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攻穿成农家媳 第114节(2 / 4)
要是方天林知道二儿子的打算,估计会大加赞扬,对他刮目相看的同时,对大儿子小儿子的聪慧程度,也会重新评估。二儿子都如此,另两个恐怕更为厉害。
“好了,到了,都下去。璋儿,你不是要去当监工吗?现在可以去了。”方天林笑呵呵地望着二儿子,满脸兴味。
沈璋立刻跳下马车,冲到施工现场,沈家河紧随其后,同负责人说了几句,沈璋当即成为荒谷年龄最小的监工。
看着背着小手,踱着四方步的沈璋大摇大摆在工地周围晃悠,招财进宝护卫在两侧,沈璜伸手捂住眼睛,这场面实在是太丢人了。
沈璧反应不同,他靠在沈璜肩上,笑得简直合不拢嘴。
方天林也满脸含笑,他这个二儿子真是个活宝,总能把他们一家人都给逗乐。
沈家人可以这样,其他人可不敢当面笑出声,好歹沈璋是少主子是少东家,怎么也得给点面子不是?但沈璧毫不掩饰的笑声,沈璋定然是听到了,他的五感从小就敏锐,更不用说这么近距离的大笑,偏偏越是这样,沈璋越发一本正经,小脸板得那叫一个严肃,脸皮不够厚之人见了这种情况,恐怕会越笑越尴尬,到后来都不好意思再发笑。
沈璧当然不会如此,但也见好就收,省得二弟恼羞成怒,跑到爹爹阿父面前告状,这就没意思了。笑够了,他跳下马车,仔细看筑路过程。
等沈璜也下车,方天林将马车赶到路边停好,这才走到沈家河身边,听他询问工匠师傅修路状况。
“有碰到问题吗?”
“没有,就是平整路面太慢,还跟不上我们筑路的速度,每过一段时间,我们都得停下来上前帮忙。”
听闻此言,方天林跟沈家河都沉默下来。这个问题,现在还没办法解决,这里是山林地,高低起伏不平,有些地方需要削平,削不平的就得减小坡度,还必须过渡平滑,否则驾驶车辆危险性会比较高。
“行,那你们注意安全,使用滚石的可千万别压到人。”沈家河再次叮嘱,安全问题一定要重视。
“老爷放心,我会盯着他们。”
方天林站在水泥路面上,目光定定地望着来路。若只看这里,他会误以为他又回到了现代。这些都是出自他手,看到在这个时代不可能出现的物事,一件件呈现在眼前,这种成就感,是其他事比不了的。
第168章
除了采矿修路人员之外,其余人等都生活在荒谷之中,无特殊情况不会出谷,而那些知情人又被暂时下了封口令,是以,谷底外情况目前并没有宣扬开。
不过这种情况不会长久,瞒过外人容易,想瞒过谷中人难度实在是大。
方天林可不会这么自大,以为他能做到其他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他这么处理,也就是本着能瞒一时是一时的原则。这件事越少人知道,消息外传的可能性就越低,留给沈家发展的时间自然越多,沈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就越强,荒谷将会更加安全。
眼看夕阳西斜,儿子们也玩够了,方天林带着媳妇孩子往回赶。
荒谷目前以基础建设为主,并没有发展自己的产业,只依靠往外售卖一些山货药材之类赚钱,换取荒谷中所缺物资,来钱渠道不多,眼下倒是不用担心钱不够用。
荒谷中人大多原本家境都极为贫寒,对生活要求不高,谷内一应所需自给自足绰绰有余,但等到大家慢慢富起来后,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小小一个荒谷出产的物品想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这根本就不可能。
方天林心中清楚,他再厉害,也做不到这点。荒谷如今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他作为领头人,眼光要放长远一些,不能只看眼前,未雨绸缪就非常有必要。水泥不能往外卖,同样,荒谷中出现的众多新事物短期内也无法出现在众人面前,那找几个赚钱的营生势在必行。
要想提升大众消费能力,最根本的做法便是提高粮食总产量。若连肚子都填不饱,人的欲望会被压至最低,除了最基本的果腹需求,其他一切都将被无视,何来购买力一说?
沈家在云州城时,并没有推广方天林提供的三代以上良种,给亲朋好友的都是一代二代良种,亩产量只比普通粮种高出一些,并不醒目。当然,这是正常年份,良种最大的优势不在这里,而是在灾荒年间。越是恶劣的气候,这种差异越是明显,除非气候条件恶劣到良种也无法生存的境地,那时,两者之间才分不出优劣。
这和硝石制冰不同,制冰利益虽大,但那也仅止于此。冰块不是大众消费品,只在有余钱的人家中流转,跟处于最底层,同样人数最为庞大的平民百姓完全不搭边。粮食却是一国之本,云州城那边势力错综复杂,民以食为天,就沈家当时的地位,压根就抓不住如此重要的物品,搞不好还可能因此而招来祸事。
出于安全考虑,多代良种就只有沈家人自己享受,就连一二代良种也没有进行宣传。有宝在手,却不能广为人知,甚至连自家人都要避开相关行业,要说没有一点遗憾,那不可能。
沈家人不是傻子,当初方天林拿出一二代良种时,找的借口是托人从外地所买。当时,大家都信了,可在这之后又见到了更好的品种,还是一代比一代更优,这要还信方天林的胡诌,估计他们这几十年算是白活了。更何况,大家都清楚,方天林种了一块田,里面出产的可都是好东西。
方天林想起那时的说辞,就心里发笑。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没法收回,只能在这上面继续瞎掰,当时他怎么说来着?嗯,死不承认之前那话是胡编乱造,咬定一点,最初的良种就是来自他人,后边那些则是他在此基础上,自己琢磨而来。
见方天林说得这么笃定,沈家人不信也得信,没别的,只因他们找不出比这更合理的解释。 ↑返回顶部↑
“好了,到了,都下去。璋儿,你不是要去当监工吗?现在可以去了。”方天林笑呵呵地望着二儿子,满脸兴味。
沈璋立刻跳下马车,冲到施工现场,沈家河紧随其后,同负责人说了几句,沈璋当即成为荒谷年龄最小的监工。
看着背着小手,踱着四方步的沈璋大摇大摆在工地周围晃悠,招财进宝护卫在两侧,沈璜伸手捂住眼睛,这场面实在是太丢人了。
沈璧反应不同,他靠在沈璜肩上,笑得简直合不拢嘴。
方天林也满脸含笑,他这个二儿子真是个活宝,总能把他们一家人都给逗乐。
沈家人可以这样,其他人可不敢当面笑出声,好歹沈璋是少主子是少东家,怎么也得给点面子不是?但沈璧毫不掩饰的笑声,沈璋定然是听到了,他的五感从小就敏锐,更不用说这么近距离的大笑,偏偏越是这样,沈璋越发一本正经,小脸板得那叫一个严肃,脸皮不够厚之人见了这种情况,恐怕会越笑越尴尬,到后来都不好意思再发笑。
沈璧当然不会如此,但也见好就收,省得二弟恼羞成怒,跑到爹爹阿父面前告状,这就没意思了。笑够了,他跳下马车,仔细看筑路过程。
等沈璜也下车,方天林将马车赶到路边停好,这才走到沈家河身边,听他询问工匠师傅修路状况。
“有碰到问题吗?”
“没有,就是平整路面太慢,还跟不上我们筑路的速度,每过一段时间,我们都得停下来上前帮忙。”
听闻此言,方天林跟沈家河都沉默下来。这个问题,现在还没办法解决,这里是山林地,高低起伏不平,有些地方需要削平,削不平的就得减小坡度,还必须过渡平滑,否则驾驶车辆危险性会比较高。
“行,那你们注意安全,使用滚石的可千万别压到人。”沈家河再次叮嘱,安全问题一定要重视。
“老爷放心,我会盯着他们。”
方天林站在水泥路面上,目光定定地望着来路。若只看这里,他会误以为他又回到了现代。这些都是出自他手,看到在这个时代不可能出现的物事,一件件呈现在眼前,这种成就感,是其他事比不了的。
第168章
除了采矿修路人员之外,其余人等都生活在荒谷之中,无特殊情况不会出谷,而那些知情人又被暂时下了封口令,是以,谷底外情况目前并没有宣扬开。
不过这种情况不会长久,瞒过外人容易,想瞒过谷中人难度实在是大。
方天林可不会这么自大,以为他能做到其他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他这么处理,也就是本着能瞒一时是一时的原则。这件事越少人知道,消息外传的可能性就越低,留给沈家发展的时间自然越多,沈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就越强,荒谷将会更加安全。
眼看夕阳西斜,儿子们也玩够了,方天林带着媳妇孩子往回赶。
荒谷目前以基础建设为主,并没有发展自己的产业,只依靠往外售卖一些山货药材之类赚钱,换取荒谷中所缺物资,来钱渠道不多,眼下倒是不用担心钱不够用。
荒谷中人大多原本家境都极为贫寒,对生活要求不高,谷内一应所需自给自足绰绰有余,但等到大家慢慢富起来后,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小小一个荒谷出产的物品想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这根本就不可能。
方天林心中清楚,他再厉害,也做不到这点。荒谷如今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他作为领头人,眼光要放长远一些,不能只看眼前,未雨绸缪就非常有必要。水泥不能往外卖,同样,荒谷中出现的众多新事物短期内也无法出现在众人面前,那找几个赚钱的营生势在必行。
要想提升大众消费能力,最根本的做法便是提高粮食总产量。若连肚子都填不饱,人的欲望会被压至最低,除了最基本的果腹需求,其他一切都将被无视,何来购买力一说?
沈家在云州城时,并没有推广方天林提供的三代以上良种,给亲朋好友的都是一代二代良种,亩产量只比普通粮种高出一些,并不醒目。当然,这是正常年份,良种最大的优势不在这里,而是在灾荒年间。越是恶劣的气候,这种差异越是明显,除非气候条件恶劣到良种也无法生存的境地,那时,两者之间才分不出优劣。
这和硝石制冰不同,制冰利益虽大,但那也仅止于此。冰块不是大众消费品,只在有余钱的人家中流转,跟处于最底层,同样人数最为庞大的平民百姓完全不搭边。粮食却是一国之本,云州城那边势力错综复杂,民以食为天,就沈家当时的地位,压根就抓不住如此重要的物品,搞不好还可能因此而招来祸事。
出于安全考虑,多代良种就只有沈家人自己享受,就连一二代良种也没有进行宣传。有宝在手,却不能广为人知,甚至连自家人都要避开相关行业,要说没有一点遗憾,那不可能。
沈家人不是傻子,当初方天林拿出一二代良种时,找的借口是托人从外地所买。当时,大家都信了,可在这之后又见到了更好的品种,还是一代比一代更优,这要还信方天林的胡诌,估计他们这几十年算是白活了。更何况,大家都清楚,方天林种了一块田,里面出产的可都是好东西。
方天林想起那时的说辞,就心里发笑。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没法收回,只能在这上面继续瞎掰,当时他怎么说来着?嗯,死不承认之前那话是胡编乱造,咬定一点,最初的良种就是来自他人,后边那些则是他在此基础上,自己琢磨而来。
见方天林说得这么笃定,沈家人不信也得信,没别的,只因他们找不出比这更合理的解释。 ↑返回顶部↑