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节(3 / 4)
按照周王的想法,申侯之前从未与敌国打过仗,肯定会不适应,做不了多好的。他是绝对没有想到申侯竟然会如同战神一般,逢战必胜,一举解决了数十年来戎狄屡屡进犯大周边境、大周却毫无办法的困境。这使得周王之前的行为,完全成了申侯的助力。
据送回来的战报,申侯歼灭了戎狄三十万人,几乎是他们所有的主力,他们从此至少要消停二十年了。申侯在老百姓心里的威望一涨再涨,几乎相当于大周的保护神了。而他之前虽然颇有权势,但绝没有这个威望。就算他自己,之前都在心里认可了申侯的能力。周王嘴上不说,心里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有时候也会想,难道自己真的比不上他?
如今被褒姒一剖析,周王觉得申侯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夫人说得有道理。只是申侯若是真的和戎狄有勾结,大周岂不是腹背受敌?也不知他们是什么时候勾结上的。”
“也不一定只有戎狄,说不定还有东夷。利益之交,当以利益破之。依妾身之见,陛下可以一边派人去与戎狄、东夷谈判,许一些听着很好听但不太实际的利益,不求有什么实际效果,只要暂时稳住他们就好。
另一方面,可以让人假扮戎狄、东夷的使者接触申侯,以帮他为由,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不管他答应不答应,只要让他觉得很难办到,减少他现在直接反叛的可能,促使他作出回京接受封王的决定。只要他回到京中,我们就成功了一半了。”
在后世里看过各种宫斗剧的菡若,也就是现在的褒姒,说起这种事情来简直是口若悬河。
周王看着双眼炯炯有神、说得意气风发的褒姒,不自觉地被她深深吸引住了双眸。他曾经宠爱过很多女人,但是这一刻却觉得,只要有她一人,其实自己都可以觉得很满足的。
想到身上曾发生过“神迹”的姜太夫人亲手把褒姒送到自己身边,想方设法地撮合两人。姜太夫人以前从不过问这种事情的,她这么做,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难道褒姒是上天特意派来帮助自己的吗?
周王想到这里,默默地脱下了自己的披风,披在了褒姒的身上,把她楼的紧紧的。
封诸侯王自然是为了吊申侯的胃口,让他先稍安勿躁,别急着反叛,乖乖地回来把兵权先交了再说。之所以是在非正式场合放出消息,是因为君主一言九鼎,而这只是个烟幕弹。
诸侯王与君王不同,但在自己的封地内就相当于一个小“君王”了。大周除了开国功臣和皇子们分封过诸侯王的爵位,其他时候都很少封王。诸侯王降等而袭,到这一代周王这里,已经没有诸侯王了。
申侯听到家中子弟送去的周王打算封他为诸侯王的消息后,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好不容易拿到这么大的兵权,要他交出去真舍不得。但是不交的话,就等同于反叛了。经营数十年,好不容易拿到这么大的一张馅饼,岂能说放过就放过?
但是现在他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尤其是东夷、戎狄那边,本来都说好了,等他的消息一起开战,共掌大周天下的。现在他们又重新派了使臣来,跟自己提出了新的条件,要在开战前把三分天下的疆土在地图上划出来。
“共掌天下”和“共分天下”是完全不一样的好不好!明明之前都说好了,不知他们怎么回事,在这个关头又提出了新的条件。自己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做出决定。只能跟他们慢慢再谈了。
单凭申侯手中的这只军队,攻陷镐京倒是可以,但是占领天下就不容易了,其他的小诸侯联合起来对他群起而攻之,最后的胜利者还不一定是谁呢!
既然没有把握叛乱成功,申侯自然而然地做出了回京封王这个稳妥的决定。封王之后,他的权势比以前还要大的多,声望会更上一层楼。至于纂国的事,可以徐徐图之嘛!这是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情。
这样想着,申侯回京的速度就加快了一倍。
周王率领文武百官亲自迎接申侯,给他准备了盛大的庆功宴。申侯没觉得有任何不妥,心安理得地接受了,也乖乖地交出了调兵的虎符。
大军都留在镐京之外,除了主要将领和限定数量的亲兵外,其他士兵不能进京。既然回了京,申侯再把虎符在自己手中多攥两天、少攥两天的意义就不大了。还不如先乖乖交出来,把封王的事情搞定了再说。
周王没有在朝堂上说封王的事,也没有在庆功宴上说。而是在庆功宴之后单独把申侯和几个跟他亲近的大臣叫到了内殿,说了这事。
“封王不是小事,申侯身为国丈,功盖天下,我们大周也许久未封王了,要好好操办才是。这段时间你就在家好好筹备这件事吧!别的事情先交给其他人,我就不给你安排别的事情了。”
周王满面和煦之色,对申侯体贴地道。
“陛下,微臣不敢偷懒,愿意为国效力……”申侯并不想卸担子,卸担子就意味着权力的减少。
“爱卿不必多说了,我意已决。封王之后,你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大周需要仰仗你的地方就更多了。到时候你可不要嫌麻烦才是!”周王看起来对申侯这个老臣心疼不已。
“那好吧!微臣听从陛下的安排。”申侯听周王当着几个大臣的面说还要重用他,也就放下了担心被趁机架空的心。毕竟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周王都还不知道他的真正心思。
“申侯与王后很久没有见面了吧?她在西宫设了宴席,你去看看她吧!”
周王真是无比地体贴,知道他们父女该见面了,就让他们光明正大地见面。
“老臣谢陛□□贴!”申侯乐滋滋地跟着内监去了西宫。
申侯沐浴斋戒了三十日,除了悄悄与东夷、戎狄的使者谈判外,明面上没有再参与什么政事。东夷、戎狄的使者在到达镐京之后反而变得好说话了起来,很快就与他签订了事成之后共掌天下的协议,只要了边境的部分比较贫瘠的领土。 ↑返回顶部↑
据送回来的战报,申侯歼灭了戎狄三十万人,几乎是他们所有的主力,他们从此至少要消停二十年了。申侯在老百姓心里的威望一涨再涨,几乎相当于大周的保护神了。而他之前虽然颇有权势,但绝没有这个威望。就算他自己,之前都在心里认可了申侯的能力。周王嘴上不说,心里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有时候也会想,难道自己真的比不上他?
如今被褒姒一剖析,周王觉得申侯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夫人说得有道理。只是申侯若是真的和戎狄有勾结,大周岂不是腹背受敌?也不知他们是什么时候勾结上的。”
“也不一定只有戎狄,说不定还有东夷。利益之交,当以利益破之。依妾身之见,陛下可以一边派人去与戎狄、东夷谈判,许一些听着很好听但不太实际的利益,不求有什么实际效果,只要暂时稳住他们就好。
另一方面,可以让人假扮戎狄、东夷的使者接触申侯,以帮他为由,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不管他答应不答应,只要让他觉得很难办到,减少他现在直接反叛的可能,促使他作出回京接受封王的决定。只要他回到京中,我们就成功了一半了。”
在后世里看过各种宫斗剧的菡若,也就是现在的褒姒,说起这种事情来简直是口若悬河。
周王看着双眼炯炯有神、说得意气风发的褒姒,不自觉地被她深深吸引住了双眸。他曾经宠爱过很多女人,但是这一刻却觉得,只要有她一人,其实自己都可以觉得很满足的。
想到身上曾发生过“神迹”的姜太夫人亲手把褒姒送到自己身边,想方设法地撮合两人。姜太夫人以前从不过问这种事情的,她这么做,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难道褒姒是上天特意派来帮助自己的吗?
周王想到这里,默默地脱下了自己的披风,披在了褒姒的身上,把她楼的紧紧的。
封诸侯王自然是为了吊申侯的胃口,让他先稍安勿躁,别急着反叛,乖乖地回来把兵权先交了再说。之所以是在非正式场合放出消息,是因为君主一言九鼎,而这只是个烟幕弹。
诸侯王与君王不同,但在自己的封地内就相当于一个小“君王”了。大周除了开国功臣和皇子们分封过诸侯王的爵位,其他时候都很少封王。诸侯王降等而袭,到这一代周王这里,已经没有诸侯王了。
申侯听到家中子弟送去的周王打算封他为诸侯王的消息后,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好不容易拿到这么大的兵权,要他交出去真舍不得。但是不交的话,就等同于反叛了。经营数十年,好不容易拿到这么大的一张馅饼,岂能说放过就放过?
但是现在他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尤其是东夷、戎狄那边,本来都说好了,等他的消息一起开战,共掌大周天下的。现在他们又重新派了使臣来,跟自己提出了新的条件,要在开战前把三分天下的疆土在地图上划出来。
“共掌天下”和“共分天下”是完全不一样的好不好!明明之前都说好了,不知他们怎么回事,在这个关头又提出了新的条件。自己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做出决定。只能跟他们慢慢再谈了。
单凭申侯手中的这只军队,攻陷镐京倒是可以,但是占领天下就不容易了,其他的小诸侯联合起来对他群起而攻之,最后的胜利者还不一定是谁呢!
既然没有把握叛乱成功,申侯自然而然地做出了回京封王这个稳妥的决定。封王之后,他的权势比以前还要大的多,声望会更上一层楼。至于纂国的事,可以徐徐图之嘛!这是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情。
这样想着,申侯回京的速度就加快了一倍。
周王率领文武百官亲自迎接申侯,给他准备了盛大的庆功宴。申侯没觉得有任何不妥,心安理得地接受了,也乖乖地交出了调兵的虎符。
大军都留在镐京之外,除了主要将领和限定数量的亲兵外,其他士兵不能进京。既然回了京,申侯再把虎符在自己手中多攥两天、少攥两天的意义就不大了。还不如先乖乖交出来,把封王的事情搞定了再说。
周王没有在朝堂上说封王的事,也没有在庆功宴上说。而是在庆功宴之后单独把申侯和几个跟他亲近的大臣叫到了内殿,说了这事。
“封王不是小事,申侯身为国丈,功盖天下,我们大周也许久未封王了,要好好操办才是。这段时间你就在家好好筹备这件事吧!别的事情先交给其他人,我就不给你安排别的事情了。”
周王满面和煦之色,对申侯体贴地道。
“陛下,微臣不敢偷懒,愿意为国效力……”申侯并不想卸担子,卸担子就意味着权力的减少。
“爱卿不必多说了,我意已决。封王之后,你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大周需要仰仗你的地方就更多了。到时候你可不要嫌麻烦才是!”周王看起来对申侯这个老臣心疼不已。
“那好吧!微臣听从陛下的安排。”申侯听周王当着几个大臣的面说还要重用他,也就放下了担心被趁机架空的心。毕竟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周王都还不知道他的真正心思。
“申侯与王后很久没有见面了吧?她在西宫设了宴席,你去看看她吧!”
周王真是无比地体贴,知道他们父女该见面了,就让他们光明正大地见面。
“老臣谢陛□□贴!”申侯乐滋滋地跟着内监去了西宫。
申侯沐浴斋戒了三十日,除了悄悄与东夷、戎狄的使者谈判外,明面上没有再参与什么政事。东夷、戎狄的使者在到达镐京之后反而变得好说话了起来,很快就与他签订了事成之后共掌天下的协议,只要了边境的部分比较贫瘠的领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