘,心下了然,怪不得刚刚入场的时候要发算盘,没有了算盘,大部分人的能力支撑不到他们计算出这些题目。
不过也难怪,只看头一场考试时出的题目就知道这位主考官是个偏爱务实的,乡试时的那些题目,固然考较了学生们的计算能力,但难免有些脱离实际,这道题目却不一样。
他们这些人一旦外放,最差也是一县之长,掌管一县经济命脉,控制县中钱粮收入与支出是他们最起码的职责。
虽然账本并不需要县尊亲手盘算,但作为长官,要想不被底下的人糊弄,替他们背黑锅,肯定是要检查一遍的。
学会计算这些最起码不会被底下的人当成傻子自己还不知道。
否则的话被坑的乌纱帽丢掉,犯了国法,以至于家破人亡那也是自己活该。
更何况这种事情涉及到国计民生,若是因此叫百姓受难更是天大的罪过。身为百姓父母,他们必须要负责。
大概大家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即便面有难色,也少有露出抗拒之色的。
更何况他们一旦高中,授官时大多是去翰林院或者各部司,眼前这些来回巡查的监考官就是他们的前辈,万一你表现的不好,被人记住了,要是倒霉,这人又与与你共事于同一个衙门,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那可就遭了!
能走到这一步的少有情商不及格的,所以哪怕心里抗拒这样的题目,面上也不会表现出来。
算学过后,诏、诰、表、内科原是学堂里讲过的,历来会试皆会考这个,再加上乡试的时候突然增添了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以至于许多人措手不及,失了许多分,学堂里就越发重视起来。
更何况,身为臣子,如果连上表给皇帝的奏折都不会写那当真是徒惹笑话了。
到时候不单是本人会受到嘲笑,连他出身的学堂也会被人认为是不尽责,国子监自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而且翰林院很重要的一个职责,便是为皇帝起草诏书,虽说进了翰林院之后会有前辈教导,但是最起码的格式,大家自然是知道的,因此,面对这几道题目,大家,算是成竹在胸了。 ↑返回顶部↑
最后一道题是考生的本经题,王玥本经选的是《春秋》,因此选的便是《春秋》这道题目。
题目是“官邪”二字,就两个字,如果对于《春秋》一书不熟的话,咋一看估计要懵,不过如果基本功扎实,稍微想一想就能明白这出自何处了。
这句话的原话是“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是臧哀伯谏纳郜鼎时说的话,这几句意思是国家的败坏,常常是由官吏的贪赃枉法、邪恶不正引起的;官吏的失德,常常是因上司的纵容包庇,公开地施恩宠、行贿赂而造成的。
国家的兴盛,要有严明的吏治,使各级官吏廉洁奉公,忠于职守,防止腐败而要使官吏廉正,就须赏罚严明,对待贪官污吏施以严刑峻法,不容宽贷。
同样是讲如何治理国家的,王玥看到这里手里的笔略停了停,看来这几道题颇有一脉相承的味道啊,待会写这道题时可以略深入,他是学子,还轮不到他讲治理国家之事,况且构架如此之大,笔力不足,便会使文章空洞无物,反倒落了下乘。
倒不如讲一讲如何治理郡县,毕竟过了会试之后他们就要进入官场,要么留在京城,入翰林院或者各个部司,要么外放做个县令,掌管一县之政,结合这一点来写很符合他们的身份。
而且这位出题的考官并未一味的对先贤歌功颂德,而是紧扣为政之道,他应该会愿意看到这种务实的文章。
心下已定,王玥便开始构思,纸张上写了又划,划了又写,停停走走,三天时间便在他专心答题中度过,然后交卷。
回家歇过一天之后,再次入场,考第二场。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分科,分到了妇产,〒_〒实习的时候在妇产待过一个月,简直是忙成狗啊!!好在要先轮科,周一时去医务科听他们安排,不知道要去那个科室!
第136章
第二场考的很多,策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内科各一道,算学一道,大概是考虑到乡试时出现的状况,考试会有什么题型已经提前透露出来,不会再让考生突兀的接触到不了解的题型,因此大家见了这些题目并不觉得惊讶。
不过没想到的是算学只有一道题目,还不等众人惊喜,他们却发现,算学题目虽然缩减到一道题目,但内容却极为复杂,竟然是一县之地的钱粮出入。
虽然只有钱粮两样,税收之类的并未计算在内,但这些数字已经足够庞大。
王玥伸手摸了摸在经常考试之前随着三只蜡烛一块发下来的算盘,心下了然,怪不得刚刚入场的时候要发算盘,没有了算盘,大部分人的能力支撑不到他们计算出这些题目。
不过也难怪,只看头一场考试时出的题目就知道这位主考官是个偏爱务实的,乡试时的那些题目,固然考较了学生们的计算能力,但难免有些脱离实际,这道题目却不一样。
他们这些人一旦外放,最差也是一县之长,掌管一县经济命脉,控制县中钱粮收入与支出是他们最起码的职责。
虽然账本并不需要县尊亲手盘算,但作为长官,要想不被底下的人糊弄,替他们背黑锅,肯定是要检查一遍的。
学会计算这些最起码不会被底下的人当成傻子自己还不知道。
否则的话被坑的乌纱帽丢掉,犯了国法,以至于家破人亡那也是自己活该。
更何况这种事情涉及到国计民生,若是因此叫百姓受难更是天大的罪过。身为百姓父母,他们必须要负责。
大概大家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即便面有难色,也少有露出抗拒之色的。
更何况他们一旦高中,授官时大多是去翰林院或者各部司,眼前这些来回巡查的监考官就是他们的前辈,万一你表现的不好,被人记住了,要是倒霉,这人又与与你共事于同一个衙门,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那可就遭了!
能走到这一步的少有情商不及格的,所以哪怕心里抗拒这样的题目,面上也不会表现出来。
算学过后,诏、诰、表、内科原是学堂里讲过的,历来会试皆会考这个,再加上乡试的时候突然增添了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以至于许多人措手不及,失了许多分,学堂里就越发重视起来。
更何况,身为臣子,如果连上表给皇帝的奏折都不会写那当真是徒惹笑话了。
到时候不单是本人会受到嘲笑,连他出身的学堂也会被人认为是不尽责,国子监自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而且翰林院很重要的一个职责,便是为皇帝起草诏书,虽说进了翰林院之后会有前辈教导,但是最起码的格式,大家自然是知道的,因此,面对这几道题目,大家,算是成竹在胸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